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排灣族傳統社會結構之研究

并列篇名

A Study of Paiwan Traditional Social Structure

DOI

10.6284/NPUSTHSSR.2007.1(1)6

作者

謝政道(Cheng-Tao Hsieh)

关键词

排灣族 ; 家 ; 當家 ; 貴族階層 ; 平民 ; Paiwan ; tatseklan ; vusam ; mamazangilan ; kaktitan

期刊名称

人文社會科學研究

卷期/出版年月

1卷1期(2007 / 06 / 01)

页次

123 - 143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本文主要是以排灣族的傳統社會結構作為研究對象,並採取文獻研究和部落耆老的深度訪談等方式來探討排灣族傳統社會的文化結構。而根據研究結果,排灣族傳統社會結構的精髓部分就是以各家族長嗣為基礎所延伸出來的貴族階層社會。通常,長嗣家的發展關係到所有餘嗣家族的盛衰,餘嗣不僅在家族祭儀上給以尊重,亦在必要時給以物資上的支援;反之,長嗣在義務上賦有主持家族生命禮俗與救助急難家族成員的責任,而這種以長嗣為家族核心的觀念正是排灣族社會結構的傳統文化。

英文摘要

This research paper aims at investigating the culture of Paiwan traditional social structure regarding to the literature review and depth interview with the superiors of Paiwan tribes. Results of the study show that the basis of the traditional aristocratic system in Paiwan tribes originated from firstborn child as inheritor of family. This system influences the development of all relatives. That is, the other younger brothers and sisters not only give their respect to the original family but also offer all necessary helps to honor their original family. The firstborn inheritor also has the duty to host the life rite for the relatives and gives them necessary supports in emergency situations.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人文學綜合
社會科學 > 社會科學綜合
社會科學 > 社會學
参考文献
  1. Rubin, Irene.,Harold Rubin.(1995).Qualitative Interviewing: The Art of Hearing Data.Beverly Hills, CA & London:Saga.
  2. 中研院民族學研究所編譯、台灣總督府臨時台灣舊慣調查會著(2003)。番族慣習調查報告書。
  3. 中研院民族學研究所編譯、台灣總督府臨時台灣舊慣調查會著(2003)。番族慣習調查報告書。
  4. 巴清良(2000)。謎樣的台灣原住民古甕。藝術家,304,404-407。
  5. 王明吉(2004)。taligadang,口社部落當家。
  6. 王輝力(2004)。paeles,達來村村長。
  7. 台灣省文獻委員會(1969)。台灣省通志,同冑志(中),排灣族篇。台北:眾文。
  8. 石磊(1971)。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專刊之21。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9. 伊天貞(2004)。北葉村耆老。
  10. 江桂珍(1999)。神靈之珠:排灣族的琉璃珠。歷史文物,9(1),30-36。
  11. 江桂珍(1999)。試論排灣族社會之二元性。史博館學報,1,190-193。
  12. 呂來謀(2004)。valuavu,達來村耆老。
  13. 呂來謀口述、李金蘭口述、王貴編(2003)。達來村部落誌。屏東縣三地門鄉達來村社區發展協會。
  14. 李正(2004)。zugau射鹿部落當家。
  15. 柳基恩(2004)。北葉村耆老。
  16. 張明(2004)。dawuwali,口社耆老。
  17. 張金生(2003)。探討排灣族社會落社權力結構的演變。原住民教育季刊,63-97。
  18. 許春美(2004)。瑪家社部落當家。
  19. 許郁芳(2000)。排灣族階層制度下藝術表現之研究。原住民教育季刊。
  20. 陳鐵虎口述、王貴編(2003)。青山村部落誌。屏東縣原住民部落文化藝術發展協會。
  21. 曾清雲(2004)。北葉村耆老。
  22. 葉忠雄(2004)。安坡村耆老。
  23. 葉香藤(2004)。北葉村耆老。
  24. 潘立夫主編(1995)。排灣族採訪冊。南投: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25. 蔣林花(2004)。安坡村村長。
  26. 蔣斌(1983)。排灣族貴族制度的再探討:以大社爲例。中研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55,1-44。
  27. 蔣斌(1999)。墓葬與襲名:排灣族的兩個記憶機制。中研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55,399-406。
  28. 蔣斌、李靜宜(1994)。北部排灣族家屋的空間結構與意義。空間、力與社會研討會
  29. 蔡光慧(1998)。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台灣師範大學歷史所。
  30. 臨時台灣舊慣調查會編著(1918)。台灣蕃族圖譜。
  31. 魏桂邦譯、宮本延人著(2001)。台灣的原住民。台中:晨星。
被引用次数
  1. 達比利泱‧阿利夫、邱盈翠、包梅芳(2015)。「原住民族傳統智慧創作保護條例」與身分性文化敘述:排灣族巴格達外(Pakedavai)家族之實踐。台灣原住民族研究季刊,8(1),1-42。
  2. 許俊才(2012)。以「隨意/不隨意」組織型態探究排灣族社會組織的變遷與發展。台灣原住民族研究季刊,5(3),19-39。
  3. 黃居正、邱盈翠(2015)。台灣原住民族集體同意權之規範與實踐。臺灣民主季刊,12(3),43-82。
  4. (2020)。傳統文化中的照顧天命─排灣族長嗣對於家中老人的照顧承擔。社區發展季刊,169,219-233。
  5. (2021)。社會變遷下的原住民女性家庭照顧者照顧經驗之初探。靜宜人文社會學報,15(3),6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