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客家話四字俗成語音義結構探討

并列篇名

A Study on the Phonology, Structure and Semantics of Four-character Idioms in Hakka Dialect

DOI

10.6284/NPUSTHSSR.202212_16(4).1

作者

邱湘雲(Hsiang-Yun Chiu)

关键词

客家話 ; 四字格 ; 俗成語 ; 音韻 ; 語法結構 ; 認知語義 ; Hakka Dialect ; Four-character Lattice ; Dialect Idioms ; Phonology ; Grammatical Structure ; Semantics

期刊名称

人文社會科學研究

卷期/出版年月

16卷4期(2022 / 12 / 01)

页次

1 - 30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英文

中文摘要

臺灣客家話出現不少四字俗成語,其中展現傳統成語所没有的音律、句法及語義層面特色。本文以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客家委員會《客語能力認證詞彙》等作為主要語料來源,找出客語四字俗成語共600項,應用詞彙語法學及認知語義學理論分析其語音形式、語法結構及認知語義類型表現,目的在指出客家話俗成語的形式及語義特徵以彌補方言語彙研究之不足。這一來有利於當代華語、客語教學及本土文學創作時的語碼轉換,二來也有助於漢語語彙類型學的完整建構。

英文摘要

There are a large number of four-character idioms in Hakka dialect of Taiwan, which show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hythm, syntax and semantics that are not found in traditional idioms.This article uses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s "Taiwan Hakka Common Dictionary" and the Hakka Committee's "Hakka Certification Corpus" as the main sources, find out a total of 600 Hakka four-character idioms, and analyze them by applying the theory of grammar and cognitive semantics. The purpose is to point out the form and semantic features of Hakka idioms, so as to make up for the lack of dialect vocabulary research. In this way, it is helpful for Hakka language teaching and code-switching in the native literature writing. Secondly, it can also promote the complete construction of Chinese lexical typology.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人文學綜合
社會科學 > 社會科學綜合
社會科學 > 社會學
参考文献
  1. 林亞樺,謝菁玉(2013)。從食物諺語看台灣客家文化。國際文化研究,2013(1),1-19。
    連結:
  2. (2009).語言與認知.臺北:臺大出版中心.
  3.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教育部網站,網址:https://dict.revised.moe.edu.tw/dictView.jsp?ID=129134&q=1&word=%E6%AE%BA%E9%9B%9E。點閱日期:2022 年 12 月 18 日。
  4. 《成語典》。教育部網站。網址:https://dict.idioms.moe.edu.tw/pageView.jsp?ID=38。點閱日期:2022 年 12 月 18 日。
  5. 〈哈客網路學院──教材及試題下載〉。客家委員會網站,網址:https://elearning.hakka.gov.tw/hakka/download-files。點閱日期:2019 年 12 月 10 日。
  6. 〈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教育部網站,網址:https://hakkadict.moe.edu.tw。點閱日期:2022 年 12 月 18 日。
  7. Lakoff、 George,Johnson, Mark,周世箴(譯注)(2006).我們賴以生存的譬喻.臺北:聯經出版社.
  8. 王利(2012)。山西長治方言俗成語的修辭特點。山西大同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2),64-66。
  9. 安麗卿(2016)。論成語語音的均衡對稱性。牡丹江大學學報,2016(4),37-40。
  10. 米瑞瑞(2012)。榆林方言四字格俗成語探究。語文學刊,2012(6),28-30。
  11. 李小平(2009)。論漢語方言成語的性質。語文研究,2009(1),44-51。
  12. 李文莉(2007)。上海,華東師範大學。
  13. 李台元(2014)。台語與客語的重疊詞。原教界,55,77。
  14. 李麗平(2010)。大同方言四字格平仄搭配的特點及與成語的比較。和田師範專科學校學報,2010(3),5-6。
  15. 周位輝(2010)。指稱人的動物隱喻的認知機制研究。湖北廣播電視學報,2010(5),97-98。
  16. 周薦(1997)。論四字語和三字語。語文研究,1997(4),26-31。
  17. 周薦(2004).詞彙學詞典學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
  18. 邱國源,劉明宗(2016).美濃客家語寶典.臺北:五南出版社.
  19. 邱湘雲(2016)。臺灣客家話四字格詞語類型表現。客家方言調查與研究:第十一屆客家方言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北京:
  20. 姚勤智(2003)。平遙方言四字成語的構成方式。語言科學,2003(5),90-96。
  21. 徐兆泉(2018).客語熟語典.臺北:南天出版社.
  22. 徐波(2002)。舟山方言俗成語修辭考察。浙江海洋學院學報(人文科學版),2002(4),34-40。
  23. 馬國凡(1987)。四字格論。內蒙古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7(S2),51-58。
  24. 崔希亮(1997).漢語慣用語與中國人文世界.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
  25. 張莉(2008)。上海,上海師範大學。
  26. 曹逢甫,蔡立中,劉秀瑩(2001).身體與譬喻:語言與認知的首要介面.臺北:文鶴出版社.
  27. 陳嘉華(2001)。臺南,國立臺南師範學院國語文研究所。
  28. 陸志韋(1956)。漢語的並立四字格。語言研究,1956(1),45-82。
  29. 曾子凡(2008).香港粵語慣用語研究.香港:香港城市大學出版社.
  30. 黃元姜(2013)。桃園,中央學客家語文所。
  31. 黃夢萍(2015)。武漢,華中師範大學。
  32. 溫端政(2006).漢語語匯學.北京:商務印書館.
  33. 溫端政(編)(2007).新華慣用語辭典.北京:商務印書館.
  34. 葉桂桐(1998).中國詩律學.臺北:遠流出版社.
  35. 詹益雲(2011).海陸客語客華對譯.新竹:新竹縣海陸客家語文協會.
  36. 劉正江(2006)。意義的雙層性是漢語成語的「區別性特徵」。新疆財經學院學報,2006(1),74-77。
  37. 劉紅霞,李勇兵(2017)。河曲方言俗成語的語義認知機制:隱喻和轉喻。名作欣賞,2017(36),123-124。
  38. 劉紅霞,李勇兵(2017)。論河曲方言俗成語的語義特點。呂梁學院學報,2017(5),23-26。
  39. 劉振前(2004)。漢語四字格成語平仄搭配的對稱性與認知。山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4),44-51。
  40. 劉雪潔(2014)。湘西土家苗族自治區吉首市,吉首大學。
  41. 劉陽,詹務本(2012)。四字格套語結構淺析。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2(5),99。
  42. 劉潔修(2000).成語.北京:商務印書館.
  43. 劉燕(2014)。俗成語與類成語及其他詞語的劃界問題。齊齊哈爾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1),112-114。
  44. 賴惠玲(2004)。行政院客家委員會獎助客家學術研究計畫行政院客家委員會獎助客家學術研究計畫,新北市:行政院客家委員會。
  45. 邊馨(2007)。石家莊,河北師範大學。
  46. 嚴侃曼(2014)。南京,南京師範大學。
  47. 鐘敏(2018)。常州方言四字格俗成語釋例。江蘇理工學院學報,2018(1),39-45。
  48. 龔萬灶(2003).客話實用手冊.苗栗:龔萬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