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高雄地區科大學生參與桌球社團動機與學習成效之實證研究

并列篇名

Empirical Study on the Motivation and Learning Efficiency for Undergraduates a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iversities in Kaohsiung Area to Participate in Table Tennis Club

DOI

10.6213/JLRIM.2016.9(1)3

作者

陳進祥(Chin-Hsiang Chen)

关键词

桌球 ; 動機 ; 學習成效 ; table tennis ; motivation ; learning efficiency

期刊名称

休閒產業管理學刊

卷期/出版年月

9卷1期(2016 / 03 / 01)

页次

53 - 68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本研究目的應用結構方程模式驗證高雄地區科大學生參與桌球社團動機與學習成效模式之因果關係。研究方法以問卷調查法進行調查高雄地區科大學生參與桌球社團動機與學習成效,有效問卷以SPSS 12.0統計軟體進行資料建檔與編碼,共計發出300份問卷,經回收整理後有效問卷286份,有效問卷回收率95.33%。個人基本資料以次數與百分比呈現後,應用AMOS 20.0進行結構方程模式(SEM)分析組成信度、收斂效度、區別效度、模型配適度與研究假設實證。研究結果顯示模式具有良好信效度與模型適配度,高雄地區科大學生桌球社團參與動機對學習成效具有顯著影響假設一成立(路徑係數.71)。根據研究結果提出兩點具體建議:(一)、規劃多元的桌球社團,強化學生對學習成效的正確認知、(二)、激發學生對桌球社團的參與動機,提昇整體學習成效。希冀透過本研究能推廣桌球運動於大學校園內蓬勃發展。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地理及區域研究
社會科學 > 管理學
参考文献
  1. 李達勝(2012)。大學桌球選修課程參與動機之研究─以中部地區大學為例。靜宜體育,6,45-57。
    連結:
  2. 李素箱、楊文廣、林志偉、陳坤厚(2013)。國中生運動性社團參與動機、人際關係與學習成效之研究。運動休閒餐旅研究,8(3),13-34。
    連結:
  3. 林季燕、季力康(2003)。運動動機量表之編製─信度與效度分析。台灣運動心理學報,2,15-32。
    連結:
  4. 徐茂洲(2010)。大學生運動觀光阻礙量表構念效度驗證之研究。運動休閒管理學報,7(1),174-186。
    連結:
  5. 徐茂洲(2012)。結構方程模式在體育領域論文之應用(2004-2010)。大專體育,122,24-31。
    連結:
  6. 徐茂洲、潘豐泉、黃茜梅(2011)。綠島水域運動觀光客之行為研究─計畫行為理論驗證。臺灣體育運動管理學報,11(2),85-107。
    連結:
  7. 翁福興、蘇品嘉、許太彥(2012)。桌球社團對學童平衡能力與敏捷性的影響。華人運動生物力學期刊,7,178-180。
    連結:
  8. 翁福興、蘇品嘉、許太彥(2012)。桌球社團對學童平衡能力與敏捷性的影響。華人運動生物力學期刊,7,178-180。
    連結:
  9. 張同廟(2009)。大學校院學生社團參與動機對社團凝聚力之影響─以組織承諾為中介變項。新竹教育大學學報,26(1),1-31。
    連結:
  10. 張家銘、黃芳銘、陳玉樹(2006)。結構方程模式應用在體育與休閒領域之期刊論文研究分析。臺灣體育運動管理學報,4,1-17。
    連結:
  11. 許富淑(2010)。大專學生選修游泳課之學習動機、學習滿意度與學習成效之研究。輔仁大學體育學刊,9,66-83。
    連結:
  12. 陳明國(2015)。臺中市大專校院學生參與運動性社團動機及阻礙之研究。學生事務與輔導,54(1),37-47。
    連結:
  13. 陳思妤、徐茂洲、李福恩(2012)。墾丁運動觀光客行為傾向模式在男女群體上之測量恆等性檢定。休閒產業管理學刊,5(3),1-21。
    連結:
  14. 楊艾陵、萬慶鳳、吳勤榮(2014)。大專校院學生社團休閒活動參與動機與學習成效之研究。運動休閒管理學報,11(4),1-14。
    連結:
  15. 溫延傑、謝鎮偉(2011)。大專學生網球運動參與動機及運動行爲影響。輔仁大學體育學刊,10,178-192。
    連結:
  16. 韓瑪琍、黃娟娟(2014)。桃園地區青少年運動參與動機、自我效能與學習成效之研究。中原體育學報,5,31-40。
    連結:
  17. 行政院體育委員會,(2000),中華民國體育統計,臺北市:行政院體育委員會。
  18. Bagozzi, R. P.,Yi, Y.(1988).On the evaluation for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s.Journal of the Academy of Marketing Science,16(1),74-94.
  19. Baumgartner, H.,Homburg, C.(1996).Applications of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in marketing and consumer research: A review.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search in Marketing,13(2),139-161.
  20. Bentler, P. M.(1995).EQS: Structural equations program manual.Encino, CA:Multivariate Software.
  21. Bollen, K. A.(Ed.),Long, J. S.(Ed.)(1993).Testing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s.Beverly Hills, CA:Sage.
  22. Bollen, K. A.,Stine, R. A.(1992).Bootstrapping goodness-of fit measures in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s.Sociological Methods and Research,21(2),205-229.
  23. Brown, T. A.(2006).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 for applied research.New York:Guilford.
  24. Cliff, N.(1983).Some cautions concerning the application of causal modeling methods.Multivariate Behavioral Research,18(1),115-126.
  25. Cudeck, R.,Browne, M. W.(1983).Cross-validation of covariance structures.Multivariate Behavioral Research,18(2),147-167.
  26. Fornell, C.,Larcker, D. F.(1981).Evaluating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s with unobservable variables and measurement error.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18(1),39-50.
  27. Hair, J. F., Jr.,Anderson, R. E.,Tatham, R. L.,Black, W. C.(1998).Multivariate data analysis.Upper saddle River, NJ:Prentice Hall.
  28. Hartup, W. W.(1996).The company they keep: Friendships and their developmental significance.Child Development,67(1),1-13.
  29. Hoyle, R. H.(Ed.)(1995).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Concepts, issues, and applications.Thousand Oaks, CA:Sage.
  30. Kline, R. B.(2005).Principles and practice of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New York:Guilford Press.
  31. Landry, J.,Solmon, M. A.(2004).African American women self-determination across the stages of change for exercise.Journal of sport and exercise cpsychogy,26,457-469.
  32. Liu, Y.-F.,Chen, H.-I.,Wu, C.-L.,Kuo, Y.-M.,Yu, L.,Huang, A.-M.,Wu, F.-S.,Chuang, J.-I.,Jen, C. J.(2009).Differential effects of treadmill running and wheel running on spatial or aversive learning and memory: roles of amygdalar 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and synaptotagmin I.The Journal of Physiology,587(13),3221-3231.
  33. Rink, J. E.(1998).Teaching physical education for learning.New York:McGraw-Hill.
  34. Schunk, D. H.(1991).Self-efficacy and academic motivation.Educational Psychologist,26(3-4),207-231.
  35. Stearns, E.,Glennie, E. J.(2010).Opportunities to participate: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distribution across and academic correlates in high schools.Social Science Research,39(2),296-309.
  36. Thompson, B.(2004).Exploratory and 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 Understanding concepts and applications.Washington, DC, US: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37. Torkzadeh, G.,Koufteros, X.,Pflughoeft, K.(2003).Confirmatory analysis of computer self-efficacy.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A Multidisciplinary Journal,10(2),263-275.
  38. 王明月、許吉越(2006)。桌球課程動機信念與學習滿意度間相關性之研究─興趣選項桌球組朝陽科大學生之實証發現。朝陽學報,11,293-310。
  39. 王國鑫(2007)。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
  40. 余泰魁(2006)。認知型態與網路教學課程採用行為意向之實證研究。教育與心理研究,29(4),687-717。
  41. 吳正薰(2006)。碩士論文(碩士論文)。銘傳大學觀光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
  42. 吳明隆(2009)。結構方程模式方法與實務應用。高雄市:麗文文化。
  43. 李志峰、楊慶南、邱智麟(2003)。大葉大學學生運動性休閒參與動機之研究。大葉學報,12(2),99-108。
  44. 林生傳(1996)。教育心理學。臺北市:五南圖書。
  45. 林麗惠(2000)。成人學習評量面觀。北縣成教輔導季刊,17,4-13。
  46. 徐茂洲、顏漢平(2013)。高中生觀賞NBA 林書豪球賽者之行為模式之研究。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ISREL,6(1),24-56。
  47. 張良漢、蘇士博(2000)。大專院校學生社團經營管理之探討─以運動性社團為例。大專體育,51,140-147。
  48. 張春興(1996)。教育心理學。臺北市:東華書局。
  49. 張偉豪(2011)。論文寫作SEM 不求人。高雄市:三星統計。
  50. 張敬堂(2012)。大專院校運動社團參與棒球動機因素之研究─以東海大學為例。休閒保健期刊,7,1-8。
  51. 張敬堂、陳銘鐘(2013)。運動社團參與慢速壘球運動動機因素之研究─以東海、逢甲大學慢速壘球社團為例。運動健康休閒學報,4,101-109。
  52. 許銘華、陳裕芬(2006)。運動社會化與選項動機對大學生課餘時間參與桌球運動之影響。大專體育學術專刊,95,128-132。
  53. 陳志銘(2006)。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成人與繼續教育研究所。
  54. 章志昇(2009)。學校運動社團之經營理念與具體策略。國北教大體育,3,119-125。
  55. 楊宜昌、張家昌、蘇泰源(2015)。大專跆拳道選手參與動機研究。彰化師大體育學報,14,165-176。
  56. 鄭金昌(2011)。比較三種教學法對大學生排球高手傳球學習成效與學習動機、班級氣氛之探討。彰化師大體育學報,10,38-50。
  57. 盧俊宏、莊尚榮(2005)。利用Vallerand 內外在動機階層模式促進運動動機。中華體育季刊,22(4),79-86。
  58. 盧俊宏、卓國雄、陳龍弘(2005)。健身運動心理學:理論與概念。臺北市:易利圖書公司。
  59. 鍾偉志(2006)。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南華大學旅遊事業管理研究所。
  60. 蘇維杉(2002)。現代休閒活動參與之社會學分析。臺東師院學報,13,77-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