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相聲的前世今生-以「相聲與戲劇」的關聯爲主

并列篇名

The Previous and Present Lives of Xiangsheng (the Chinese Comic Dialogue): A Discuss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Xiangsheng and Drama

DOI

10.7020/JTCT.200906.0183

作者

王友梅(You-Mei Wang)

关键词

相聲 ; 戲劇 ; 參軍戲 ; 隔壁戲 ; 相聲劇 ; 小品 ; Xiangsheng ; drama ; traditional Chinese drama ; Canjunxi ; Gebixi ; Xiangsheng play ; skit

期刊名称

戲曲學報

卷期/出版年月

5期(2009 / 06 / 01)

页次

183 - 225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研究相聲發現一個有趣、也很重要的現象,就是相聲與戲劇有著前世今生糾結的關聯,「相聲」這門藝術雖然誕生於清代,至今才一百多年,但它絕非從天而降,追其淵源,吸取了唐代「參軍戲」及明代「隔壁戲」的養分;傳統相聲的演員為什麼經常以古典戲劇(戲曲)為素材,既能唱又能演?京劇中的丑角對話,為什麼看起來和相聲有類似的語言諧趣?現代的「相聲劇」、「小品」,運用了大量戲劇表演元素,到底是相聲?還是戲劇?本文視相聲為一有機體,將之擬人化,從戲劇觀點切入,除了追溯相聲在成型前-「前世」的戲曲元素,並分析相聲「今生」發展中的戲曲素材,以及向戲曲靠攏的表演形式,更從「相聲」與「戲曲」兩者相互影響的關聯中,剖析相聲藝術,對相聲作一現象分析,除了對相聲的「前世」作深入探源之外,更期望相聲的今生、來世都活得精采。

英文摘要

Research of Xiangsheng shows it is closely connected to traditional Chinese drama in many ways. Though the performing art form of Xiangsheng only dates back to the Qing dynasty, approximately a hundred years from now, its origin can be traced back to the Canjunxi in the Tang dynasty and the Gebixi in the Ming dynasty. Traditional Xiangsheng patter borrows a lot from traditional Chinese drama in forms and skills. Xiangsheng artists not only have to talk, but also have to sing and act. In addition, Xiangsheng performers speak in a way very similar to the role type chou (the clown) in Beijing Opera. What's more, in modern ”Xiangsheng plays” and ”skits,” many traditional theatrical elements are included, making it difficult to tell which category these works fall into. In this essay, Xiangsheng is regarded as a living organism that evolves through time. By looking for the theatrical elements in Xiangsheng, this paper intends to find out Xiangsheng's similarities to traditional Chinese drama in its ”previous life,” that is, in the past. It also discusses how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drama works have inspired the performance of Xiangsheng these days (in its ”present life”). Through the study of the inter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this paper aims to bring about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Xiangsheng and prepares it for a richer and fuller life in the future.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藝術
参考文献
  1. 中國相聲精華。台北:全美出版社。
  2. 大陸名家相聲。台北:亞都文化。
  3. 元陶宗儀撰、楊家駱主編(1963)。輟耕錄。台北:世界書局。
  4. 北宋孟元老(1984)。東京夢華錄。台北縣:漢京文化。
  5. 明朱京藩。全明傳奇,中國戲劇研究資料第一輯。台北:天一出版社。
  6. 明吳炳、鶬鶊子評。全明傳奇,中國戲劇研究資料第一輯。台北:天一出版社。
  7. 明祁彪佳(1959)。中國古典戲曲論著集成,六。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
  8. 南宋吳自牧(1986)。夢粱錄。台北:廣文書局。
  9. 南朝·梁任昉(1980)。述異記。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10. 晉葛洪著、成林釋註、成章燦釋註(1997)。西京雜記。台北:台灣古籍。
  11. 清王夫之著、丁福保訂(1959)。清詩話。台北:藝文印書館。
  12. 清古吳墨浪子搜輯、邵大成校注(1985)。西湖佳話。杭州:浙江文藝出版社。
  13. 清周亮工(1981)。書影。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4. 清徐珂(1986)。清稗類鈔。北京:中華書局。
  15. 清張潮(1982)。虞初新志。台北:廣文書局。
  16. 清焦循(1982)。中國占典戲曲論著集成,八。北京:新華書店。
  17. 清馮夢能(1982)。情史。台北:廣文書局。
  18. 清翟灝(1963)。通俗編。台北:世界書局。
  19. 清鴛湖煙水散人著、馬蓉校點(1990)。女才子書。沈陽:春風文藝出版社。
  20. 漢司馬遷(1986)。史記。台北:鼎文書局。
  21. 中國曲藝家協會及林分會編(1981)。說唱華術。吉林:中國曲藝家協會吉林分會。
  22. 王人恩(2000)。西北師人學報,社會科學版
  23. 王友蘭(2006)。說唱藝術之妙。台北:蘭之馨文化音樂坊。
  24. 王文章主編(2003)。劉寶瑞表演相聲精品集。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
  25. 王文章主編(2003)。張壽臣表演相聲精品集。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
  26. 王文章主編(2003)。侯寶林表演相聲精品集。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
  27. 王決、殷文碩(1988)。相聲行內軼聞。河南:黃河文藝出版社。
  28. 王國維(1957)。宋元戲曲考。台北:藝文印書館。
  29. 王國衛、宋寶珍、張耀杰(1998)。中國話劇史。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
  30. 王衛民編(1983)。吳梅戲曲論文集。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
  31. 朱芳慧(2006)。游藝戲曲。台北:國家出版社。
  32. 吳文科(1994)。「說唱」義証。北京:中國文學出版社。
  33. 周天瑞監製(2000)。中華說唱曲藝小百科。台北:中央廣播電台。
  34. 周珮雯(1995)。東吳大學中文系碩士論文。東吳大學中文系。
  35. 周傳瑛(1988)。崑劇生涯六十年。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
  36. 邱坤良主編(1981)。中國傳統戲曲音樂。台北:遠流。
  37. 侯寶林(1994)。侯寶林相聲精選。黑龍江:北方文藝出版社。
  38. 侯寶林、汪景壽、薛寶琨(1980)。曲藝概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39. 姜昆主編、倪鍾之主編(2000)。中國曲藝通史。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40. 姜昆主編、戴宏森主編(2005)。中國曲藝概論。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41. 姜昆、許小杰。中國相聲一百年。北京:中國文藝音像出版社。
  42. 倪鍾之(1991)。中國曲藝史。瀋陽:春風文藝出版社。
  43. 倪鍾之(2005)。中國民俗通志。山東:山東教育出版社。
  44. 徐扶明(1987)。牡丹亭研究資料考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45. 徐朔方(1993)。湯顯祖評傳。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
  46. 馬季(2000)。相聲藝術漫談。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
  47. 莊一拂(1982)。古典戲曲存目彙考。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48. 郭偉廷(2002)。元雜劇的插科打混藝術。北京:中國社會科學。
  49. 陳芳英(2005)。從《療妒羹》看〈題曲〉,試論折子戲與抒情美典的關係。世界崑曲與台灣腳色—崑曲國際學術研討會
  50. 陳笑暇、張立林(1988)。張壽臣笑話相聲合編。北京:中國曲藝出版社。
  51. 陳寅恪(1980)。柳如是別傳。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52. 曾永義(1992)。參軍戲與元雜劇。台北:聯經。
  53. 曾永義(2000)。戲曲源流新論。台北:立緒文化。
  54. 曾永義(2003)。俗文學概論。台北:三民書局。
  55. 曾師永義(1980)。說俗文學。台北:聯經出版社。
  56. 曾師永義、陳芳英編(1980)。中國古典文學論文精選叢刊·戲劇類二。台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
  57. 馮不異主編、劉英男主編(2005)。中國傳統相聲大全。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
  58. 馮翊綱(2000)。相聲世界走透透。臺北:幼獅文化。
  59. 馮翊綱、宋少卿(2000)。張飛要出來了,別害怕。台北:同心圓。
  60. 楊家駱主編。舊唐書。台北:鼎文書局。
  61. 董健、馬俊山(2008)。戲劇藝術的十五堂課。台北:五南圖書。
  62. 雷勇(1995)。明末清初小說、戲曲創作中「馮小青熱」初探。明清小說研究,4
  63. 劉英男主編(2005)。中國傳統相聲大全補遺。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
  64. 劉梓鈺(1990)。相聲藝術的奧秘。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
  65. 潘光旦(1993)。潘光旦文集。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66. 蔡源莉、吳文科(1998)。中國曲藝史。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
  67. 鄧長風(1994)。明清戲曲家考略。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68. 錢謙益(1989)。列朝詩集小傳。上海:三聯書店。
  69. 薛寶琨(1985)。中國的相聲。北京:人民出版社。
  70. 魏龍豪、吳兆南。《相聲集錦》《相聲選粹》《相聲補軼》《相聲拾穗》
  71. 顧乃春(2007)。現代戲劇論集。台北:心理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