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朱熹理氣論與萊布尼茲的自然神學

并列篇名

Li-Qi Theory of Zhu Xi and the Natural Theology of Leibniz

作者

林維杰(Wei-Chieh Lin)

关键词

理先氣後 ; 理靜氣動 ; 太極 ; 上帝 ; 力學 ; prior and posterior ; move and still ; taiji ; god ; dynamics

期刊名称

中正漢學研究

卷期/出版年月

27期(2016 / 06 / 01)

页次

211 - 227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在解讀朱子理氣論的宗教意涵時,萊布尼茲的自然神學是一個有意義的切入點。朱子理氣論有不離不雜、理先氣後、理在氣中、理靜氣動等意涵。萊氏站在「和會中西教理」的態度上,盡量拉近儒學的理、太極與基督宗教的上帝、天主之性格,從而提出自然神學式的「以理為神」(上帝的另一種顯現)。對萊氏而言,至極、純善而具活動性格的理或太極,才能真正安排與主宰複雜而變化的萬物(氣),而此能活動的精神體便是上帝。在此參照的基礎上,朱子理氣論的諸意涵乃可得到另一種神學式的解讀。然而其理靜氣動思維乃面臨了一種力學的反思:能活動的氣如何願意遵循不活動的理/太極所安排的秩序?萊氏則提供了一個融合東西方旨趣的精神之「力學」要求,即只有靈性、具活動性之「理」才能藉由「氣」而得以展示自身,亦即只有具備活動力的理/太極,才可能真正面對氣化世界。

英文摘要

This paper aims to explore a religious interpretation, namely how can Zhu Xi's li-qi theory be understood in a significant way in which Leibniz uses his theology to comprehend Confucian thought. As it has evolves in Zhu Xi's speech, the field of relationship of li and qi has been defined at least in several distinct ways, that are "non-separated and non-mixed," "prior and posterior" and "move (active) and still." But for Leibniz, as discussed in this article, only supramundane intelligence or "active li" can really arrange and dominate changeable and complicated things (qi). Leibniz is concerned to integrate Chinese and western religious thoughts and tries to close distance between Confucian li (taiji) and Christian God. Based on this integration, the li-qi thought of Zhu Xi can get a dynamical-theological interpretation and reflection, namely only "active li" can face the "qi world."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人文學綜合
人文學 > 歷史學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参考文献
  1. 宋程顥、宋程頤、王孝魚點校(2004)。二程集。北京:中華書局。
  2. 宋黎靖德編、王星賢點校(2004)。朱子語類。北京:中華書局。
  3. 明曹端、王秉倫點校(2004)。曹端集。北京:中華書局。
  4. 方旭東(2008)。朱子對鬼神的界說─以《中庸章句》“鬼神”章的詮釋為中心。中國哲學與文化,桂林:
  5. 司圖沃德(2004)。萊布尼茨論中國的自然神學。跨宗教對話:中國與西方,北京:
  6. 田浩(2002)。朱熹的鬼神觀與道統觀。朱子學的開展─學術篇,台北:
  7. 朱傑人編(2002)。朱子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8. 牟宗三(1982)。中國哲學的特質。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9. 牟宗三(2003)。宋明儒學的問題與發展。臺北:聯經出版公司。
  10. 林月惠(2006)。李退溪對羅整菴理氣論的批評。東亞朱子學的同調與異趣,臺北:
  11. 林維杰(2010)。儒學的宗教人文化與氣化。中國哲學與文化,桂林:
  12. 林維杰(2004)。牟宗三先生論儒教。揭諦學刊,7
  13. 林維杰(2006)。儒學中的有神論與無神論。儒學、文化與宗教─劉述先先生七秩壽慶論文集,台北:
  14. 秦家懿編(1999)。德國哲學家論中國。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15. 劉述先(1995)。朱子哲學思想的發展與完成。臺北:學生書局。
  16. 鄭宗義(2006)。明儒羅整菴的朱子學。東亞朱子學的同調與異趣,臺北:
  17. 戴瑞坤(2000)。朱子學對中、日、韓的影響。逢甲人文社會學報,1
被引用次数
  1. 林宣佑(2021)。牟宗三朱子「但理」説之檢討。漢學研究,39(1),245-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