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部落觀光相關文獻的“部落”地方概念

并列篇名

The Place Concepts of <||>Tribe<||> on Tribal Tourism of Relative Literatures

DOI

10.30169/JRTR.200812.0004

作者

梁炳琨(Bang-Kuen Liang)

关键词

部落 ; 地方 ; 部落觀光 ; 原住民族觀光 ; Tribe ; Place ; Tribal tourism ; Aboriginal tourism

期刊名称

鄉村旅遊研究

卷期/出版年月

2卷2期(2008 / 12 / 01)

页次

29 - 45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1990年代台灣地區的原住民族觀光已經進入以社區為基礎的觀光形式,許多的原住民族觀光研究與網站使用了部落一詞,顯示部落用語對於台灣地區的原住民族觀光有著特殊的意義。然而相關研究對於部落觀光的部落地方意義,並未進一步探討。 本文以台灣原住民研究文獻與書籍文章等作為材料,初步窺探部落觀光的部落地方意義,研究發現部落觀光中的部落,呈顯幾個地方意義:1、部落意指邊境的觀光區位。2、部落是原住民族集體文化與觀光實踐的地方。3、部落成為異族觀光想像的地方。4、部落的原始地方性格滿足現代人的觀光凝視與歸根的依附。5、部落祭儀成為慶典觀光與神聖回歸的媒介。

英文摘要

Since 1990s, aboriginal tourism in Taiwan has taken the community-based form. Many relevant researches and websites on aboriginal tourism use the term <||>tribe,<||> which means it has special meaning in aboriginal tourism in Taiwan. However, relevant researches on the meaning of tribe place in aboriginal tourism are insufficient. The study uses relevant aboriginal essays and literatures of Taiwan as reference, exploring place meaning of tribe. There are 5 points in this study. 1. Tribe refers to tourism location on the borderland. 2. Tribe is the place where aborigine practices collective culture and tourism. 3. Tribe becomes the imagined place in ethnic tourism. 4. The primitive place character of tribe satisfies tourist gaze and root belonging of modern people. 5. Tribal rituals are the media between festival tourism and sacred return.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地理及區域研究
社會科學 > 經濟學
参考文献
  1. 吳宗瓊(2003)。觀光發展階段與產業依賴程度對觀光衝擊認知影響之探討。戶外遊憩研究,16(1),45-61。
    連結:
  2. 吳宗瓊(2003)。部落觀光與生態旅遊。農業經營管理會訊,35,15-18。
    連結:
  3. 孫大川(2005)。神聖的回歸-台灣原住民族祭儀的現況與再生。台灣戲專學刊,253,268。
    連結:
  4. Agnew, J.(1987).Place and Politics.Boston, MA:Allen & Unwin.
  5. Appadurai, A.(1996).Mordernity at Large Cultural Dimensions of Globalization.Minneapolis:The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6. Castree, N.,Holloway, L.(eds.),Rice, P.(eds.),Valentine, G.(eds.)(2003).Key Concepts in Geography.London:Sage.
  7. Cohen, R.(1978).Ethnicity: problem and focus in anthropology.Annual Review of Anthropology.
  8. Cole, S.(2007).Beyond authenticity and commodificatiob.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34,943-996.
  9. Gilbert, A.(1988).The new regional geography in English and French-speaking countries.Progress in Human Geography,12(2),208-228.
  10. Graburm, N. H.(1989).The anthropology of tourism.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10,9-23.
  11. Hinch, T.,Delamere, T.(1993).Aborginal festivals as tourism attractions: a community challenge.Journal of Applied Recreation Research,18(2)
  12. Isaacs, H. R.、鄧伯宸譯(1975)。族群。台北:立緒。
  13. Jauregui, J. A.、安大力譯(1978)。遊戲規則:部落。北京:新華出版社。
  14. Lash, S.,Urry, J.(1994).Economies of Signs and Space.London:Routledge.
  15. Notzke, C.(1999).Indigenous tourism development in the Arctic.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26,55-76.
  16. Ryan, C.,Huyton, J.(2002).Tourists and aboriginal people.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29(3),631-647.
  17. Schutte, G.(2003).Tourists and tribes in the "new" South Africa.Ethnobistory,50(3),473-487.
  18. Tuan, Y. F.(1974).Topophilia: A Study of Environmental Perception, Attitudes, and Values.Englewood Cliffs, N. J.:Prentice-Hall.
  19. Zeppel, H.(1999).Touring aboriginal cultures: encounters with aboriginal people in Australian Travelogues.Tourism,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2,123-141.
  20. 巴蘇亞.博伊哲努(2005)。從部落出發思考原住民族的未來。台北:國家展望文教基金會。
  21. 巴蘇亞.博伊哲努(2002)。思考原住民。台北:前衛。
  22. 巴蘇亞.博伊哲努編、浦忠勇編、雅柏甦詠編(2004)。「原」氣淋漓的文化論辯-鄒族兄弟的沉思。台北:黎明文化。
  23. 瓦歷斯.貝林、巴蘇亞.博伊哲努編(2005)。從部落出發思考原住民族的未來。台北:國家展望文教基金會。
  24. 瓦歷斯.諾幹(2003)。永遠的部落。台北:晨星。
  25. 石之瑜、Jauregui, J. A.、安大力譯(2004)。遊戲規則:部落。北京:新華出版社。
  26. 吳敏惠、吳宗瓊(2000)。原住民部落發展觀光歷程之研究-以阿里山山美村爲例。千禧古蹟管理與週休二日休閒活動研討會論文集
  27. 李素馨、侯錦雄(1999)。休閒文化觀光行爲的規範-以原住民觀光爲例。原住民文化與觀光休閒發展研討會
  28. 汪明輝(2001)。博士論文(博士論文)。台北,台灣師範大學地理研究所。
  29. 亞榮隆.撒可努(2002)。走風的人。台北:思想生活屋國際事業。
  30. 東海大學景觀研究所(1998)。促進原住民地區觀光事業發展之研究。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
  31. 紀駿傑(1998)。從觀光原住民到原住民自主觀光。原住民文化與觀光休閒發展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32. 孫大川(2000)。台灣原住民的語言、文化與政治-夾縫中的族群建構。台北:聯合文學。
  33. 梁炳琨(2006)。原住民族觀光發展的地方建構:鄒族山美社區個案。地理研究,44,35-58。
  34. 梁炳琨、張長義(2005)。原住民族部落觀光的文化經濟與社會資本:以山美社區爲例。地理學報,39,31-51。
  35. 陳文德編、黃應貴編(2003)。「社群」研究的省思。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36. 陳文德編、黃應貴編(2002)。「社群」研究的省思。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37. 黃正聰(2003)。原住民部落文化生態旅遊評鑑與部落觀光發展。農業經營管理會訊,35,28-32。
  38. 黃國超(2003)。原住民觀光與社區自主權-泰雅族鎮西堡部落發展生態旅遊之研究。原住民教育季刊,31,27-44。
  39. 黃躍雯(2002)。新竹縣尖石鄉司馬庫斯部落休憩空問的形構過程。地理學報,32,1-18。
  40. 潘蛟(2003)。「族群」及相關概念在西方的流變。廣西民族學院學報,25(5),53-61。
  41. 謝世忠(1994)。「山胞觀光」:當代山地文化展現的人類學詮釋。台北:自立晚報社文化出版部。
  42. 謝世忠、亞榮隆.撒可努(2002)。走風的人。台北:思想生活屋國際事業。
被引用次数
  1. 林韋呈,林貝珊(2020)。土石流潛勢區觀光發展之人地關係:經營露營區之居民的災害識覺與觀點。災害防救科技與管理學刊,9(1),1-12。
  2. 潘思錡,賈秉靜,胡太山,林海萍(2021)。探討南投東埔部落知識建構與產業空間演進。規劃學報,39(1),33-59。
  3. 邱文靖,林賢才(2014)。部落人看部落事-部落觀光節慶續辦因素之探討。慈惠學報,10,35-46。
  4. 謝雅卉,溫亞利,張瑋尹,李建軍(2019)。海峽兩岸原住民族發展永續生態旅遊的比較-以太魯閣族與傣族部落為例。休憩管理研究,6(2),43-62。
  5. 楊蓓涵、邱聖光、江昱仁(2017)。目的地吸引力、地方依附與行為意圖關係之研究─以臺東縣布農部落休閒農場為例。休閒與遊憩研究,9(1),155-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