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清末周有基在恆春地區的事蹟探究(1874-1882)

并列篇名

The Study of Zhou You Ji's Deeds in the Hengchun Region during the Late Qing Dynasty (1874-1882)

作者

王淑慧(Shu-Hui Wang);蔡明坤(Ming-Kun Tsai)

关键词

周有基 ; 恆春地區 ; 牡丹社事件 ; 開山撫番 ; 漢番衝突 ; Zhou You Ji ; Hengchun region ; Peony society event ; Build the road and Pacify aboriginals ; Conflict between the Hans-aborigines

期刊名称

美和學報

卷期/出版年月

32卷1期(2013 / 05 / 01)

页次

85 - 104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周有基是清末恆春縣首任知縣,也是清廷因應同治13年(1874)日軍侵臺的刺激,採行沈葆楨的建議,在臺積極實施開山撫番政策下,恆春地區執行撫墾工作的基層人物。由於周有基的史料有限又零散,因此他的事蹟一向被忽略,以往在清末恆春的開發歷史上極少被討論。本文以周有基為論述議題,先搜尋有關的清廷官方檔案、日軍征臺記錄、近人論述與傳說等資料,經由比對分析,依次探究周有基的職務、清季周有基在恆春的事蹟及其軼事傳說等面向,得出結論:1、枋寮巡檢周有基係因牡丹社事件與獅頭社事件接連發生時,曾刺探軍情、招撫番社或協助淮軍出征,立下功勞,而得以擔任恆春設縣後的首任知縣。2、周有基任職恆春縣令的時間雖然短暫,但仍參與過恆春建城及衙署、義學等的建置,在恆春縣進一步的建立規劃基礎上,實則扮演起當時重要的角色。3、周有基在專任南路撫墾局委員任內,對恆春與後山地區的招民移墾等工作是有貢獻的,恆春地區的積極開發即始於光緒以後。4、流傳於恆春地區的「石符敗庄頭」傳說,將周有基與羅發號事件要角龜仔角社連結,加入漢人的風水觀念而形成,反映出清末恆春地區漢番對立嚴重的史實。

英文摘要

Zhou You Ji was the first magistrate of Hengchun during the late Qing dynasty. Coping with the Japanese military invasion in Taiwan in the 13th year of Tongzhi, the Qing adopted Shen Bao Zhen’s suggestion, and therefore aggressively implemented the policy of pacifying the aborigines in Taiwan. Zhou You Ji was the virtual head of the policy of Hengchun. The deeds of Zhou have been ignored, since the historical records of Zhou are little and scattered. Hence, Zhou has been rarely discussed in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of Hengchun during the late Qing dynasty. Choosing Zhou You Ji as the topic for discussion in the study, we first searched the relative official records of the Qing, the records of Japanese military invasion in Taiwan, the contemporaries' discourses and legends, and so on and so forth. Through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we explored the position of Zhou, the deeds, legends and anecdotes of Zhou in Hengchun in sequence, and we concluded as follows: 1. As the Fangliao inspector, Zhou had spied on the enemy, pacified the aborigines or gave assistance to the Huai Army expedition while the successive outbreaks of Mudan incident and Shi-Tou Clan event. Therefore, Zhou could take charge in the first magistrate after Hengchun was set as a county. 2. Although the time being the Hengchun magistrate is brief, Zhou took part in the establishment of Hengchun, government office, and free schools. Hence, Zhou is the key figure of the further establishment plan of Hengchun. 3. When being the committee of South Road Pacifying Bureau, Zhou made contribution to recruit and land farming of Hengchun and the back mountain region. 4. The legend ”Shi Fu Bai Zhuang Tou” which is widely known in Hengchun connected Zhou with Kaolut tribe, which is the important role in Rover Incident, and the Hans' concept of Feng shui, reflecting the serious antagonism between the Hans and the aborigines.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人文學綜合
醫藥衛生 > 社會醫學
社會科學 > 社會科學綜合
社會科學 > 社會學
参考文献
  1. 王淑慧、蔡明坤(2011)。光緒元年獅頭社事件初探。美和學報,31(1),127-148。
    連結:
  2. 陳在正(1993)。牡丹社事件所引起之中日交涉及其善後。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22(下),29-59。
    連結:
  3. 王元穉(1997)。甲戌公牘鈔存。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4. 王啟宗。牡丹事件調查研究及中日雙方有關史料蒐集工作。屏東:屏東縣政府。
  5. 王瑛曾(1993)。重修鳳山縣志。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6. 王學新翻譯(2003)。風港營所雜記。南投: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7. 伊能嘉矩、臺灣省文獻委員會編譯(1985)。臺灣文化誌。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8. 安倍明義(1992)。臺灣地名研究。臺北縣:武陵出版社。
  9. 沈景鴻編輯(1995)。清宮月摺檔臺灣史料(三)。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
  10. 沈景鴻編輯(1994)。清宮月摺檔臺灣史料(三)。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
  11. 沈葆楨(1997)。福建臺灣奏摺。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12. 沈葆楨(1998)。沈文肅公牘。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13. 周玉翎(2000)。碩士論文(碩士論文)。臺灣大學歷史研究所。
  14. 林右崇編(2010)。人物恆春:我們的人與事。臺中市:白象文化。
  15. 林右崇編(2010)。傳說恆春:軼聞與傳說。臺中市:白象文化。
  16. 林呈蓉(2006)。牡丹社事件的真相。臺北縣:博揚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17. 林桶法(1998)。從民間奉祀看恆春地區開發的特質。輔仁大學歷史學報,9,243-259。
  18. 林瓊瑤編(2005)。琅嶠史話 恆春半島史蹟與人文風物。屏東:屏東縣瓊麻園城鄉文教發展協會。
  19. 夏獻綸(1996)。臺灣輿圖。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20. 高致華(2006)。鄭成功信仰。安徽:黃山書社。
  21. 屠繼善(1983)。恆春縣志。臺北: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
  22. 屠繼善纂(1983)。恆春縣志。臺北: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
  23. 張永堂編輯(1999)。恆春鎮志。屏東:恆春鎮公所。
  24. 張昀浚(2008)。臺灣奇譚:民間地理風水傳說。臺北:臺灣書房出版有限公司。
  25. 許雪姬、劉淑芬、方惠芳(1985)。清代鳳山縣的研究(1684-1895)。高雄文獻,20-21,1-154。
  26. 陳如君(1995)。碩士論文(碩士論文)。成功大學歷史研究所。
  27. 陳國瑛(1993)。臺灣采訪冊。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28. 湯熙勇(1986)。清代臺灣恆春地區漢人的移墾。史聯雜誌,8,47-64。
  29. 湯熙勇(1988)。恆春知縣陳文緯的政績(1892-1895)晚清臺灣一個循吏的個案研究。臺北:中央研究院三民主義研究所。
  30. 費德廉編譯、羅效德編譯(2006)。看見十九世紀臺灣─十四位西方旅行者的福爾摩沙故事。臺北:如果出版社。
  31. 黃叔璥(1983)。臺海使槎錄。臺北: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
  32. 黃啟仁(2007)。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灣文化研究所。
  33. 溫吉編譯(1999)。臺灣蕃政志。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34. 臺灣史料集成編輯委員會編(2004)。清代臺灣關係諭旨檔案彙編。臺北:文化建設委員會。
  35. 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97)。劉銘傳撫臺前後檔案。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36. 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輯(1997)。同治甲戌日兵侵臺始末。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37. 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輯(1999)。臺灣私法物權編。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38. 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輯(1994)。臺灣番事物產與商務。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39. 劉正一(1996)。廉能知縣高晉翰。六堆雜誌,57,23-24。
  40. 劉克襄(1989)。橫越福爾摩沙:外國人在台灣的旅行(1860-1880)。臺北:自立晚報出版社。
  41. 劉枝萬(1957)。清代臺灣方志職官表特輯。臺灣文獻,8(3-4),1-178。
  42. 劉璈(1997)。巡臺退思錄。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43. 盧德嘉(1993)。鳳山縣采訪冊。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44. 羅大春(1997)。臺灣海防並開山日記。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被引用次数
  1. 蔡明坤、王淑慧(2014)。試論清末恆春地區的漢番衝突(1875-1894)。美和學報,33(2),63-90。
  2. 蔡明坤、王淑慧(2018)。從恆春地區禦番傳說語諺語探究族群關係與歷史。美和學報,37(1),6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