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
未始出吾宗:論莊子之冥契主義的類型問題
|
并列篇名
|
Wei shi chu wu zong (未始出吾宗): Discussion on the Type of Zhuangzi's Mysticism
|
作者
|
謝君讚(Chun-Chan Hsien)
|
关键词
|
莊子 ; 冥契主義 ; 關永中 ; 賴錫三 ; Zhuangzi ; mysticism ; Kwan Wing Chung ; Lai Hsi San
|
期刊名称
|
中正漢學研究
|
卷期/出版年月
|
21期(2013 / 06 / 01)
|
页次
|
67
-
92
|
内容语文
|
繁體中文
|
中文摘要
|
在莊子與冥契主義的比較研究中,學者分別提出「四大類型綜合」以及「統合內外的圓教型自然主義冥契類型」這兩種說法。本論認為「四大類型」中的自然論與一元論,大體可與外向型、內向型相溝通,而有神論則可說是滲入較多教義成份於其中的外向型,至於巫祝論是否適合歸入冥契主義則似有商榷空間。在承繼學者的研究成果以及《莊子》文獻的引導下,本論認為莊子之冥契經驗應為:「具工夫向度且兼融內、外向型的冥契主義類型」。莊子的內、外向型關係,從精神意識的純粹程度來看,「內」高於「外」,從工夫再現的角度說,則「內」「外」皆為悠遊之樂地,從精神意識發展辯證的角度說,不論「內」「外」都不應耽溺於冥契悅境,而應開展於人間世。
|
英文摘要
|
In accordance with the comparative research in Zhuangzi’s philosophy and mysticism, scholars propose two points of view: "integration of four major types" and "a naturalist type of mysticism that integrates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This essay holds that among these four types, "nature mysticism" and "monistic mysticism" can communicate with the "external type" and "internal type", while "theistic mysticism" can be considered an external that embraces more doctrines in comparison with other types of mysticism while "shamanic mysticism" seems to need more discussion to determine whether it can be categorized in mysticism. On the basis of scholar research and the literature regarding the "Zhuangzi", the essay believes that Zhuangzi’s mystical experiences ought to be acquired and categorized in a type that unites both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type and in the meantime, surpasses them.
|
主题分类
|
人文學 >
人文學綜合
人文學 >
歷史學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
参考文献
|
-
王欽賢(2001)。禪境之觀照─冥契主義的觀點。鵝湖學誌,26,107-126。
連結:
-
王欽賢(2006)。從密契主義觀點來看孔子之天道與仁道觀。鵝湖月刊,31(11),23-33。
連結:
-
楊儒賓(2008)。莊子「由巫入道」的開展。中正大學中文學術年刊,11,79-110。
連結:
-
楊儒賓(2011)。莊子與人文之源。清華學報,新 41(4),587-620。
連結:
-
賴錫三(2010)。神話.變形.冥契.隱喻─老莊的肉身之道與隱喻之道。臺大中文學報,33,1-44。
連結:
-
宋林希逸、周啟成校注(1997)。莊子鬳齋口義。北京:中華書局。
-
戰國莊周、清郭慶藩輯(2001)。莊子集釋。臺北:頂淵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
魏王弼、大安出版社編輯部編(1999)。老子四種。臺北:大安。
-
王叔岷(2007)。莊子校詮。北京:中華書局。
-
史泰司、楊儒賓譯(1998)。冥契主義與哲學。臺北市:正中書局。
-
杜正勝(2005)。從眉壽到長生─醫療文化與中國古代生命觀。臺北:三民。
-
夏夫斯坦、徐進夫譯(1982)。神秘經驗。臺北:天華。
-
張亨(1997)。莊子哲學與神話思想─道家思想溯源。思文之際論集:儒道思想的現代詮釋,臺北:
-
楊儒賓(1994)。孟子與冥契主義。儒學與二十一世紀,北京:
-
楊儒賓(2002)。理學家與悟─從冥契主義的觀點探討。中國思潮與外來文化,臺北:
-
楊儒賓(1989)。昇天變形與不懼水火─論莊子思想中與原始宗教相關的三個主題。漢學研究,7(1),223-251。
-
楊儒賓(2007)。莊子與東方海濱的巫文化。中國文化,24,43-70。
-
楊儒賓(1987)。博士論文(博士論文)。臺北,臺灣大學中文研究所。
-
賴錫三(2011)。道家的自然體驗與冥契主義─神秘.悖論.自然.倫理。臺大文史哲學報,74,1-49。
-
關永中(1999)。上與造物者遊─與莊子對談神秘主義。臺大哲學論評,22,137-172。
-
關永中(1993)。神秘主義:神聖與世俗。哲學雜誌,3,236-240。
-
關永中(1989)。神秘主義及其四大型態。當代,36,39-48。
|
被引用次数
|
-
(2016)。論「緣督」與「踵息」的丹道式說解─以《莊子》中的「精」「氣」為線索的討論。文與哲,29,1-36。
-
(2023)。嵇康「越名教而任自然」之「玄理」性格的省思。東吳中文學報,46,1-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