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釋《上博九.成王為城濮之行》的「肆」字以及相關的幾個問題

并列篇名

The Study of Shangbo Vol.9 "Cheng Wang Wei Cheng Pu Zhi Xing" Chu Character "Sì"Configuration Makes Up Said that Concurrently Discussed the Related Question

作者

蘇建洲(Jian-Zhou Su)

关键词

上博簡 ; 清華簡 ; 成王爲城濮之行 ; 一形多用 ; 逸 ; 兔 ; Chu character ; Shangbo ; qīng huá ; Configuration ; interpretation of the ancient characters

期刊名称

中正漢學研究

卷期/出版年月

24期(2014 / 12 / 01)

页次

41 - 65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上博九.成王爲城濮之行》簡1「一日而□(畢),不□(A)一人。」本文認為「A」字當隸定為「兔攵」,釋為「肆」,在簡文中讀為「抶」。同時在學者研究的基礎上,對「□」、「□」、「逸」之間的關係作了清楚的梳理。本文還對春秋早期、戰國三晉文字「逸」字的形體來源提出三種推測:一是源自「□」;二是早期「一形多用」現象的遺留,「兔」以其善跑的形象,很早就被用為{逸},在此情形下「兔」(質部)可讀為「逸」。三是「逸」是春秋時期秦人自行發明的一個會意字,傳到東漢許慎《說文》便有「逸,失也。从辵、兔,兔謾訑善逃也。」的解釋。最後再考證「□」與「兔」的關係,本文認為二者不存在形體源流的關係,所以《包山》「□」字應該隸定作「革兔兔」,即「革冤」,而不當直接釋為「鞙」,如此會造成「兔」與「肙」為一字的誤解。

英文摘要

Shangbo vol.9 "cheng wang wei cheng pu zhi xing" Chu character"兔攵" Shall be construed as"肆". At the same time on the basis of academic research on the relationship, "□", "□", "逸" made clear between combing. The article also early age, body text sources Sanjin Warring States "escape" the word made some speculate. The long and (the) short of it, the paper analyzes the interpretation from aspects of philology, and puts forward a new viewpoint.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人文學綜合
人文學 > 歷史學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参考文献
  1. 劉洪濤:〈釋「肙」—兼釋「[難字,請見原文]」字〉,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 2011/08/01。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1530
  2. 單育辰:〈說「熊」「兔」——「甲骨文所見的動物」之三〉,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 2009/09/23。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916
  3. 于省吾:〈雙劍誃古文雜釋〉《雙劍誃殷契駢枝三編》,北京:大業印刷局,1943 年。
  4. 張富海:〈上博簡五《鮑叔牙與隰朋之諫》補釋〉,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 2006/5/10。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338
  5. 陳偉:〈《成王爲城濮之行》初讀〉,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 2013/01/05。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1771
  6. 何琳儀、程燕:〈滬簡《周易》選釋〉,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 2004/5/16。http://www.bsm.org.cn/
  7. 朱曉雪:〈左塚漆梮文字匯釋〉,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 2009/11/10。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970
  8. 曹方向:〈上博九《成王爲城濮之行》通釋〉,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 2013/01/07。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1783
  9. 陳劍:〈《成王爲城濮之行》的「受」字和「穀菟余」〉,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 2013/10/21。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2144
  10. 王子楊:〈說甲骨文中的「逸」字〉,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 2008/12/25。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573
  11. 程燕:〈讀《上博九》劄記〉,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 2013/01/06。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1774
  12. 清顧藹吉編(1986)。隸辨。北京:中華書局。
  13. 方勇(2012)。秦簡牘文字編。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14. 王子楊(2013)。甲骨文字形類組差異現象研究。上海:中西書局。
  15. 王子楊(2013)。出土文獻。上海:中西書局。
  16. 王輝、蕭春源(2003)。新見銅器銘文考跋二則。考古與文物
  17. 何琳儀、程燕(1998)。戰國古文字典。北京:中華書局。
  18. 吳匡、蔡哲茂(1988)。釋金文「[難字,請見原文]」「[難字,請見原文]」「 [難字,請見原文]」「[難字,請見原文]」等字兼解《左傳》的「讒鼎」。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
  19. 吳振武(1998)。陳曼瑚「逐」字新證。吉林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建所十五周年紀念文集,長春:
  20. 吳曉懿(2013)。戰國官名新探。蕪湖:安徽師範大學出版社。
  21. 李天虹(2002)。釋「[難字,請見原文]」、「[難字,請見原文] 」。古文字研究,北京:
  22. 李守奎編(2003)。楚文字編。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23. 李守奎編、曲冰編、孫偉龍編(2007)。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五)文字編。北京:作家出版社。
  24. 李守奎編、曲冰編、孫偉龍編(2007)。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三)文字編。北京:作家出版社。
  25. 李守奎編、曲冰編、孫偉龍編(2007)。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四)文字編。北京:作家出版社。
  26. 李守奎編、曲冰編、孫偉龍編(2007)。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一)文字編。北京:作家出版社。
  27. 李守奎編、曲冰編、孫偉龍編(2007)。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二)文字編。北京:作家出版社。
  28. 李守奎編、賈連翔編、馬楠編(2012)。包山楚墓文字全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9. 李春桃(2012)。博士論文(博士論文)。長春,吉林大學古籍研究所。
  30. 李家浩(1987)。先秦文字中的「縣」。文史,北京:
  31. 李家浩(1993)。包山楚簡研究(五篇)。第二屆國際中國古文字學研討會論文集,香港:
  32. 李家浩(2013)。戰國楚簡「[難字,請見原文]」字補釋。紀念何琳儀先生誕辰七十周年暨古文字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
  33. 李家浩(1999)。楚墓竹簡中的「昆」字及從「昆」之字。中國文字,台北:
  34. 李運富(1997)。楚國簡帛文字構形系統研究。長沙:嶽麓書社。
  35. 李學勤(2003)。「秦子」新釋。文博
  36. 沈培(2007)。說古文字裡的「祝」及相關之字。簡帛,上海:
  37. 沈培(2002)。卜辭「雉眾」補釋。語言學論叢,北京:
  38. 周波(2012)。戰國時代各系文字間的用字差異現象研究。北京:線裝書局。
  39. 孟麗娟(2014)。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合肥,安徽大學。
  40. 季旭昇(2002)。由上博詩論「小宛」談楚簡中幾個特殊的從肙的字。漢學研究
  41. 宗福邦(2003)。故訓匯纂。北京:商務印書館。
  42. 林澐(2010)。說厚。簡帛,上海:
  43. 施謝捷(2006)。博士論文(博士論文)。合肥,安徽大學。
  44. 容庚(1985)。金文編。北京:中華書局。
  45. 徐元誥(2002)。國語集解。北京:中華書局。
  46. 郝士宏(2008)。古漢字同源分化研究。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
  47. 馬承源編(2012)。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九)。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48. 高島謙一(1989)。甲骨文中否定詞的構詞形態。殷墟博物苑苑刊,北京:
  49. 張世超(1996)。金文形義通解。日本:中文出版社。
  50. 張世超(2005)。釋「逸」。中國文字研究,桂林:
  51. 張政烺(1979)。中山國胤嗣[難字,請見原文][難字,請見原文]壺釋文。古文字研究,北京:
  52. 張家山二四七號漢墓竹簡整理小組(2006)。張家山漢墓竹簡【二四七號墓】(釋文修訂本)。北京:文物出版社。
  53. 張振林(2005)。《說文》從辵之字皆為形聲字說。漢字研究,北京:
  54. 張富海(2010)。說「[難字,請見原文]」、「冤」。古文字研究,北京:
  55. 曹錦炎(2000)。釋兔。古文字研究,北京:
  56. 陳怡安(2013)。碩士論文(碩士論文)。臺灣,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
  57. 陳松長編(2001)。馬王堆簡帛文字編。北京:文物出版社。
  58. 陳偉(2009)。楚地出土戰國簡冊【十四種】。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
  59. 陳劍(2008)。甲骨金文舊釋「[難字,請見原文]」之字及相關諸字新釋。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上海:
  60. 陳劍(2007)。甲骨金文考釋論集。北京:線裝書局。
  61. 陳劍(2004)。說花園莊東地甲骨卜辭的「丁」─附:釋「速」。故宮博物院院刊
  62. 湯餘惠編(2001)。戰國文字編。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63. 馮勝君(2004)。釋戰國文字中的「怨」。古文字研究,北京:
  64. 黃錫全(1990)。汗簡注釋。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
  65. 葉玉英(2009)。古文字構形與上古音研究。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
  66. 葛亮(2013)。甲骨文田獵動詞研究。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上海:
  67. 董珊(2006)。珍秦齋藏秦伯喪戈、矛考釋。故宮博物院院刊
  68. 裘錫圭(1992)。釋「求」。古文字論集,北京:
  69. 裘錫圭(2012)。裘錫圭學術文集。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70. 裘錫圭(2013)。「寵辱若驚」是「寵辱若榮」的誤讀。中華文史論叢
  71. 裘錫圭(2013)。文字學概要(修訂本)。北京:商務印書館。
  72. 鄔可晶(2013)。釋上博楚簡中的所謂「逐」字。簡帛研究 2012,桂林:
  73. 漢語大字典字形組編(1985)。秦漢魏晉篆隸字形表。成都:四川辭書出版社。
  74. 趙平安(2000)。戰國文字的「[難字,請見原文]」與甲骨文「[難字,請見原文]」 為一字說。古文字研究,北京:
  75. 劉釗(2006)。古文字構形學。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76. 蔣玉斌(2013)。甲骨綴合所得新字新形研究。古文字學青年論壇論文集,台北:
  77. 鄭介弦(2012)。碩士論文(碩士論文)。臺灣,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
  78. 蕭春源(2006)。珍秦齋藏金(秦銅器篇)。澳門:澳門基金會。
  79. 駢宇騫(2001)。銀雀山漢簡文字編。北京:文物出版社。
  80. 羅隨祖編(2010)。羅福頤集-增訂漢印文字徵。北京:紫禁城出版社。
  81. 蘇建洲、吳雯雯、賴怡璇(2014)。釋戰國時期的幾個「蔑」字。古文字研究,北京:
  82. 蘇建洲、吳雯雯、賴怡璇(2013)。清華二《繫年》集解。台北:萬卷樓圖書公司。
被引用次数
  1. 林宏佳(2023)。「懿」字源流考。故宮學術季刊,40(3),126-160。
  2. (2022)。由清華簡《四告》申論周人所言「懿德」的內涵。新亞學報,39,63-90。
  3. (2023)。「抑德」與「懿德」──從清華拾〈四告〉談起。漢學研究,41(4),79-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