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面對陰影的個體化旅程:榮格心理學在電影《少年PI的奇幻漂流》之實踐與啟發

并列篇名

The process of individuation: Jungian Approach in "Life of PI"

作者

莊硯涵(Yen-Han Chuang)

关键词

榮格心理學 ; 自性 ; 個體化歷程 ; 陰影 ; 少年PI

期刊名称

輔導季刊

卷期/出版年月

51卷2期(2015 / 06 / 01)

页次

53 - 61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電影《少年PI的奇幻漂流》(Life of Pi)呈現關於生命意義的辯證,其中蘊含的哲思發人深省。本文欲以榮格心理學的角度,針對電影進行探討,旨在探討片中情節、人物的象徵意義,以榮格學派強調的「陰影」與「自性化歷程」之概念,對電影進行詮釋。本文包含榮格心理學理論簡介、電影簡介與榮格心理學在電影中的實踐。除以榮格心理學的觀點,對電影進行詮釋與敘說之外,本文主旨著重於電影中「理查‧帕克」與「毗隰奴」兩個象徵,與「陰影」和「自性」之間產生關聯的方式,並以個體化歷程的觀點,總體性的探討少年PI漂流之旅。本文欲以電影中的實例,說明榮格心理學當中「面對陰影、自我超越」的歷程。期望能透過詮釋、敘說與辯證,以實際的電影情節為例,提供讀者另一種看待電影的角度,並對榮格心理學產生更多的發想與體會。

主题分类 社會科學 > 心理學
社會科學 > 教育學
参考文献
  1. 黃宗堅(2007)。創傷與復原:積極想像在榮格夢工作中的隱喻象徵。輔導季刊,43(3),19-30。
    連結:
  2. 劉冠妏,黃宗堅(2006)。創傷與復原:隱喻故事在心理治療中的運用。諮商與輔導,250,22-27。
    連結:
  3. 朱侃如(譯),Stein, Murray(1999).榮格心靈地圖.台北:立緒.
  4. 林敏雅(譯),Kast, Verena(2004).童話治療.台北:麥田.
  5. 馬長齡(譯),羅又瓊(譯),葉怡寧(譯),林延叡(譯),Sharf, Richard S.(2008).諮商與心理治療.台北:新加坡商聖智學習.
  6. 陳世勳(譯),伍如婷(譯),Stein, Murray(2012).轉化之旅:自性的追尋.台北:心靈工坊.
  7. 游婷雅(譯),Kail, Robert V.,Cavanaugh, John C.(2011).發展心理學—以生物、心理與社會架構探討人類的發展.台北市:洪葉.
  8. 黃璧惠(譯),魏宏晉(譯),Stein, Murray(2012).英雄之旅:個體化原則概論.台北:心靈工坊.
  9. 楊淑貞,黃宗堅(2010)。藝術塔羅:以圖卡進行自成長團體之經驗初探。台灣藝術治療學刊,2(2),55-67。
  10. 廖世德(譯),Raff, Jeffery(2007).榮格與鍊金術.台北:人本自然.
  11. 劉國彬(譯),楊德友(譯),Jumg, C.G.(1997).容格自傳—回憶‧夢‧省思.台北:張老師.
  12. 龔卓軍(譯),Jung, Carl G.(1999).人及其象徵.台北:立緒.
被引用次数
  1. 黃國彰,洪曼茜,易欣榆(2021)。從電影「82年生的金智英」探索女性個體化歷程。輔導季刊,57(3),4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