题名

曲境、畫境、意境:《七里灘》與「富春山居圖」

并列篇名

The Artistic State of "Qu" and Landscape Painting in Yuan Dynasty: "Seven-Miles Bank" and "Dwelling in the Fuchun Mountains"

作者

汪詩珮(Shi-Pei Wang)

关键词

元曲 ; 嚴子陵 ; 釣魚臺 ; 黃公望 ; 隱逸 ; Yuanqu ; Yan Ziling ; fishing platform (diaoyu tai) ; withdrawal (yingyi) ; fishing hidden (yuying)

期刊名称

中正漢學研究

卷期/出版年月

21期(2013 / 06 / 01)

页次

179 - 227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本文欲以元刊雜劇《嚴子陵垂釣七里灘》為具體例證,探求王國維於《宋元戲曲史》中所提出的「元曲意境」課題,透過真正理解靜安先生對元曲之評論、評價,進一步開展承繼傳統、開創新意的當代詮釋。論述上,本文並非直接從劇本為討論之端,而欲先由元代散曲和文人山水畫的脈絡,觀看雜劇所處的時代氛圍與文學位置,思索文人/曲家/畫家面對此一課題的深層心態與書寫狀態。本文將藉「曲文意境」之索,探討元代「隱逸文學/美學」,以元曲中的「嚴子陵意象」為焦點,集中焦點於散曲中的「嚴子陵」書寫;佐以同代文化脈絡與文學圖像中的經典-黃公望〈富春山居圖〉之畫境參照,最後才以元刊雜劇《嚴子陵七里灘》作為具體分析的戲劇文本,綜合探討元代的「南人」曲家、畫家們,如何將自我心志透過「曲文」及「如曲之畫作」娓娓道來,成就元曲之特質與意境,從而呼應王國維對於一代文學之讚揚。

英文摘要

This paper will re-examine Wang Guowei’s artistic concept of "yiging" in "The History of Drama in Song-Yuan Dynasty", using the core example of Yuankan "zaju Seven-Miles Bank (Qili tan)" to interpret his comments and evaluation on Yuanqu, trying to give this critical term a proper and applied contemporary significance. Methodologically, this paper will analyze "sanqu" and its authors/literati at first, and then focus on the famous landscape painting, Huang Gongwang’s "Dwelling in the Fuchun Mountains" (Fuchun shanju tu), through which we got a whole picture about the atmosphere of the times and the state of minds of Yuan literati/writers. Finally, by close-reading of the dramatic text of "Seven-Miles Bank", the playwright’s attempt on Yan Ziling narration could reply how the idea of withdrawal (ying) connected with Yuan literati’s internal life and their words/paintings, which at the end formed the characteristic of yijing of Yuanqu. Therefore, Wang Guowei’s sparkling insight absolutely explains why Yuan drama could be treated as the representative literature of its times.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人文學綜合
人文學 > 歷史學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参考文献
  1. 衣若芬(2005)。骷髏幻戲─中國文學與圖象中的生命意識。中國文哲研究集刊
    連結:
  2. 汪詩珮(2011)。歷史、戲劇、政治的三重奏:《周公攝政》與鄭光祖的雙重心境。國文學報
    連結:
  3. 汪詩珮(2010)。世變、文人、隱喻:元雜劇《王粲登樓》的視界。漢學研究
    連結:
  4. 陳韻如(2010)。黃公望的書畫交遊活動與其雪圖風格初探。中正大學中文學術年刊
    連結:
  5. 胡曉明:〈從嚴子陵到黃公望:富春江的文化意象—《富春山居圖》的前傳〉(未刊稿)。
  6. (1982)。中國古典戲曲論著集成。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
  7. (1983)。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8. (1982)。中國戲曲論著集成。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
  9. (1983)。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10. (2002)。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1. ﹝元﹞楊載:《仲弘集》,《元詩選初集》。
  12. 欽定四庫全書。迪志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13. (2002)。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4. ﹝明﹞賈仲明:《(增補本)錄鬼簿》,收入《校訂錄鬼簿三種》。
  15. (1983)。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16. ﹝元﹞楊維楨:《鐵崖集》,《元詩選初集》。
  17. (2002)。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8. (1997)。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台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19. (2007)。聖經(和合本)。台北:聖經資源中心。
  20. 元王逢(1985)。梧溪集。北京:中華書局。
  21. 元王實甫、清金聖嘆批點、張建一校注(1999)。第六才子書西廂記。台北:三民書局。
  22. 元倪瓚(1989)。清閟閣全集。台北:新文豐出版社。
  23. 元鍾嗣成、王鋼校訂(1991)。校訂錄鬼簿三種。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
  24. 元顧瑛輯、楊鐮整理(2008)。草堂雅集。北京:中華書局。
  25. 明朱權、姚品文點校箋評、洛地審訂(2010)。太和正音譜箋評。北京:中華書局。
  26. 明宋濂(1997)。元史。北京:中華書局。
  27. 明陶宗儀(1998)。輟耕錄。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
  28. 明馮夢龍(1980)。喻世明言。台北:鼎文書局。
  29. 南宋董棻編(1985)。嚴陵集。北京:中華書局。
  30. 晉干寶(2003)。搜神記。台北:世界書局。
  31. 清張庚(1989)。圖畫精意識。台北:新文豐出版社。
  32. 清魚翼(1989)。海虞畫苑略。台北:新文豐出版社。
  33. 清顧嗣立編(2001)。元詩選初集。北京:中華書局。
  34. 劉宋范曄(1997)。後漢書。北京:中華書局。
  35. 王國維(2009)。王國維全集。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36. 王國維(1975)。宋元戲曲考(等外八種)。台南:僶勉出版社。
  37. 王國維、黃仕忠講評(2010)。宋元戲曲史。南京:鳳凰出版社。
  38. 王褘(2011)。黃公望題跋趙孟頫書法二則─簡談趙孟頫與黃公望之間的師承關係。故宮文物月刊
  39. 古本戲曲叢刊編輯委員會(1958)。古本戲曲叢刊四集。上海:商務印書館。
  40. 石守謙(2010)。從風格到畫意:反思中國美術史。台北:石頭出版社。
  41. 伊維德、宋耕譯(2001)。文藝研究
  42. 吉川幸次郎、鄭清茂譯(1977)。元雜劇研究。台北:藝文印書館。
  43. 何傳馨(2011)。山水合璧:黃公望與富春山居圖特展。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
  44. 何傳馨(2011)。「山水合璧─黃公望與富春山居圖特展」策展經緯。故宮文物月刊
  45. 李維琨(2011)。寂寥廓江天‧幽棲南山岑─讀元代錢選的〈浮玉山居圖〉卷。故宮文物月刊
  46. 汪詩珮(2012)。書評:Tian Yuan Tan, Songs of Contentment and Transgression: Discharged Officials and Literati Communities in Sixteen-Century North China。漢學研究
  47. 汪詩珮(2006)。博士論文(博士論文)。新竹,清華大學中文研究所。
  48. 孫楷第(1981)。元曲家考略。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49. 張光賓(1975)。元四大家。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
  50. 陳高華(2004)。元代畫家史料匯編。杭州:杭州出版社。
  51. 陸林(1999)。元代戲劇學研究。合肥:安徽文藝出版社。
  52. 隋樹森輯(1983)。全元散曲。台北:漢京文化。
  53. 溫肇桐編(1963)。黃公望史料。上海: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
  54. 葉嘉瑩(1982)。王國維及其文學批評。台北:源流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55. 趙義山(1993)。元散曲家陳草庵、鮮於必仁考略。文學遺產
  56. 蔣勳導讀(2011)。黃公望〈富春山居圖卷〉。台北:信誼基金出版社。
  57. 鄭騫(1962)。元刊雜劇三十種校注。台北:世界書局。
  58. 鄭騫(1972)。景午叢編。台北:台灣中華書局。
  59. 魯力(2011)。黃公望〈富春大嶺圖軸〉賞析。故宮文物月刊
  60. 蕭啟慶(1983)。元代史新探。台北:新文豐出版社。
  61. 顏天佑(1996)。元雜劇八論。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被引用次数
  1. 汪詩珮(2014)。經典、重詮、男戲:「1/2Q劇場」的蹊徑與意境。戲劇研究,14,103-150。
  2. 汪詩珮(2017)。追憶、技藝、隱喻:《桃花扇》中的「作者七人」。戲劇研究,19,1-50。
  3. 汪詩珮(2018)。以元劇為方法:再論《牡丹亭》之經典性。臺大中文學報,61,191-238。
  4. (2023)。元明戲劇中的戰爭與演武:以尉遲恭敘事為例。臺大中文學報,83,51+5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