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近百年中國神廟劇場研究熱點述評

并列篇名

Over the Past Century Chinese Temple Theater Hotspot Review

DOI

10.7020/JTCT.201503_(12).0007

作者

王潞偉(Lu-Wei Wang)

关键词

戲曲文物 ; 神廟劇場 ; 戲臺 ; 劇場 ; Cultural Relics of Traditional Operas ; Temple Theatre ; Stage ; Theatre

期刊名称

戲曲學報

卷期/出版年月

12期(2015 / 03 / 01)

页次

213 - 231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近百年來,以神廟劇場為主要研究類型之一的戲曲文物學方興未艾,隨著神廟劇場的不斷發現,研究視野的持續擴展,研究方法的更新,學術觀念的更進等多方面因素影響,中國神廟劇場研究突顯出一些熱點問題。概而言之,個案式的神廟劇場研究;區域性神廟劇場調查與分析;從建築學、聲響學視角分析神廟劇場;對神廟劇場進行多元化探討;以及對神廟劇場宏觀上的總結與反思是目前中國神廟劇場研究的五大熱點。

英文摘要

In the past century, temple theater, as one of the major types of Cultural Relics of Traditional Operas is in the ascendant. With the discovery of temple theaters, expansion of research horizon, update of research methodology and academic concepts, which highlight a number of hot issues in Chinese temple theater research. In a word, case research of temple theater;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regional temple theater; analysis of temple theate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rchitecture and sound; diversified discussion, macro summary and reflection of the temple theater are five major hotspots in the research of Chinese temple theater.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藝術
参考文献
  1. 衛聚賢:〈元代演戲的舞臺〉,《清華大學文學月刊》第2卷1931年1期,1931年12月15日出版。
  2. 車文明:〈舞臺形制與戲曲特徵〉,《中國文化報》理論版,1999年10月27日
  3. 周貽白:《中國劇場史》(上海:商務印書館,1936年)。
  4. (1984)。曲苑。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
  5. (2013)。藝術學界
  6. 丁明夷(1972)。山西中南部的宋元舞臺。文物,1972(4)
  7. 元文忠(2009)。陝西略陽城內的兩座江神廟戲樓。中華戲曲,2009(40)
  8. 孔美豔(2003)。韓城大禹廟及耍神樓跑台戲考。中華戲曲,2003(28)
  9. 毛萬紅(2003)。碩士論文(碩士論文)。浙江大學。
  10. 牛白琳(2013)。清代太原府劇場功能初探。內蒙古大學藝術學院學報,2013(3),32-39。
  11. 牛白琳(2011)。信仰變遷與劇場興盛—山西陽曲縣黃花洞神廟劇場考論。藝術學界,6,115-128。
  12. 牛白琳(2014)。博士論文(博士論文)。北京,中華書局。
  13. 牛白琳(2012)。明代太原府劇場及其特點考述。中華戲曲,2012(45),14-35。
  14. 牛白琳(2010)。山西原平市石鼓祠神廟及演劇活動考。中華戲曲,2010(41),18-36。
  15. 牛白琳(2012)。陽曲縣徘徊寺神廟劇場考論。戲曲研究,84,250-273。
  16. 牛白琳(2010)。山西太谷縣圓智寺劇場考論。中華戲曲,2010(42),42-56。
  17. 牛白琳(2013)。清時期晉商推動的太原府庭院與祠堂劇場。山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3(4),81-87。
  18. 牛白琳、李惠(2013)。清徐縣香岩寺神廟及其劇場考述。滄桑,2013(5),153-156。
  19. 王安祈(1986)。明代傳奇之劇場及其藝術。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20. 王志峰(2003)。臨縣磧口黑龍廟及其祭祀民俗考。中華戲曲,2003(28)
  21. 王志峰(2000)。高平康營村關帝廟舞樓碑刻考述。中華戲曲,2000(24)
  22. 王季卿(2004)。析古戲臺下社甕助聲之謎。應用聲學,23(4),63-68。
  23. 王季卿(2002)。中國傳統戲場聲學問題初探。聲學技術,21(1),74-79。
  24. 王奕禎(2008)。山西繁峙岩山寺戲曲文物考。中華戲曲,2008(38)
  25. 王建設(2013)。河南博愛縣蘇寨村玉皇廟戲樓及碑刻考。中華戲曲,2013(46)
  26. 王星榮(2004)。山西壺關縣紫團村白雲寺及其戲曲磚雕考述。中華戲曲,2004(30),258-279。
  27. 王星榮(2013)。山西蒲縣東嶽廟舞臺題記考述。中華戲曲,2013(45),71-84。
  28. 王星榮(2003)。山西高平市良戶村玉虛觀及歌舞樓考述。戲曲研究,60,96-106。
  29. 王紹軍(2013)。戲曲演出場所的變遷與表演形態的演變。戲曲藝術,34(2),38-44。
  30. 王遐舉。中國古代劇場
  31. 王寧(2000)。〈拜亭賦〉考論。中華戲曲,2000(24)
  32. 王福才(1997)。沁水縣下格碑村聖王行宮元碑及賽戲考。民俗曲藝,107、108,91-116。
  33. 王福才(1999)。陽城縣潤城村東嶽廟〈潤城社新制神傘儀仗記〉碑考述。中華戲曲,1999(23),49-62。
  34. 王福才(2003)。山西萬榮孤山風伯雨師廟及其舞廳考。戲曲研究,2003(2),98-110。
  35. 王福才(2002)。高平炎帝陵及其行宮演奇樓考。中華戲曲,2002(26),98-110。
  36. 王福才、車文明(2007)。對宋元明清民間祭祀組織「社」與「會」的初步考察。中華戲曲,2007(35),65-79。
  37. 王潞偉(2009)。山西蒲縣五鹿山五龍洞聖母廟戲曲碑刻考。藝術學界,2009(2),205-220。
  38. 王鵬龍(2011)。山西永濟吳閻村昭佑廟戲臺及演劇習俗考述。中華戲曲,2011(43)
  39. 王鵬龍(2013)。博士論文(博士論文)。中國戲劇出版社。
  40. 王鵬龍、王黑特(2013)。華北廟宇、商人和演戲—以河北蔚縣古城財神廟為考察核心。《河北聯合大學學報》社科版,13(6),67-70。
  41. 王鵬龍、王黑特、王康(2013)。蔚縣單堠村關帝廟及其戲臺考述。文物春秋,2013(1),34-39。
  42. 田同旭、李來虎(1988)。新發現的沁水元代戲臺遺址考察。中華戲曲,1988(7),223-228。
  43. 田建飛(2008)。河北井陘縣常坪村的古戲樓。中華戲曲,2008(38)
  44. 白秀芹(1997)。沁水縣郭壁村府君廟及其戲臺考。民俗曲藝,107、108,135-160。
  45. 石國偉(2010)。山西嵐縣白龍廟碑刻考。中華戲曲,2010(41)
  46. 任孝溫(2000)。沁水縣城關玉帝廟〈重修舞樓記〉碑考。中華戲曲,2000(24)
  47. 江西政協樂平市委員會編(2008)。中國樂平古戲臺。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
  48. 吳開英、周華斌、羅德胤、柴澤俊、車文明(2009)。中國古戲臺研究與保護。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
  49. 吳開英、周華斌、羅德胤、柴澤俊、車文明(2010)。中國古戲臺研究與保護。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
  50. 呂文麗(1997)。陽城縣屯城村東嶽廟及其迎神賽社考。民俗曲藝,107、108,69-90。
  51. 李文(2004)。山西萬榮後土祠戲臺及演劇習俗考略。中華戲曲,2004(31),41-54。
  52. 李文(2011)。山西夏縣牆下村關帝廟樂樓看亭考述。中華戲曲,2011(43),76-86。
  53. 李文(2012)。山西萬榮縣後土祠廟貌碑考略。山西檔案,2012(3),52-56。
  54. 李躍忠(2000)。晉城南石店蟲王廟舞樓看樓碑刻考述。中華戲曲,2000(24)
  55. 車文明(2001)。20世紀戲曲文物的發現與曲學研究。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
  56. 車文明(2011)。中國古代戲臺規制與傳統戲曲演出規模。戲劇藝術,2011(1),4-18。
  57. 車文明(2012)。中日傳統劇場轉檯研究。文化遺產,2012(3),24-29。
  58. 車文明(2008)。中國神廟劇場概說。戲劇,2008(3),16-35。
  59. 車文明(1999)。稷山縣法王廟明代創修舞庭及廟貌圖碑考論。中華戲曲,1999(23),90-102。
  60. 車文明(2005)。中國神廟劇場。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
  61. 車文明(2008)。中國古代民間祭祀組織「社」與「會」初探。世界宗教研究,2008(4),86-94。
  62. 車文明(1998)。山西蒲縣東嶽廟及其戲曲文物考述。中華戲曲,1998(21),35-71。
  63. 車文明(1997)。山西晉城周村東嶽廟考。民俗曲藝,110
  64. 車文明(2013)。中國神廟劇場中的看亭。戲曲研究,87,151-160。
  65. 車文明(2009)。民間法規與罰戲。戲劇,30(4),1-5。
  66. 車文明(2001)。後土祠廟貌碑中兩方台的考釋。考古,2001(6),70-73。
  67. 車文明(2011)。中國古戲臺調查研究。北京:中華書局。
  68. 車文明(2011)。北宋「舞樓」碑刻的新發現。文學遺產,2011(5),144-147。
  69. 車文明(2005)。神廟獻殿源流考。古建園林技術,2005(1),36-39。
  70. 車文明(1996)。露臺:中國舞臺發展史上的重要一站。文史知識,1996(4),63-67。
  71. 周利成、周雅男(2005)。天津老戲園。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72. 周華斌(1993)。京都古戲樓。北京:海洋出版社。
  73. 周華斌(1996)。中國古戲樓研究。民族藝術,1996(2),77-98。
  74. 周華斌、朱聯群(2002)。中國劇場史論。北京: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
  75. 周華斌、朱聯群(2002)。中國劇場史論。北京: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
  76. 延保全(1998)。山西陽城縣北崦山白龍廟戲曲文物考論。中華戲曲,21,72-113。
  77. 延保全(1997)。陽城縣澤城村湯帝廟及賽社演劇題記考。民俗曲藝,107、108,37-68。
  78. 延保全(2003)。山西高平市發現一座有紀年之金代舞庭。民俗曲藝,140,33-46。
  79. 延保全(1999)。陽城縣澤城村湯帝廟金代舞庭考。中華戲曲,22,184-191。
  80. 延保全(2011)。宋金元時期北方農村神廟劇場的演進。文藝研究,2011(5),89-100。
  81. 延保全、王福才(1986)。新發現的魏村元代戲臺史料。中華戲曲,1986(2),32-40。
  82. 延保全、趙志華(1999)。新絳縣陽王鎮東嶽稷益廟戲劇碑刻及賽社民俗考論。中華戲曲,23,63-89。
  83. 邵珠峰(2013)。泰山關帝廟及其戲樓考述。中華戲曲,2013(46)
  84. 姚小鷗、王克家(2011)。河南鶴壁市上峪鄉白龍廟及其戲臺考察。中華戲曲,2011(43)
  85. 段建宏(2009)。博士論文(博士論文)。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86. 段建宏(2008)。博士論文(博士論文)。華中師範大學。
  87. 洪麗雲(1992)。山西古代戲台建築的視聽設置。戲友,1992(3),18-21。
  88. 紀家琳(2013)。博士論文(博士論文)。印書小鋪。
  89. 韋明鏵(2004)。江南戲臺。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
  90. 孫俊士(2003)。文水縣武則天廟及其舞臺題記述略。中華戲曲,2003(28)
  91. 徐力凡(2013)。碩士論文(碩士論文)。西安,建築科技大學。
  92. 徐培良、應可軍(2007)。甯海古戲臺。北京:中華書局。
  93. 柴澤俊(1984)。平陽地區元代戲臺。戲曲研究,11,50-56。
  94. 柴澤俊(1992)。河東戲曲文物研究。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
  95. 郝成文(2011)。山西陽城縣劉東村玄壇廟及演劇活動考。中華戲曲,2011(43)
  96. 郝成文、席慶華(2008)。雁門關下的幾座古戲臺。中華戲曲,2008(38)
  97. 郝金豔(2011)。河南鄭州城隍廟及其樂樓考述。中華戲曲,2011(43)
  98. 郝麗霞(2000)。晉城五龍宮清順治碑刻裡的文化內涵。中華戲曲,2000(24)
  99. 馬文娟、田建飛(2009)。河北豐甯縣黃旗鎮古戲樓考。中華戲曲,2009(39)
  100. 高琦華(1997)。戲臺與戲曲藝術。戲文,1997(2),27-30。
  101. 張國英(2010)。山西陽曲縣北社村西林寺戲臺及碑刻考。中華戲曲,2010(41)
  102. 曹飛(2014)。台:早期帝王的觀演場所。戲劇,2014(1),40-46。
  103. 曹飛(2009)。歷史與結構:中國神廟舞臺的嬗變。戲曲研究,2009(3),132-142。
  104. 曹飛(2007)。關於中國古代戲臺主流的辨析—對〈中國大百科全書•戲曲曲藝卷〉有關論斷的思考。戲劇藝術,2007(4),87-91。
  105. 曹飛(1999)。晉城東四義清震觀歌台碑刻考述。中華戲曲,1999(23),103-120。
  106. 曹飛(2005)。神廟演劇理論的社會學特徵之一—祭禮演劇的合理性宣言。中華戲曲,2005(33),72-78。
  107. 曹飛(2011)。略論露臺、勾欄與舞樓之關係。戲劇,2011(2),120-127。
  108. 曹飛(2011)。敬畏與喧鬧:神廟劇場及其演劇研究。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
  109. 曹飛(2011)。神廟演劇理論的社會學特徵之二—祭禮演劇的正統性規範。中華戲曲,2011(43),54-61。
  110. 曹飛(2007)。木偶淨 璃劇及舞臺─東瀛劇場考察報告之二。中華戲曲,2007(35),132-141。
  111. 曹飛(1997)。沁水縣三蠶祠及其二層獻殿禮樂考。民俗曲藝,107、108,117-134。
  112. 曹飛(1998)。山西垣曲縣黑龍廟戲臺碑刻考。中華戲曲,1998(21),114-132。
  113. 曹飛、車文明(2006)。從芝舞臺到能舞臺—東瀛劇場考察報告之一。中華戲曲,2006(34),390-398。
  114. 曹飛、車文明(2007)。日本歌舞伎及其劇場—東瀛劇場考察報告之三。中華戲曲,2007(36),121-132。
  115. 梁曉萍(2010)。山西偏關縣老牛灣關帝廟、禹王廟及其戲臺碑刻考述。中華戲曲,2010(41)
  116. 許江娥(2009)。山西文水縣桑村麻衣仙姑廟及其祭祀民俗考述。中華戲曲,2009(39)
  117. 許晏(2006)。博士論文(博士論文)。國立臺灣科技大學。
  118. 郭文順(2006)。中陽縣龍泉觀及其舞樓碑刻考。中華戲曲,2006(34),185-206。
  119. 郭永銳(2003)。臨汾市龍子祠及其祀神演劇考略。中華戲曲,2003(28)
  120. 陳美青(2007)。山西和順合山神廟劇場及其碑刻考。中華戲曲,2007(36),82-96。
  121. 陳琪(2002)。徽州古戲臺。瀋陽:遼寧人民出版社。
  122. 麻國鈞(2013)。青繩兆域 注連為場—中日古代演出空間文化散論(一)。中華戲曲,2013(46),46-56。
  123. 麻國鈞(2011)。中日古代舞臺建築文化異同論。中華戲曲,2011(43),1-21。
  124. 喬忠延(2005)。山西古戲臺。瀋陽:遼寧人民出版社。
  125. 寒聲、常之垣、栗守田、原雙喜(1987)。澤州三座宋金戲臺的調查。中華戲曲,1987(4),106-111。
  126. 景李虎(1988)。永樂宮龍虎殿考論。中華戲曲,1988(8),187-195。
  127. 景李虎(1993)。神廟與中國古代劇場。戲劇藝術,1993(2),136-143。
  128. 景李虎(1993)。神廟與中國古代劇場。戲劇藝術,1993(1),136。
  129. 程峰、程謙(2013)。博愛清化鎮金龍四大王廟戲樓碑刻考述。中華戲曲,2013(46)
  130. 馮俊傑(1999)。金〈昌寧公廟碑〉及其所言「樂舞戲」考略。文藝研究,1999(5),113-119。
  131. 馮俊傑(1998)。明王玹〈重修樂樓之記〉的文化內涵。戲劇,1998(2),90-95。
  132. 馮俊傑(2002)。魏村牛王廟會祀神演劇史。戲曲研究,2002(2),33-50。
  133. 馮俊傑(2012)。戲劇‧藝能上的舞臺及劇場的發生。戲曲研究,84,140-157。
  134. 馮俊傑(2013)。中國古戲臺的斷代問題。中央戲劇學院學報《戲劇》,2013(2),17-25。
  135. 馮俊傑(2005)。太原晉祠及其古代劇場考。中華戲曲,2005(33),18-59。
  136. 馮俊傑(2001)。略論明清時期的神廟山門舞樓。文藝研究,2001(4),85-94。
  137. 馮俊傑(1997)。陽城縣下交村湯王廟祭考論。民俗曲藝,107、108,3-37。
  138. 馮俊傑(2002)。中國現存時代最早的神廟戲臺。戲曲研究,58,80-87。
  139. 馮俊傑(2006)。山西神廟劇場考。北京:中華書局。
  140. 馮俊傑(2002)。戲劇與考古。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
  141. 馮俊傑(2002)。山西神廟與戲臺調研小結。中華戲曲,2002(26),26-70。
  142. 馮俊傑(1998)。新發現的一通含舞庭文字的元人碑刻。中華戲曲,1998(21),1-21。
  143. 馮俊傑(2002)。趙氏孤兒與盂縣藏山神祠。戲曲研究,59,1-59。
  144. 馮俊傑。平順聖母廟宋金元明清戲曲碑刻考。中華戲曲,3-37(23),1-48。
  145. 馮俊傑編(2000)。太行神廟及賽社演劇研究。臺北:團法人施合鄭民俗文化基金會。
  146. 馮俊傑、劉梅(2007)。長城要塞殺虎口滿族駐軍修復的明代樂樓。戲劇,2007(3),86-97。
  147. 馮俊傑、劉梅(2008)。山西繁峙縣公主寺及其兩座劇場考。中華戲曲,2008(38),62-80。
  148. 馮俊傑、錢建華(2010)。山東威海現存古戲臺考。藝術學界,2010(3),151-160。
  149. 黃竹三、張守中、楊太康(1983)。從北宋舞樓的出現看中國戲曲的發展—山西中南部三通戲劇碑刻考述。蒲劇藝術,1983(2)
  150. 黃維若(2000)。明清時期中國北方農村戲臺對音響效果的若干追求。戲劇,2000(4),25-29。
  151. 黃維若(1986)。宋元明三代北方農村廟宇舞臺的沿革(續一)。戲劇,1986(2)
  152. 黃維若(1986)。宋元明三代北方農村廟宇舞臺的沿革(續一)。戲劇,1986(2),23-29。
  153. 楊太康、車文明(1991)。關於古代戲臺考察和研究中的幾個問題。中華戲曲,1991(11),148-165。
  154. 楊太康、曹占梅(1997)。明代嘉靖年間的一例賽社活動。民俗曲藝,107、108,337-352。
  155. 楊飛、郝金豔(2013)。開封山陝甘會館及其戲樓演劇考略。中華戲曲,2013(46)
  156. 楊健民(1992)。中州戲曲歷史文物考。北京:文物出版社。
  157. 葛堅、吳碩賢(1997)。中國古代劇場演變及音質設計成就。浙江大學學報,1997(1),136-141。
  158. 董慧敏(2010)。山西定襄縣留暉村洪福寺及其聖母樂亭考。中華戲曲,2010(41)
  159. 雷桂萍(2012)。山西太原竇大夫祠劇場考論。中華戲曲,2012(45),36-54。
  160. 雷桂萍(2012)。山西太原竇大夫祠劇場考論。中華戲曲,2012(44)
  161. 廖奔(1997)。中國古代劇場史。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
  162. 廖奔(1989)。宋元戲臺遺跡—中國古代劇場文物研究之一。文物,1989(7),82-95。
  163. 廖奔(1996)。中國古代劇場形制沿革。文物,1996(2),63-72。
  164. 廖奔(2012)。中國古代劇場史。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165. 趙繼紅(2010)。山西偏關縣寺溝村護寧寺及戲臺考述。中華戲曲,2010(41)
  166. 劉建玲(2009)。山西陽泉廣育祠戲碑考論。中華戲曲,2009(40)
  167. 劉玲(2012)。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北京,建築工程學院。
  168. 劉娜(2009)。兩例罕見的三面開口戲樓。中華戲曲,2009(39)
  169. 劉閩生(1997)。福建古戲場建築及其裝飾藝術。中華戲曲,1997(20),176-185。
  170. 樊淑敏(2000)。澤州辛壁成湯廟明代樂樓碑刻考述。中華戲曲,2000(24)
  171. 範春義(2013)。衛聚賢與20世紀戲臺史研究的興起。文學遺產,2013(1),118-126。
  172. 蔡敏(2010)。一座特殊的古代戲臺建築實例—山西霍州趙家莊觀音廟及其戲臺考察。中華戲曲,2010(41)
  173. 蔡敏(2011)。山西澤州大陽村湯帝廟及其賽社演劇考略。中華戲曲,2011(43)
  174. 鄧幼明(2006)。張家口獨特的古戲樓。北京:黨建讀物出版社。
  175. 墨遺萍(1957)。記幾個古代鄉村戲臺。戲曲論叢,1957(7)
  176. 錢建華(2011)。古代析城山雩祭傳承與當地演劇的繁榮—以析城山下上伏村成湯廟為例。中華戲曲,2011(43)
  177. 閻法寶、程畫梅(2011)。上党古戲臺。北京:中國攝影出版社。
  178. 霍建宇(2000)。河津連伯村後土廟明代舞樓碑刻考。中華戲曲,2000(24)
  179. 薛林平(2009)。中國傳統劇場建築。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180. 薛林平(2005)。博士論文(博士論文)。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181. 薛林平(2005)。博士論文(博士論文)。北京,中國建築工業。
  182. 薛衛榮(2009)。山西運城鹽池神廟三連戲臺及演劇活動考。中華戲曲,2009(40)
  183. 謝惠鈞、謝雨(2008)。湖湘古戲臺。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
  184. 謝湧濤(2000)。紹興古戲臺。上海:上海科學院出版社。
  185. 魏利軍(2011)。山西陽城臥莊關帝廟戲曲文物考。中華戲曲,2011(43)
  186. 羅德胤。中國古代戲臺測繪圖(1)。中華戲曲,36
  187. 羅德胤。中國古代戲臺測繪圖(2)。中華戲曲,37
  188. 羅德胤。中國古代戲臺測繪圖(4)。中華戲曲,39
  189. 羅德胤。中國古代戲臺測繪圖(3)。中華戲曲,38
  190. 羅德胤。中國古代戲臺測繪圖(5)。中華戲曲,40
  191. 羅德胤(2009)。中國古戲臺建築。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
  192. 羅德胤、秦佑國(2001)。兩個戲臺的混響特性及分析。華中建築,2001(2),78-82。
  193. 羅麗容(2006)。中國神廟劇場史。臺北:里仁書局。
  194. 譚帆(1996)。論宋代神廟劇場。《華東師範大學》社科版,1996(6),31-45。
  195. 蘇國俊、張鴻鵬(2001)。山西翼城武池村喬澤廟元代舞樓。中華戲曲,2001(25),191-197。
  196. 欒冠樺(1992)。傳統戲曲與傳統劇場。戲劇藝術,1992(2),55-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