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感官與道:《莊子》的知覺感通論

并列篇名

Sense and the Tao-The perception of communication by Zhuang-zi

作者

劉芷瑋(Chi-Wei Liu)

关键词

感官 ; 知覺 ; 氣 ; 現象學 ; 莊子 ; sense ; perception ; Qi ; phenomenology ; Zhaung-zi

期刊名称

中正漢學研究

卷期/出版年月

26期(2015 / 12 / 01)

页次

73 - 93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本文所論不僅說明了感官知覺居於人類體知的首要地位,也說明了為何莊子要使用「聽」字去理解「心齋」。感官是體道的契機,更是身體展演技藝時不可或缺的一部份。感官,其實是更為細緻的身體。本文主要分為三部分:其一、風與氣;其二、聲與身;其三、虛與間。並分別引用梅洛龐蒂(Merleau-Ponty,1908-1961)、九鬼周造(Kuki Syuzou,1888-1941)、小川侃(Tadashi Ogawa)、Don Ihde的現象學(phenomenology)理論,詮釋莊子的知覺感通所隱含的豐沛生命力與精神性。

英文摘要

This essay not only illustrates that the sense of perception is a primary status for Human's cognition, but why Zhaung-zi applies the term of "hearing" to understand "fasting of the mind". Sense is a turning point to know from experience, even more is an indispensable part of body- subject unfolds before one's eyes on artistry. In summary, the sense is more exquisite on body-subject. The main issue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sections to discuss: The first one is called "wind and qi". The second part is "voice and body", and in the last section, the author discusses "xu" with "jian". Moreover, the author cites many theories of phenomenology to interpret aplenty vitality and spirit of Zhuang-zi, such as Merleau-Ponty, Kuki Syuzou, Tadashi Ogawa, and Don Ihde.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人文學綜合
人文學 > 歷史學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参考文献
  1. 小川侃(2008)。氣與吟唱:「身」的收縮與舒張。臺灣東亞文明研究學刊,5(1)
    連結:
  2. 王邦雄(2006)。《莊子》心齋「氣」觀念的詮釋問題。淡江中文學報,14
    連結:
  3. 何乏筆(2008)。養生的生命政治:由于連莊子研究談起。中國文哲研究通訊,18(4)
    連結:
  4. 何乏筆(2012)。氣化主體與民主政治:關於《莊子》跨文化潛力的思想實驗。中國文哲研究通訊,22(4)
    連結:
  5. 畢來德、宋剛譯(2012)。莊子九札。中國文哲研究通訊,22(3)
    連結:
  6. 宋林希逸、周啟成校注(2009)。莊子鬳齋口義校注。北京:中華書局。
  7. 明方以智(1975)。藥地炮莊。臺北:廣文書局。
  8. 明陸西星(1987)。南華真經副墨。臺北:中國子學名著集成編印基金會。
  9. 明焦竑(1987)。莊子翼。臺北:中國子學名著集成編印基金會。
  10. 清郭慶藩(2004)。莊子集釋。北京:中華書局。
  11. Ihde, Don(2007).Listening and Voice.NY: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12. Maurice, Merleau-Ponty,Smith, Colin(trans.)(1962).Phenomenology of Perception.London:Routledge & Kegan Pau.
  13. 九鬼周造、黃錦容譯、黃文宏譯、內田康譯(2009)。粹的構造。臺北:聯經。
  14. 小川侃(2000)。風の現象学と雰囲気。京都:晃洋書房。
  15. 方勇(2008)。莊子學史。北京:人民出版社。
  16. 余蓮、卓立譯(2006)。淡之頌─論中國思想與美學。臺北:桂冠。
  17. 杜維明(1989)。身體與體知。當代,35
  18. 徐復觀(1966)。中國藝術精神。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19. 畢來德、宋剛譯(2011)。莊子四講。臺北:聯經。
  20. 陳鼓應(2004)。莊子今註今譯。臺北:商務印書館。
  21. 傅偉勳(2010)。死亡的尊嚴與生命的尊嚴。臺北:正中書局。
  22. 楊儒賓(2001)。技藝與道-道家的思考。王叔岷先生學術成就與薪傳研討會論文集,臺北:
  23. 楊儒賓(1989)。從「以體合心」到「遊乎一氣」~論莊子真人境界的形體基礎。第一屆中國思想史研討會論文集,臺中:
  24. 楊儒賓(2007)。莊子與東方海濱的巫文化。中國文化,24
  25. 賴錫三(2004)。《莊子》精、氣、神的功夫和境界─身體的精神化與形上化之實現。漢學研究,22(2)
被引用次数
  1. (2024)。「那時相識:中古中國感通敘事」專輯導論。中國文哲研究通訊,34(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