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唐通事教材對於古典小說與善書之接受:以江戶時期(1603-1867)《鬧裡鬧》、《唐話長短拾話》、《唐通事心得》為中心

并列篇名

On the Influence of Chinese Classical Novels and Moral Book on Tangtongshi Textbooks in the Edo Period of Japan (1603-1867)

作者

許麗芳(Hsu Li-fang)

关键词

唐通事 ; 鬧裡鬧 ; 唐話長短拾話 ; 唐通事心得 ; 古典小說 ; Tangtongshi ; Naun Li Naun ; Tang Hua Chang Duan Shi Hua ; Tang Tong Shi Hsing Der ; Chinese classical novel

期刊名称

中正漢學研究

卷期/出版年月

32期(2018 / 12 / 01)

页次

89 - 118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本論文分析日本江戶時期(1603-1867)唐通事教材對古典小說與善書之接受現象。當時的唐通事教材具有明顯的口語特徵與通俗內涵,此實與古典小說與善書關係密切。既有研究已關注其中語音或敘事現象等,本文則於既有基礎上,分析《鬧裡鬧》、《唐話長短拾話》、《唐通事心得》對於中國筆記小說、話本小說與章回小說之承襲與相關意義,分析範圍包括唐通事教材沿襲白話小說之口語特徵、對文言或白話小說情節剪裁改寫之敘事現象,並藉以傳輸的庶民倫理關懷,以及所觸及的有關小說與善書之互動內涵,本文關注這些敘事形式與價值觀點之承襲與唐通事學養之關聯,藉由相關比對分析,以期理解透過傳播與模擬,文學文本在異國的接受現象與可能意涵。

英文摘要

This paper examines how Japanese Tangtongshi (唐通事) textbooks which are characterized by colloquial language and values of civilians receive Chinese classical novels. Critics have indicated colloquialism in Tangtongshi textbooks, and this paper continues the discussion by analyzing three textbooks for the Tangtongshi: Naun Li Naun (鬧裡鬧), Tang Hua Chang Duan Shi Hua (唐話長短拾話) and Tang Tong Shi Hsing Der (唐通事心得).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how they receive and inherit Chinese classical novels: they rewrite the narrative of classical novels and deliver the values of civilians. This paper also examines the relationship among the classical novels, Tangtongshi materials and Shanshu (善書common books used to moralize civilians), expecting to show how Japan's Tangtongshi materials use Chinese classical novels in an international context where Chinese books introduced to Japan influence how Japan's Tangtongshi textbooks are written.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人文學綜合
人文學 > 歷史學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参考文献
  1. 許麗芳(2011)。日本江戶時期唐通事教材《養兒子》與《小孩兒》的口語特徵與倫理關懷。海洋文化學刊,10
    連結:
  2. 許麗芳(2010)。長崎唐通事教材《瓊浦佳話》之研究。國文學誌,20
    連結:
  3. 《唐通事心得》,寫本,長崎:長崎歷史博物館藏。年代未明。
  4. 《唐話長短拾話》,寫本,長崎:長崎歷史博物館藏。年代未明。
  5. 《瓊浦佳話》,寫本,日本仙台東北大學圖書館狩野文庫。年代未明。
  6. 宋李昉編(1987)。太平廣記。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7. 清西周生(1979)。醒世姻緣傳。臺北:台灣文源書局。
  8. 清紀昀、汪賢度校點(2001)。閱微草堂筆記。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9. 大庭脩(1988)。江戶時代中國典籍流播日本之研究。杭州:杭州大學出版社。
  10. 小川陽一(1988)。明代小說與善書。漢學研究,6(1)
  11. 六角恆廣編(1998)。中國語教本類集成。東京:不二出版社。
  12. 木津祐子(2012)。「官話」の現地化 : 長崎通事書の二重他動詞「把」と琉球通事書の処置文。京都大學文學部研究紀要,51
  13. 石昌渝編(2004)。中國古代小說總目.白話卷。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
  14. 石崎又造(1964)。近世日本に於ける支那俗語文學史。東京:清水弘文堂書房。
  15. 吳蕙芳(2005)。萬寶全書:明清時期的民間生活實錄。臺北:花木蘭出版社。
  16. 吳蕙芳(2007)。明清以來民間生活知識的建構與傳遞。臺北:學生書局。
  17. 宋莉華(2004)。明清時期的小說傳播。北京:中國社科院出版社。
  18. 李時人、楊彬(2006)。中國古代小說在日本的傳播與影響。復旦學報社科版,3
  19. 李進益(1993)。博士論文(博士論文)。臺北,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
  20. 李漢秋輯校(2010)。儒林外史彙校彙評。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1. 李樹果(1998)。日本讀本小說與明清小說:中日文化交流史的透視。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22. 林彬暉(2010)。域外漢語教科書編選中國古代小說戲曲作品研究(14 世紀至20 世紀初)。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23. 林彬暉(2007)。日本江戶明治時期漢語教科書與中國古代小說關係述略。上海師範大學學報,36(5)
  24. 林慶勳(2014)。長崎唐話中對寬文二至四年(1662-1664)伊東走私事件敘述差異的探討:江戶時代唐通事養成教材研究之二。東亞漢學研究,4
  25. 〔日〕武藤長平:《西南文運史論》,東京:岡書院,1927 年。
  26. 孫楷第(1982)。中國通俗小說書目.分類說明。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27. 殷國光編、葉君遠編(1993)。明清言情小說大觀。北京:華夏出版社。
  28. 殷國光編、葉君遠編(1993)。明清言情小說大觀。北京:華夏出版社。
  29. 酒井忠夫、孫雪梅譯(2010)。中國善書研究。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
  30. 張道勤校點、徐中偉校點、袁世碩校點、黃強校點(1993)。西湖佳話、豆棚閒話、照世盃。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31. 陳芷燁(2008)。明清社會勸善書及功過格的歷史作用及價值—以《太上感應篇》《太微仙君功過格》《文昌帝君陰騭文》為例。廣西社會科學,5
  32. 奧村佳代子(2003)。唐話資料の二面性―内の唐話と外の唐話。或問,6
  33. 萬晴川(2009)。明清小說與善書。中國典籍與文化,1
  34. 劉介民(1990)。比較文學方法論。臺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
  35. 劉天振(2006)。明代通俗類書研究。濟南:齊魯書社。
  36. 劉序楓(1999)。明末清初的中日貿易與日本華僑社會。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