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杜甫「詠柏詩」意象內涵與崇高美探析

并列篇名

Analysis of Connotation from Imagery and Beauty of Esteem from Du Fu's "Balled of the Old Cypress"

作者

鍾宇翡(Yu-Fei Chung)

关键词

杜甫 ; 詠柏詩 ; 崇高美 ; Du Fu ; Balled of the Old Cypress ; Beauty of Esteem

期刊名称

美和學報

卷期/出版年月

36卷1期(2017 / 05 / 01)

页次

81 - 101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杜甫善詠物,其詠物詩作量多質精,托物寄情以疏胸臆,杜甫詠柏詩除了繼承《詩經》詠柏之「貞德隱喻」與「壽命想望」傳統,更成功塑造了諸葛亮的不凡藝術形象。杜甫人格心性與詩藝內蘊因顛沛流離之人生歷程而豐厚,沉鬱頓挫之「崇高美」特質也由此淬鍊出。杜甫詠柏詩外部特徵因「句型長短參差」、「句法對映反襯」技巧之運用,具有險峻奇崛的氣勢,顯現出「頓挫」之崇高美;內部特徵則因「語類悲涼哀愴」、「色調灰暗空濛」、「入聲仄字聲情」的運用,具有渾厚凝重的意蘊,而顯現「沉鬱」之崇高美。沉鬱頓挫之崇高美,使杜甫詩亙古不朽。本文擬以杜甫詠柏詩為研究範疇,從詩作時空背景,意象內涵與章法結構等角度切入,透過作者經歷、心性與文本的交互探討,析論杜甫詠柏詩意象內涵與沉鬱頓挫崇高美意蘊。

英文摘要

Du Fu is clever at chanting objects, the chanting poetry are myriad with fine quality, to express his feelings by committing the objects. Du Fu's Balled of the Old Cypress poem has not only succeeded the tradition of "metaphor" and "life desire" from Classic of Poetry, but also created Zhuge Liang's outstanding art impression by successfully used the imagery of cypress. The destitute and vagrant life has enriched Du Fu's personality and idea of poetry creation. Moreover, it brought up the aesthetic characteristic of "Esteem". If we see the Balled of the Old Cypress poem from "Beauty of Esteem", there would show two characteristics of beauty of esteem from the poem: 1. The precipitous and rugged vigor 2. The nature and powerful connotation. The external features of Du Fu's Balled of the Old Cypress poem are "variety of sentence length" and "contrast of syntax" with the precipitous and rugged vigor, showing the beauty of esteem for "pause and transition". The internal features are "sorrowful words", "gray and blank shades" and "sentiment of entering tone and slanting words "with the nature and powerful connotation, showing the beauty of esteem for "gloomy". The beauty of esteem for gloomy, pause and transition has made the Du Fu's poetry everlasting. This article is intended using Du Fu's Balled of the Old Cypress poem as the research areas, from the aspects of meaning, traceability, background, imagery of connotation and structure. Through the interaction and exploration between the author and work, it features the imagery of connotation and beauty of esteem from Du Fu's Balled of the Old Cypress poem.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人文學綜合
醫藥衛生 > 社會醫學
社會科學 > 社會科學綜合
社會科學 > 社會學
参考文献
  1. 黃奕珍(2005)。再論杜詩中的鷙鳥象徵。政大中文學報,3,125-146。
    連結:
  2. 歐麗娟(2008)。杜甫詩中的妻子形象-地母/神女之複合體。漢學研究,26(2),35-70。
    連結:
  3. (清)杭世駿:《禮記集說》臺北:啟明 1933年
  4. (1968)。歲時習俗資料彙編。臺北:藝文。
  5. (1971)。中國文學史參考資料。臺北:明倫。
  6. (1985)。十三經注疏。臺北:藝文。
  7. (1970)。八代詩選。臺北:廣文。
  8. 明王嗣奭(1970)。杜臆。臺北:中華。
  9. 明李時珍(1968)。本草綱木。臺北:商務。
  10. 唐韓愈(1960)。韓昌黎詩繫年集釋。臺北:世界。
  11. 唐韓愈、馬其昶校注(1984)。韓昌黎文集校注。香港:中華。
  12. 唐韓愈、錢仲聯集釋(1984)。韓昌黎詩繫年集釋。上海:上海古籍。
  13. 清丁福保(1971)。清詩話。臺北:明倫。
  14. 清丁福保(1983)。歷代詩話續編。北京:中華。
  15. 清仇兆鰲注(1989)。杜詩詳注。北京:中華。
  16. 清浦起龍(1979)。讀杜心解。臺北:鼎文。
  17. 王熙元(1980)。論語通釋。臺北:學生。
  18. 王靜芝(1981)。詩經通釋。臺北:輔大。
  19. 伍蠡甫編(1985)。西方文藝理論名著選編。北京:北京大學。
  20. 朱明明(2010)。試論杜甫詠物詩所體現的中庸思想。甘肅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2),11-13。
  21. 宋金亮(2010)。杜甫「杜鵑詩」及其杜鵑情結。延安大學學報,32(3),96-101。
  22. 李浩(2000)。唐詩的美學詮釋。臺北:文津。
  23. 李景焉(2006)。杜甫筆下的三國詩。成都大學學報,2006(6),66-72。
  24. 周艷菊(2009)。杜甫詩中的漂泊感。湖南工業大學學報,14(2),77-79。
  25. 周艷菊(2007)。杜甫詠雨詩的情感分析。株州師範高等專科學校校報,12(6),52-55。
  26. 林雨臻(2011)。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彰化師範大學國文系。
  27. 林惠祥(1981)。文化人類學。臺北:商務。
  28. 邱明正、朱立元(2007)。美學小辭典。上海:上海辭書。
  29. 邱燮友(1985)。增訂中國文學史初稿。臺北:福記。
  30. 俞玄穆(1986)。碩士論文(碩士論文)。政治大學中文系。
  31. 俞琰(1993)。歷代詠物詩選序。臺北:清流。
  32. 洪順隆(1978)。六朝詠物詩研究。大陸雜誌,56(3、4),160。
  33. 祈家林(1983)。談詠物詩的審美特徵。河北學刊,1983(2),38。
  34. 紀水河(2011)。美學理論綱要。長沙:湖南人民。
  35. 胡大浚、蘭甲雲(1995)。唐代詠物詩發展之輪廓與軌跡。煙台大學學報,1995(3),22。
  36. 夏松涼(1986)。杜詩鑑賞。遼寧:遼寧。
  37. 袁行霈(1987)。中國詩歌藝術研究。北京:北京大學。
  38. 高政一(1990)。四書讀本。臺南:大孚。
  39. 張高評(1995)。宋代之新變與代雄。臺北:洪葉。
  40. 張清鐘(1988)。古詩十九首彙說賞析與研究。臺北:商務。
  41. 張婷婷(2010)。杜甫的枯樹詩與庾信的枯樹賦。語文學刊,6,93-94。
  42. 陳彩玲(1985)。碩士論文(碩士論文)。政治大學中文系。
  43. 陳淑彬(2001)。重讀杜甫-修辭藝術與美學刻銘。臺北:文津。
  44. 喬繼堂(1993)。中國歲時禮俗。臺北:百觀。
  45. 黃永武(1986)。中國詩學思想篇。臺北:巨流。
  46. 黃永武(1987)。詩與美。臺北:洪範。
  47. 黃振民(1994)。歷代詩評。臺北:大中國。
  48. 黃淑梅(2010)。碩士論文(碩士論文)。玄奘大學中文系。
  49. 黃慶萱(1975)。修辭學。臺北:三民。
  50. 劉詠濤(2005)。杜甫兩川時期的酒詩-兼談《李白與杜甫》中的有關論述。成都大學學報,2005(5),73-74。
  51. 歐麗娟(1991)。碩士論文(碩士論文)。臺灣大學中文系。
  52. 蕭麗華(2008)。論杜詩沉鬱頓挫之風格。花木蘭。
  53. 薛世昌(2008)。鳳凰意象:杜甫的精神圖騰。天水師範學院學報,28(1),34-37。
  54. 簡恩定(1982)。碩士論文(碩士論文)。東海大學中文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