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清道光時期中朝士人交誼-以帥方蔚與朝鮮士人的交遊為中心

并列篇名

Shuai-Fangwei and Choseon Dynasty scholars' social activities

DOI

10.6747/CCUHISTORY.201512_(18).04

作者

余輝(Hui Yu)

关键词

帥方蔚 ; 道光 ; 朝鮮士人 ; 交遊 ; Shuai Fangwei ; Dao-Guang ; Choson Dynasty ; Scholar-Friends

期刊名称

中正歷史學刊

卷期/出版年月

18期(2015 / 12 / 01)

页次

93 - 131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清代中朝士人交往,北方以及江浙籍士人占了絕大多數。究其原因可能為中朝士人交往地點一般發生在北京,北方士人占了地理之便,江浙文化發達,士人來到北京就學的很多,其中的許多人得以與朝鮮使節交往。清代中朝士人交往中,少見江西籍士人與朝鮮士人交遊,但是仍有一些案例。本文所探論的帥方蔚與朝鮮士人之交遊即是道咸期間中朝士人交遊之典範代表。

英文摘要

The contact of scholars during Qing Dynasty and Choseon Dynasty was primarily from Northern China, Jiangsu and Zhejiang. To expain it, the reason may be that it was the place where the Sino-Korean scholars generally associated. The northern scholars gained extra advantage of geographical location. The culture of Jiangsu and Zhejiang were developed, therefore, many scholars came to study in Beijing, among whom most people could inter act with Northern Korea envoys. It was rare to see them contacting with Jiangxi scholars. However, there were still few examples to demostrat the communication between them. This thesis studys the intercourse between Shuai-Fangwei and Korean scholars, which was the typical representative communication among scholars from Joseon Dynasty and Qing Dynasty.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歷史學
参考文献
  1. 張崑將(2009)。十六世紀末中韓使節關於陽明學的論辨及其意義─以許篈與袁黃為中心。臺大文史哲學報,70
    連結:
  2. 《帥心逸公支譜》,民國刻本。
  3. 帥方蔚,《左海交遊錄》,收於《帥氏清芬集》,江西省圖書館藏清同治刻本。
  4. 《帥如逸公支譜》,民國刻本。
  5. 《 咸 豐朝起居注》, 檢索於《書同文數據庫》, 網址:http://guji.unihan.com.cn/web#/book/QDQJZ/page?pageId。http://guji.unihan.com.cn/web#/book/QDQJZ/page?pageId=Mjc5NDYzMTgyMTc1OA%3D%3D&key=(%E9%83%91%E9%83%91%E9%84%AD)(%E5%85%83)(%E5%AE%B9%E5%AE%B9%E3%9D%90%E8%A8%9F
  6. 《(同治)奉新縣志》,同治十二年刻本。
  7. 《崇禎紀元後四己酉式司馬榜目》,首爾大學奎章閣藏。
  8. 樊明芳,〈奉新帥氏祖居詩文錄〉,載作者的《新浪博客‧樊明芳的小菜園》, 網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7763030e0100vvb0.html,查詢日期:2015 年1 月6 日。
  9. 翁同龢,《瓶廬詩稿》,民國八年常熟刻本。
  10. 《(康熙)奉新縣志》,康熙元年刻本。
  11. 《公車文會》第三冊,首爾大學奎章閣藏鈔本,圖書檢索號:古4206-12-v.1-18。
  12. 《帥子文夫子教思碑記》,碑藏廬山白鹿洞書院原址。
  13. 吳宗慈纂,《民國江西通志稿》,江西省圖書館藏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稿本。
  14. 金永爵,《邵亭詩文稿》,朝鮮高宗二十八年刊本(1891 年),首爾大學奎章閣藏,圖書檢索號:M/F83-16-255-A(奎6513)。
  15. 黃宗羲,《明儒學案》,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6. 李 鈞,《轉漕日記》,清道光十七年河南糧鹽道署刻本。
  17. 《崇禎紀元後四辛酉式司馬榜目》,首爾大學奎章閣藏。
  18. 《 道 光 朝 起 居 注 》 , 檢索於《書同文數據庫》, 網址:http://guji.unihan.com.cn/web#/book/QDQJZ/page?pageId。http://guji.unihan.com.cn/web#/book/QDQJZ/page?pageId=Mjc5NDYzMTgyMTc1OA%3D%3D&key=(%E9%83%91%E9%83%91%E9%84%AD)(%E5%85%83)(%E5%AE%B9%E5%AE%B9%E3%9D%90%E8%A8%9F
  19. 洪敬謨,《冠巖山房新編耘石外史》,首爾大學奎章閣藏稿本。
  20. 李無未,〈中朝文人晚清的另類唱和:左海交遊錄〉,載作者《新浪博客‧ 李無未的博客》, 網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525383fb0100coic.html,查詢日期:2015 年1 月31 日。
  21. 小川晴久(2003)。洪大容と清朝:洪大容の學者像と學問観。二松學社大學論集,46
  22.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編(2000)。嘉慶道光上諭檔。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23. 夫馬進(2008)。一七六五年洪大容の燕行と一七六四年朝鮮通信使─兩者が體驗した中國・日本の「情」を中心に。東洋史研究,67
  24. 夫馬進、伍躍譯(2010)。朝鮮燕行使與朝鮮通信使:世界視野中的中國、日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5. 朴彥(2010)。博士論文(博士論文)。京都,京都大學文學部。
  26. 朴殷植(1975)。朴殷植全書。漢城:檀國大學東洋學研究所。
  27. 朱雲影(2007)。中國文化對日韓越的影響。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28. 李棠階、穆易點校(2010)。李文清公日記。長沙:嶽麓書社。
  29. 李豫(1993)。咸豐辛酉朝鮮赴京城三使臣手跡。文物季刊,1993(3)
  30. 奉新縣教育志編撰小組編(1984)。奉新縣教育志。?部出版。
  31. 林基中編(2001)。燕行錄全集。漢城:東國大學校出版部。
  32. 法式善、張偉點校(1982)。清述秘聞。北京:中華書局。
  33. 金弘集(1962)。金弘集遺稿。漢城:高麗大學校出版部。
  34. 金東錫(2012).帥方蔚(수방울)과 서신 왕래한 김영작과 홍양후의교류와 관심사─『좌해교유록』을 통하여.漢文學報,27
  35. 孫承旭(2014)。19 世紀朝鮮赴京使行考。東北史地,2014(4)
  36. 孫衛國(2014)。朝鮮王朝對清觀演變及其根源。2014 年中國朝鮮史學會年會論文
  37. 孫衛國(2007)。大明旗號與小中華意識—朝鮮尊周思明思想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
  38. 孫衛國(2014)。清道咸期間的中朝學人之交誼—以張耀孫與李尚迪之交往為中心。南開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5)
  39. 孫衛國(2014)。乾嘉學人與朝鮮學人之交遊—以紀昀與洪良浩之交往為中心。文史哲,2014(1)
  40. 翁心存、張劍整理(2006)。翁心存日記。北京:中華書局。
  41. 崔溶澈、徐毅(2011)。邵亭金永爵與清文士交遊考述—兼談《中朝學士書翰錄》的文獻價值。北京大學中國古文獻研究中心集刊,11
  42. 張維(2008)。清道咸時期中朝文人交往探析—以李尚迪為中心。延邊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41(3)
  43. 清水太郎(2010)。北京におけるベトナム使節と朝鮮使節の交流:15 世紀から18 世紀を中心に。東南アジア研究,48(3)
  44. 黃純艷(2007)。高麗史史籍概要。蘭州:甘肅人民出版社。
  45. 楊品優(2008)。清代江西賓興組織探析。江西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版),2008(5)
  46. 楊盼盼(2008)。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山東,山東大學歷史學院。
  47. 葛兆光(2010)。「不意於胡京復見漢威儀」─清代道光年間朝鮮使者對北京演戲的觀察與想像。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47(1)
  48. 葛兆光(2005)。大明衣冠今何在。史學月刊,2005(10)
  49. 董文煥(1996)。韓客詩存。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
  50. 賈楨修、花沙納修、阿靈阿修、周祖培修(1985)。大清宣宗成皇帝實錄。北京:中華書局。
  51. 이군선(2008).관암(冠巖)홍경모(洪敬謨)의 중국문인(中國文人)과의교유(交遊)와 그 양상(樣相)-2 차 연행을 중심으로.퇴계학과유교문화,33,235-264.
  52. 劉婧(2011).일반논문:수방울(帥方蔚)이 편찬(編纂)한『좌해교유록(左海交遊錄)』과 19 세기 한중 문인들의 문화교류.淵民學志,15
  53. 樊明芳編(2009)。奉新名勝詩聯。香港:中國文化出版社。
  54. 鄭仁在編、黃俊傑編(2008)。韓國江華陽明學研究論集,上海:
  55. 樸現圭(1998)。北京圖書館藏《朝鮮書目》的分析與特徵。文獻,1998(3)
  56. 錢明(2006)。朝鮮陽明學派與東亞三國陽明學的定位。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36
  57. 韓國民族文化推進會。影印標點韓國歷代文集叢刊
  58. 韓國民族文化推進會(2008)。燕行錄選集補遺。首爾:成均館大學東亞學術院大東文化研究院。
  59. 韓國民族文化推進會。影印標點韓國歷代文集叢刊
  60. 韓國民族文化推進會。影印標點韓國文集叢刊
  61. 韓國民族文化推進會。影印標點韓國文集叢刊
  62. 韓國民族文化推進會。影印標點韓國歷代文集叢刊
  63. 韓國國史編撰委員會編(1955)。朝鮮王朝純祖實錄。漢城:韓國國史編撰委員會。
  64. 韓國國史編撰委員會編(1955)。朝鮮王朝宣祖實錄。漢城:韓國國史編撰委員會。
  65. 韓國國史編撰委員會編(1955)。朝鮮王朝憲宗實錄。漢城:韓國國史編撰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