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死心悟新禪師生平及其禪風探討

并列篇名

A Study of Chan Master Sixin Wuxin and His Chan Guide Style

DOI

10.6284/NPUSTHSSR.202009_14(3).4

作者

蔣明親(Ming-Chin Chiang);釋果鏡(Guo-Jing Shi)

关键词

死心悟新 ; 禪風 ; 禪宗 ; 北宋 ; Sixin Wuxin ; Chan Guide Style ; Chan Buddhism ; Northern Song Dynasty

期刊名称

人文社會科學研究

卷期/出版年月

14卷3期(2020 / 09 / 17)

页次

75 - 94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死心悟新禪師(1043-1115),為臨濟宗黃龍派第二世晦堂祖心禪師之法嗣,乃北宋著名禪師。本文藉由文獻整理,先敘述死心悟新禪師所處之時代背景,介紹禪師生平與其悟道因緣,並釐清相關事跡之年份不清之處,試圖從中得到較可信的結果。接著,探討禪師引領學人之禪風特色。簡而言之,死心為人簡樸誠正,教導弟子時著重實修;處事剛直,常以罵來勘驗學子道心及修行境地;因念佛有助於修定且學人之根性不一,故禪師雖為臨濟宗之黃龍派禪師,亦勸勉弟子多念佛。

英文摘要

The Chan Master Sixin Wuxin (1043-1115), a disciple of Linji Zong Huanglong School Chan Master Huitang Zuxin, is a well-known Chan master of the Northern Song Dynasty. In this paper, through the collation of the literature, we first describe the background of Sixin Wuxin's era, introduce his life and the reason for enlightenment, and clarify the ambiguity of the relevant deeds in an attempt to obtain more reliable results. Then, we discus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is Chan guide style. In short, Sixin Wuxin is very simple and just, and he focuses on practice when teaching his disciples. He was straightforward, often using scolding to examine disciples' morality and practice. Although Sixin Wuxin is a Chan master of Linji Zong, he also advises the disciples to recite - Amitābha's name due to it being conducive to practicing meditation and the different talents of disciples.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人文學綜合
社會科學 > 社會科學綜合
社會科學 > 社會學
参考文献
  1. 邱敏捷(2012)。松源崇岳生平及其禪思與禪風。臺大佛學研究,24,93-122。
    連結:
  2. 柳立言(2008)。紅塵浪裡難修行——宋僧犯罪原因初探。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79(4),575-635。
    連結:
  3. 陳昭坤(2017)。論黃庭堅與黃龍派諸子之交游及其與佛門相關之翰墨。興大人文學報,58,69-98。
    連結:
  4. (2008).大藏新纂卍續藏經.臺北:白馬精舍印經會.
  5. (2008).大藏新纂卍續藏經.臺北:白馬精舍印經會.
  6. (2008).大藏新纂卍續藏經.臺北:白馬精舍印經會.
  7. (2008).大藏新纂卍續藏經.臺北:白馬精舍印經會.
  8. (2008).大藏新纂卍續藏經.臺北:白馬精舍印經會.
  9. (1983).大正藏.臺北:新文豐.
  10. (2008).大藏新纂卍續藏經.臺北:白馬精舍印經會.
  11. (2008).大藏新纂卍續藏經.臺北:白馬精舍印經會.
  12. (2008).大藏新纂卍續藏經.臺北:白馬精舍印經會.
  13. 〈 人名規範資料庫〉。法鼓文理學院《佛學規範資料庫》, 網址:http://authority.dila.edu.tw/person/。點閱日期:2019 年6 月1 日。http://authority.dila.edu.tw/person/
  14. (2008).大藏新纂卍續藏經.臺北:白馬精舍印經會.
  15. (2008).大藏新纂卍續藏經.臺北:白馬精舍印經會.
  16. (2008).大藏新纂卍續藏經.臺北:白馬精舍印經會.
  17. (1983).大正藏.臺北:新文豐.
  18. (1983).大正藏.臺北:新文豐.
  19. (2008).大藏新纂卍續藏經.臺北:白馬精舍印經會.
  20. (1983).大正藏.臺北:新文豐.
  21. (2003).文淵閣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2. 〈 地名規範資料庫〉。法鼓文理學院《佛學規範資料庫》, 網址:http://authority.dila.edu.tw/place/。點閱日期:2019 年6 月1 日。http://authority.dila.edu.tw/place/
  23. (1983).大正藏.臺北:新文豐.
  24. (1983).大正藏.臺北:新文豐.
  25. (2008).大藏新纂卍續藏經.臺北:白馬精舍印經會.
  26. (2008).大藏新纂卍續藏經.臺北:白馬精舍印經會.
  27. (2008).大藏新纂卍續藏經.臺北:白馬精舍印經會.
  28. (2008).大藏新纂卍續藏經.臺北:白馬精舍印經會.
  29. (1983).大正藏.臺北:新文豐.
  30. (2008).大藏新纂卍續藏經.臺北:白馬精舍印經會.
  31. (2008).大藏新纂卍續藏經.臺北:白馬精舍印經會.
  32. (2003).文淵閣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33. (2008).大藏新纂卍續藏經.臺北:白馬精舍印經會.
  34. (2008).大藏新纂卍續藏經.臺北:白馬精舍印經會.
  35. (2008).大藏新纂卍續藏經.臺北:白馬精舍印經會.
  36. (1983).大正藏.臺北:新文豐.
  37. (2008).大藏新纂卍續藏經.臺北:白馬精舍印經會.
  38. (2008).大藏新纂卍續藏經.臺北:白馬精舍印經會.
  39. 方立天(2011).禪宗概要.北京:中華書局.
  40. 王佩婷(2008)。宜蘭,佛光大學宗教學系。
  41. 呂有祥(2005)。馬祖禪風述略。佛學研究,1,148-154。
  42. 林遠凡(1936)。〈黃龍死心新禪師小參〉,《佛教居士林特刊》,29: 2。
  43. 徐星華,李立(2009)。宋代帝王的宗教思想及其特點。通化師範學院學報,30(3),35-39。
  44. 高玉春(2011)。從諗禪師禪風禪骨研究。承德民族師專學報,31(3),61-66。
  45. 馮煥珍(2011)。五祖法演禪師及其禪風略述。世界宗教研究,4,23-30。
  46. 黃啟江(1997).北宋佛教史論稿.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47. 萬慧靜(2014)。〈黃龍死心悟新禪師生平及思想略探〉。慧炬機構,網址:http://www.towisdom.org.tw/05-sup/college-theses/2014/college-theses-2014.asp。點閱日期:2019 年6 月1 日。
  48. 葉蓉(2017)。黃龍悟新禪師生平事跡考。懷化學院學報,36(10),59-62。
  49. 蔣明親(2014)。《北宋死心悟新禪師初探》。新北:法鼓文理學院佛教學系學士專題論文。
  50. 閻孟祥(2006).宋代臨濟禪發展演變.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
  51. 龍延,陳開勇(2002)。黃庭堅禪林交遊考略。重慶師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54-58。
  52. 韓毅(2005)。宋代佛教的轉型及其學術史意義。青海民族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31(2),31-37。
  53. 顏毓君(2014)。新竹,國立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
  54. 釋印順(1982).佛教史地考論.臺北:正聞出版社.
  55. 釋聖嚴(2005).比較宗教學.臺北:法鼓文化.
  56. 釋聖嚴(2005).禪門修證指要.臺北:法鼓文化.
被引用次数
  1. (2024)。西方公據路引中的淨土修持及其民俗化轉向。佛光學報,10(1),155-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