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為何與如何-從性/別敏感觀點談個別諮商中性議題之意義與處理

并列篇名

Why and How: The meaning and treatment of sexuality issues in individual counseling on gender perspective

作者

葉致芬(Chih-Fen Yeh)

关键词

性諮商 ; 性與性/別議題 ; 性/別敏感觀點 ; sex ; sexuality ; gender

期刊名称

輔導季刊

卷期/出版年月

51卷2期(2015 / 06 / 01)

页次

2 - 13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因著性議題於心理層面之重要性,以及於實務現場中的多元性與日俱增,在諮商心理師養成中缺乏性議題相關訓練的情況下,本文從探討性於心理學理論中的意義出發,透過文獻和實務經驗的整理與探討,從性/別敏感的觀點整理出臨床工作中與個案談性的方法和原則。本文以性/別敏感為視框,從「個人、人際與結構」三個層面整理出性議題處遇的建議,可提供心理師自我檢核。此三個層次分別為:一、個人層次:意指心理師本身對於內在性/別刻板的省思,以及此對於個案概念化和後續處遇的影響。二、人際動力層次,包含尊重個案談性之意願與步調、關注治療中的語言與非語言層面、性、性/別與權力界限、情慾與投射議題。三、結構層面:關注社會中的性/別相關事件與政策擬定,以及反思個人與政治間的連動如何展演於個別治療。期望此文能開啟心理師教育和訓練對性議題處遇的重視,以及帶來更多關於性、性/別議題處遇的研究與討論。

主题分类 社會科學 > 心理學
社會科學 > 教育學
参考文献
  1. 邱連枝(2011)。探討不同障礙者的情慾問題:一個質性研究成果的分析。台大社工學刊,24,39-86。
    連結:
  2. 邱獻輝(2002)。認識與協助性侵害的受害者。諮商與輔導,203,8-12。
    連結:
  3. 高淑貞,黃以文(2004)。從網路性提問分析青少年性教育需求─他們究竟想知道什麼?。中華輔導學報,16,1-34。
    連結:
  4. 郭麗安(2001)。諮商師在婚姻諮商情境中問題概念化的性別偏見研究。中華輔導學報,10,1-39。
    連結:
  5. 楊幸真(2007)。校園生活中的身體經驗與性別實作:一個民族誌的探究。女學學誌:婦女與性別研究,24,103-134。
    連結:
  6. 趙慈慧,李佩怡(2010)。心理師參與性諮商訓練之性議題覺察歷程初探研究。性學研究,2(1),43-78。
    連結:
  7. Bower, A. M.V.,Bieschke, K. J.(2005).Psychologists' Clinical Evaluations and Attitudes: An Examination of The Influence of Gender and Sexual Orientation.Professional Psychology: Research and Practice,36(1),97-103.
  8. Burr, V.(2003).Social constructionism.London:Routledge.
  9. Carvalho, J.,Nobre, P.(2011).Gender Differences in sexual desire: How do emotional and relationship factors determine sexual desire according to gender?.Sexologies,20,207-211.
  10. Connell, R.W.(2002).Gender.Cambridge:Polity Press.
  11. Halloran, L.(2012).Sex and Intimacy: Talking With Your Patients.The Journal for Nurse Practitioners,8(6),490-491.
  12. Harris, S. M.,Hays, K. W.(2008).Family Therapist Comfort with and Willingness to Discuss Client Sexuality.Journal of Marital and Family Therapy,34(2),239-250.
  13. Lankveld, J.V.(2012).The Road Ahead: Theoretical Models to Guide New Sex Research.Journal of Sex Research,49(2-3),103-104.
  14. Miller, S.A.,Byers, E.S.(2010).Psychologists' Sexu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 in Graduate School.Canadian Journal of Behavioural Science,42(2),93-100.
  15. Prochaska, J. O.,Norcross, J. C.(2007).Systems of Psychotherapy: A Transtheoretical Analysis.Thomson Brooks/Cole.
  16. Stevenson, C.(2010).Talking about sex.Sex, Sexuality And Therapeutic Practice
  17. Tolman, D. L.,McClelland, S. I.(2011).Normative Sexuality Development in Adolescence: A Decade in Review, 2000-2009.Journal of Research on Adolescence,21(1),242-255.
  18. Wiederman, M. W.(1998).The State of Theory in Sex Therapy.The Journal of Sex Research,35(1),88-99.
  19.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2005).Sexual health-a new focus for WHO.Progress in Reproductive Health Research,67
  20. Youdell, D.(2005).Sex-gender-sexuality: How sex, gender and sexuality constellations are constituted in secondary schools.Gender and Education,17(3),249-270.
  21. Zimmerman, T.S.,Haddock, S. A.,McGeorge, C. R.(2001).Mars and Venus: Unequal planets.Journal of Marital and Family Therapy,27(1),55-68.
  22. 毛萬儀(2006)。毛萬儀(2006)性教育與家庭性教育。杏陵醫學基金會性諮商師培訓資料。
  23. 王大維(2010)。與男性在關係中工作─男性氣概理論對伴侶與家族治療之啟示。輔導季刊,46(1),32-43。
  24. 王振圍(2009)。高雄市,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25. 卡維波,何春蕤(1990).他們為什麼不告訴你.台北:方智.
  26. 何亞晴(譯),Centerwall, E.(2002).複數的性,從多元文化角度探索性.臺北:女書.
  27. 何春蕤(1997).性/別研究的誕生.台北:遠流.
  28. 吳寶嘉(譯),林素妃(譯),陳靜儀(譯),Gibert, L. A.,Scher, M.(2008).性別諮商與心理治療.臺北:心理出版社.
  29. 呂嘉惠(2006)。專業助人工作者面對學生性議題的自我準備與諮商概念。學生輔導,102,26-35。
  30. 宋素卿,葉美玉,林燕卿(2007)。護理人員提供性諮詢的觀點與現況之探討。台灣性學學刊,16(1),1-16。
  31. 李琇惠(2010)。性諮商晤談技巧於性功能障礙之運用。諮商與輔導,292,22-25。
  32. 李選,徐麗華,黃曉黎(1997)。性諮商的應用與展望。護理雜誌,44(3),61-67。
  33. 林佩儀(2001)。性侵害治療技術探討(下)。諮商與輔導,183,17-20。
  34. 林佩儀(2001)。性侵害治療技術探討(上)。諮商與輔導,182,2-6。
  35. 洪雅琴(2012)。性騷擾加害人的司法心理治療。輔導季刊,47(1),53-62。
  36. 洪雅琴,彭寶瑩(2013)。如何進行性侵害相對人諮商。諮商與輔導,327,58-61。
  37. 徐依婷(2010)。台北縣,淡江大學。
  38. 區祥江,曾立煌(2007).男性輔導新貌.突破.
  39. 張元瑾(譯),Fish, L. S.,Harvey, R. G(2010).酷兒的異想世界現代家庭新挑戰.臺北:心理出版社.
  40. 畢恆達(2009年9月8日)。男人來自火星女人來自金星?聯合報,A17版。
  41. 許雅斐(2008)。性/別管制與社會淨化:通報系統中的赤裸人。台灣政治學會年會及「全球競爭治理再造─2008台灣新課題」學術研討會
  42. 郭玲君(2010)。台北縣,淡江大學。
  43. 陳素秋(譯),Schwartz, P.,Rutter, V.(2004).性之性別.臺北:韋伯文化.
  44. 陳瑀昕(2013)。屏東縣,國立屏東教育大學。
  45. 游美惠(2005).性別教育最前線:多元文化的觀點.台北:女書.
  46. 楊幸真(編)(2010).青少年的性.台北:巨流.
  47. 葉致芬(2010)。性犯罪青少年之諮商介入策略初探。諮商與輔導,292,9-12。
  48. 葉致芬(2009a)。督導筆記。未出版。
  49. 葉致芬(2009)。從杏陵性諮商專線的個案性別、求助內涵與互動樣貌談起:性別觀點的反思。杏陵天地,18(6),48-51。
  50. 趙淑珠(1999)。家庭系統研究中之性別議題。應用心理研究,2,125-139。
  51. 劉仲冬(1998).女性醫療社會學.台北:女書文化.
  52. 劉焜輝(2010)。盲點─諮商師對「性諮商」的無知與應知。諮商與輔導,292
  53. 劉瓊瑛(譯),Patterson, J.,Williams, L.,Edwards, T. M.,Chamow, L.,Grauf-Grounds, C.(2012).家族治療實務手冊.臺北:洪葉.
  54. 蔡芸芳,熊秉荃(2001)。護理系在職進修生對性史詢問之態度與行為。醫學教育,5(1),33-39。
  55. 蔡麗玲,游美惠(2003)。女學生、性器官與性教育:女性主義教學的實踐策略。兩性平等教育季刊,26,114-117。
  56. 鄭玉菁(譯),Abbott, P.,Wallace, C.,Tyler, M.(2008).女性主義社會學.臺北:巨流.
  57. 蕭宏恩(2011)。性別、關懷與醫學倫理。臺灣醫學人文學刊,12(1/2),50-65。
  58. 簡皓瑜(譯)(2004).性與性別.台北:巨流.
  59. 蘇俊賢(2006)。高雄市,國立高雄師範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