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內埔客家公墓的古老大人風俗

并列篇名

The "Gǔ lǎo dà rén" Custom Associated with Hakka Public Cemeteries in Neipu, Taiwan

DOI

10.6284/NPUSTHSSR.2014.8(4)1

作者

張永明(Yung-Ming Chang);曾純純(Chun-Chun Cheng)

关键词

客家風俗 ; 古老大人 ; 無主枯骨 ; 孤魂野鬼 ; 號墳 ; Hakka culture ; gǔ lǎo dà rén ; unclaimed bodies ; wandering ghosts ; hào fén

期刊名称

人文社會科學研究

卷期/出版年月

8卷4期(2014 / 12 / 31)

页次

1 - 20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古老大人」在客家原鄉稱為「古君子」,在內埔客庄則是構築墳塚墓作時,為意外遭掘出土的無名骨骸另立墳塚安葬祭祀的尊稱,立碑奉祀名稱另有「古人」、「古老人」、「有緣公」、「古老仙人」、「古老先人」、「古老太人」等,皆同屬長眠於墓區地底之無主枯骨,文後均以「古老大人」稱之。安奉「古老大人」的風俗,呈顯出客家人在傳統祖先崇拜的核心價值之外,因憐恤之心所衍生對於「靈魂崇拜」的變例。立墳祭祀者與「古老大人」之間無血緣世系的權利義務關係,卻仍依時祭祀奉如先祖之尊,更顯示客家族群崇尚儒家倫理思想的傳統民族性,近代客家風俗文化漸泯,冀透過田野調查,完整且詳實的記錄此一特殊鬼靈信仰儀節,以達客家文化與知識傳承的時代意義。研究結果顯示,在臺灣源自清代官方鼓倡的建置義塚掩骼埋胔義行,在內埔地區發展到日據時期產生了變革,原以大型墳塚叢葬無主枯骨的「義塚」分由兩路發展,維持集葬者後經建廟設祠發展為「有應公」信仰;另由民間私人構築小型墳塚收埋枯骨者,則立墳奉祀為「古老大人」。換言之,「古老大人」即為中國宋朝以來社會救濟事業項目中設置「義塚」的變例,亦為清代以降祭厲風俗之延伸。「古老大人」有基於先來後到的倫理觀念而生者、有因自古人們怕鬼情結而立者,另有基於私心的「號墳」之說而成者,此一風俗存在內埔客庄由來已久,雖非客家人所獨有之風俗,閩客之間卻存在著顯著之差異性,沿襲古風傳承至現下,成為民間墓葬文化中較為特殊之一環。

英文摘要

"Gǔ lǎo dà rén" (古老大人) is also called "gǔ jun zǐ" (古君子) in Hakka people's native lands. In Hakka communities in Neipu, Taiwan "gǔ lǎo dà rén" is the courtesy title engraved on the headstones that were placed over the graves built specifically for the unclaimed bodies that were accidentally excavated during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graves. As the study shows, the righteous deed of establishing burial grounds for the unclaimed bodies found in the wild originated from the Qing Dynasty when it was advocated officially; and changes in this righteous deed had occurred during the Japanese colonial period since it development in Neipu, Taiwan. Specifically, the "burial ground for the unclaimed bodies" (義塚), a mass grave, has two paths of development. The first path is one in which the tradition of mass burial had survived and was later transformed to the veneration of "yǒu ying gong" (有應公or the Lonely Ghost) with the construction of temples and halls. The second path refers to the "gǔ lǎo dà rén" veneration with small-scale graveyards constructed by the general public for burial of unclaimed bodies. The "gǔ lǎo dà rén" custom has existed in Hakka communities in Neipu, Taiwan for a long time. While this custom is not unique to Hakka peopl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exist between this custom of Hakka people and that of Hokkien people. Despite the ethnic differences, it is imbued with tradition and passed down the generations, becoming one of the unique facets of the public burial culture.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人文學綜合
社會科學 > 社會科學綜合
社會科學 > 社會學
参考文献
  1. 內埔鄉公所(2014)。內埔鄉簡介。2014 年 7 月 5 日,取自http://www.neipu.gov.tw/intro.asp。
  2. 片岡巖。臺湾風俗誌。臺北:南天書局有限公司。
  3. 王必昌(2005)。重修臺灣縣志。臺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4. 王振復(2003)。風水聖經:宅經・葬書。臺北:恩楷股份有限公司。
  5. 王瑛曾(1993)。重修鳳山縣志。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6. 王禮(2005)。臺灣縣志。臺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7. 伊能嘉矩(1994)。臺灣文化志。臺北:南天書局有限公司。
  8. 余文儀(1993)。續修臺灣府志。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9. 呂理政(1992)。傳統信仰與現代社會。臺北:稻鄉出版社。
  10. 呂理政(1989)。禁忌與神聖:臺灣漢人鬼神信仰的兩面性。臺灣風物,39(4),107-125。
  11. 志賀市子(2011)。神與鬼之間:粵東海陸豐地區的義塚信仰與其演變。歷史人類學學刊,9(2),39-64。
  12. 李亦園(1992)。文化的圖像。臺北:允晨文化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13. 李豐楙(1994)。臺灣民間禮俗中的生死關懷。哲學雜誌,8,32-53。
  14. 周元文(2004)。臺灣府志。臺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15. 周鍾瑄(1999)。諸羅縣志。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16. 林美容(2008)。祭祀圈與地方社會。臺北:博揚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17. 林富士(1995)。孤魂與鬼雄的世界:北臺灣的厲鬼信仰。臺北:臺北縣文化局。
  18. 胡台麗(1986)。神、鬼與賭徒:大家樂賭戲反應之民間信仰。第二屆國際漢學會議論文集,臺北:
  19. 胡建偉(2004)。澎湖紀略。臺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20. 范咸(1993)。重修臺灣府志。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21. 高拱乾(1985)。臺灣府志。北京:中華書局。
  22. 張二文(2007)。,臺北:行政院客家委員會。
  23. 陳文達(1993)。臺灣縣志。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24. 曾純純(2013)。在客家塚墓中女性刻入墓碑的變遷。2013 六堆歷史文化與產業學術研討會,屏東,臺灣:
  25. 曾喜城(2011)。內埔鄉客家聚落生活環境規畫白皮書。屏東:內埔鄉公所。
  26. 曾景來(1998)。臺灣的迷信與陋習。臺北:武陵出版社。
  27. 黃釗(1970)。石窟一徵。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28. 黃榮洛(2000)。臺灣客家民俗文集。新竹:新竹縣文化局。
  29. 董芳苑(1996)。探討臺灣民間信仰。臺北:常民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30. 鈴木清一郎。臺湾旧慣冠婚葬祭と年中行事。臺北:南天書局有限公司。
  31. 廖倫光(2009)。博士論文(博士論文)。桃園,中原大學。
  32. 廖倫光(2004)。碩士論文(碩士論文)。桃園,中原大學建築學系。
  33. 蔣毓英(2002)。臺灣府志。南投: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34. 戴文鋒(1996)。臺灣民間有應公信仰考實。臺灣風物,46(4),53-109。
  35. 戴文鋒(1991)。碩士論文(碩士論文)。臺南,國立成功大學歷史語言研究所。
  36. 鍾壬壽(1973)。六堆客家鄉土誌。屏東:常青出版社。
被引用次数
  1. (2016)。衍化與變異─南臺灣內埔客庄的無主骨骸奉祀風俗初探。歷史人類學學刊,14(2),97-130。
  2. (2021)。阻葬與號墳:初探六堆客家葬俗中的變例。臺灣文獻,72(4),3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