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光旅.影驛-塗鴉藝術之完形心理研究

并列篇名

Using Gestalt Psychology to Understand the Practice of Street Graffiti

作者

劉晉彰(Ching-Chang Liu)

关键词

完形塗鴉 ; 數位影像 ; 完形心理學 ; Gestalt graffiti ; digital image ; Gestalt psychology

期刊名称

設計研究學報

卷期/出版年月

7期(2014 / 07 / 01)

页次

81 - 96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近年來,在科技數位化的環境趨勢下,影像設計創作的展演具有更多元性的表現方式。青少年藉由街頭塗鴉、光影塗鴉將個人創意表現於環境上,也讓國內外藝術創作者多了一種表現自我的意識型態有著展現的空間。從影像的觀點分析空間的創作、創新塗鴉的數量、挑戰高度的影像重組、光影的特色和文本詮釋意義,都在探究創新藝術的本質與價值,此視覺現象有逐漸增加的趨勢。愈來愈多的研究開始深入分析塗鴉藝術的存在意義以及塗鴉藝術與其創作者的價值連結,甚至是創作題材與空間場域的感知如何使觀賞者產生直接的共鳴。本研究旨在藉由探索影像設計的美學展現,運用「完形心理學(Gestalt Psychology)」的原理深入解析「完形塗鴉」藝術環境心理存在的價值性,並透過文本分析法做為立論基礎,再配合相關文獻佐證共同剖析數位影像設計創作之呈現,將其分析歸納探討創新藝術完形塗鴉之再現。

英文摘要

In recent years, the environmental trend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digitization, the image creation of the performances have more diversity of expression. Young people by graffiti, light painting personal creative performance on the environment, but also to domestic and foreign artists more than a manifestation of self-ideology has space to show. The creation of space from the viewpoint of image analysis, the number of graffiti innovation, challenge the high degree of image reconstructi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ight and shadow, and text interpretation of the meaning, explore the essence of art and value of innovation, this visual phenomenon of a growing trend. The growing number of studies indepth analysis of graffiti art and the meaning of existence and value of graffiti art and its creators link, or even the perception of the creative theme and space field how to make the viewer a direct resonance. This study aims to show by exploring the image design aesthetic, the use of the principle of Gestalt psychology (Gestalt Psychology) "insight" End value of shaped graffiti art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 and through text analysis as a theoretical basis, together with the relevant literature in support of the common analysis of the digital image creation, presentation, and summarized its analysis to explore innovative artistic Gestalt reproduction of the graffiti.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藝術
参考文献
  1. AEEA 天文教育資訊網 http://aeea.nmns.edu.tw/
  2. (1990)。大美百科全書。台北:光復書局。
  3. 畢卡索光影塗鴉的作品 http://daman.cool3c.com/
  4. Arnheim, Rudolf(1974).Art and Visual Perception: A Psychology of the Creative Eye.Berkele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5. Dreyfus, Hubert L.(1972).What Computers Can't Do: A Critique of Artificial Reason.New York:Harper & Row.
  6. Gadamer, H.-G.,Sullivan, R. R.(Trans.)(1985).Philosophical Apprenticeship.Cambridge: Massachusetts:the MIT press.
  7. Rodriguez, A.,Clair, R. P.(1999).Graffiti as Communication: Exploring the Discursive Tensions of Anonymous Text.Southern Communication Journal,65(1)
  8. 方謙譯、Culler, J.(1994)。羅蘭.巴特。台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9. 王志弘譯、Calvino, Italo(1993)。看不見的城市。台北:時報文化。
  10. 朱元鴻譯、Best, Steven、Kellner, Douglas(1984)。後現代理論─批判的質疑。台北:巨流圖書有限公司。
  11. 吳嘉寶(1996)。視丘文化評論─人像攝影採光的視覺表現與其美學理論初探。人像攝影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
  12. 李佳馨(2002)。碩士論文(碩士論文)。東吳大學哲學系。
  13. 李姍姍譯(1998)。完形心理學stalt Psyghology。台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14. 李茂政(1990)。大眾傳播新論。台北:三民圖書。
  15. 李顯立譯、Kawin, Bruce F.(1996)。解讀電影。台北:遠流出版社。
  16. 林俊良(2002)。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
  17. 林驤華譯、徐和瑾譯、陳傳豐譯、Sartre, Jean-Paul(1995)。辯證理性批判。台北:時報文化。
  18. 林驤華譯、徐和瑾譯、陳傳豐譯、Sartre, Jean-Paul(1995)。辯證理性批判。台北:時報文化。
  19. 高宣揚(2002)。流行文化社會學。台北: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20. 常懷生編譯(1995)。建築環境心理學。台北:田園城市。
  21. 張梨美(1997)。電影符號學的新語彙。台北:遠流出版社。
  22. 張錦華譯、Fiske, J.(1995)。傳播符號學理論。台北:遠流出版社。
  23. 許薔薔譯、許綺玲譯、Barthes, Roland(1997)。神話學。台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24. 陳向明(2000)。質的研究方法與社會科學研究。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
  25. 陳招良(2003)。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美術學系在職進修專班。
  26. 焦雄屏譯、Giannetti, Louis D.(1989)。認識電影。台北:遠流出版社。
  27. 馮建三譯、Swingewood, Alan(1993)。大眾文化的迷思。台北:遠流出版社。
  28. 黃翰荻譯、Sontag, Susan(1997)。論攝影。台北:唐山。
  29. 楊祖珺譯、O'Sullivan, Tim(1998)。傳播及文化研究主要概念。台北:遠流出版社。
  30. 劉思量(1992)。藝術心理學─藝術與創造。台北:藝術家。
  31. 劉國彬譯、楊德友譯、Jung, C. G.(1997)。榮格自傳。台北:張老師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32. 劉千美(2001)。差異與實踐: 當代藝術哲學研究。台北:立緒文化出版社。
  33. 歐秀明(1994)。應用色彩學。台北:雄獅美術出版社。
  34. 蔣韜譯、Hopcke, Robert H.(1997)。導讀榮格。台北:立緒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35. 鄭世安(2002)。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
  36. 鄭國裕編、林磐聳編(2007)。色彩計劃。台北:藝風堂出版社。
  37. 黎煒譯、Koffka, Kurt(2000)。格式塔心理學。台北:昭明出版社。
  38. 魏金聲譯、Sartre, Jean-Paul(1992)。影像論。台北:商鼎文化。
  39. 羅珮甄譯、河合隼雄(2000)。如影隨形─影子現象學。台北: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
  40. 嚴平譯、Palmer, R. E.(1992)。詮釋學。台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