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中華職棒球迷運動社會化與職棒認同關係之研究

并列篇名

A Study of Relationship between Fans Sport Socialization and Team Identity in the Chinese Professional Baseball League

DOI

10.6213/JLRIM.2012.5(2)4

作者

謝文潔(Wen-Chieh Hsieh)

关键词

中華職棒 ; 社會化 ; 認同 ; 球迷 ; Chinese Professional Baseball League ; socialization ; identity ; fans

期刊名称

休閒產業管理學刊

卷期/出版年月

5卷2期(2012 / 08 / 01)

页次

53 - 70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本研究旨在分析中華職棒球迷運動社會化支持職棒隊的原因,並探討運動社會化與職棒認同之關係。研究以中華職棒四支球隊之支持球迷為對象,並於2012年四支球隊於台中市出賽時,在現場以便利取樣法實施問卷調查,共計回收有效問卷720份。所得資料經統計分析後,本研究有以下的發現:1.運動社會化代理人對於球迷開始觀賞職棒有影響存在,尤其兄弟象隊球迷受到的影響最高。2.不同職棒支持球隊之球迷在「形象認同」、「球隊認同」、「情感認同」、「產品認同」以及「依附認同」因素上都有明顯的不同。3.運動社會化代理人中的「母親」、「同儕團體」、「學校師長」、「大眾傳播媒體」以及「職棒球員」對於球迷在「職棒認同」影響具有高度預測作用。根據上述分析結果,本研究不僅對職棒經營實務上提出建議,亦對未來研究者提出具體研究方向。

英文摘要

This study aimed to analyze the Chinese Professional Baseball fans sport socialization reasons to support the baseball team, and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ocialization agencies and professional baseball identity. In this study, four of the Chinese Professional Baseball League team of the support of the fans for the object, and race in Taichung City in 2012, four teams in the field implementation of the questionnaire in order to facilitate sampling for a total recovery of 720 valid questionnaires. Information obtained through the statistical analysis, the following findings: 1. Sport socialization agencies for the fans began to watch baseball influential, especially affected by the Brother Elephants fans the highest. Two different baseball fans support the team, image recognition, ”team identity”, ”emotional identification”, ”Product Identity” and ”dependent recognition factors hav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3 ”Mother” in the sport socialization sources, the ”peer group”, ”school teachers”, ”mass media” and ”baseball players” for the fans ”baseball identity affect highly predictive effect. Based on the above analysis, this study not only the baseball business practice recommendations also propose specific research direction for future researchers.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地理及區域研究
社會科學 > 管理學
参考文献
  1. 巫喜瑞、梁榮達(2006)。職業棒球觀眾運動涉入、球隊評價及贊助效益之研究。觀光研究學報,12(4),345-363。
    連結:
  2. 林伯修、朱自敏(2009)。花東學生棒球與原住民。連動文化研究,9,67-108。
    連結:
  3. 林建良(2006)。社會化媒介對國小學童運動參與行為之影響。北體學報,14,106-119。
    連結:
  4. 施致平(2008)。職棒球隊經營對母企業之效益評估以兄弟象為例。師大學報:人文與社會類,53(1),49-63。
    連結:
  5. 張孝銘、高俊雄(2002)。影響職棒比賽觀賞人數之因素研究─以中部地區球迷為例。體育學報,32,87-98。
    連結:
  6. 張曼玲、姚立言(2010)。品牌個性與球隊認同感關係之評估─中華職棒球團為例。運動休閒管理學報,7(1),55-69。
    連結:
  7. 許建民、高俊雄(2006)。職棒球迷支持球隊因素與球隊認同關係之比較研究─兄弟象與興農牛為例。國立體育學院論叢,17(3),17-30。
    連結:
  8. 郭進財、莊貽寧、孫美蓮(2010)。中華職棒觀眾之涉入程度、滿意度、忠誠度與運動觀光意願之研究。運動休閒管理學報,7(1),70-91。
    連結:
  9. 中華職棒聯盟( 2012) 。職棒大事紀, 2012 年5 月2 8 日,取自中華職棒聯盟網址 http://www.cpbl.com.tw/News/CpblEvent.asp
  10. Funk, D. C.,James, J. D.(2006).Consumer loyalty: the meaning of attachment in the development sport team allegiance.Journal of Sport Management,20(2),189-217.
  11. Heere, B.,James, J. D.(2007).Stepping outside the lines: Developing a multi-dimensional team identity scale based on social identity theory.Sport Management Review,10(1),65-91.
  12. McPherson, B. D.,Curits, J. E.,Loy, J. W.(1989).The Social Significance of Sport.Champaign, IL:Human Kinetics.
  13. Melnick, M. J.,Wann, D. L.(2011).An examination of sport fandom in Socialization, team identification, and fan behavior.International Review for the Sociology of Sport,46(4),456-470.
  14. Trail, G. T.,Robinson, M. J.,Dick, R. J.,Gillentine., A. J.(2003).Motives and points of attachment: Fans versus spectators in intercollegiate athletics.Sport Marketing Quarterly,12(4),217-227.
  15. Wann, D. L.,Branscombe, N. R.(1991).The positive social and selfconcept consequences of sports team identification.Journal of Sport and Social Issues,15(2),115-127.
  16. 王志源(2008)。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台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
  17. 王宗吉(1996)。體育運動社會學。台北:銀禾文化。
  18. 何信賢(2007)。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台中縣,朝陽科技大學休閒事業管理學系。
  19. 吳丞邦(2011)。碩士論文(碩士論文)。桃園縣,亞洲大學經營管理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20. 吳曉雯(2002)。碩士論文(碩士論文)。桃園縣,國立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
  21. 李依蓉(2006)。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台中市,國立台灣體育學院休閒運動管理研究所。
  22. 林育賢(2007)。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台北市,台北市立教育大學體育學系碩士班。
  23. 林勇銘(2008)。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台東縣,國立台東大學體育學系。
  24. 洪崇傑(2009)。碩士論文(碩士論文)。高雄市,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行銷與流通管理所。
  25. 陳淑芬(2009)。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台東縣,國立台東大學健康促進與與休閒管理碩士班。
  26. 陳祺富(2010)。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台中縣,朝陽科技大學休聞事業管理系。
  27. 廖紹甫(2008)。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嘉義縣,國立台灣體育學院運動管理學系碩士班。
  28. 劉雅慧(2004)。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台中縣,朝陽科技大學休閒事業管理學系。
  29. 鄭竹君(2010)。碩士論文(碩士論文)。高雄市,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觀光與餐旅管理系。
  30. 蘇維杉(2009)。運動社會學。台北:華都文化。
被引用次数
  1. 曹校章、林彥伶、李嘉宜(2016)。迷妹之謎:死忠女球迷形塑歷程剖析。體育學報,49(1),69-86。
  2. 蘇榮裕(2015)。計畫行為理論應用在中華職棒現場觀眾運動賞析行為之研究。運動休閒管理學報,12(1),85-96。
  3. 葉公鼎、康正男、林華韋、林子涵(2015)。臺灣職業棒球運動永續發展策略。台灣體育運動管理學報,15(2),241-270。
  4. 張宜景,林怡秀(2021)。運動組織於賽季及非賽季之社群媒體應用分析:以中華職棒大聯盟隊伍為例。臺灣體育運動管理學報,21(2),119-146。
  5. (2024)。迷女的女迷:女性運動迷的認同與經驗形塑。體育學報,57(1),99-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