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特技團在夜總會演出之初探:以木蘭花特技團為例

并列篇名

Acrobatic Troupes in Nightclubs: Taking Mulan Hua Acrobatic Troupe as an example

DOI

10.7020/JTCT.202306_(28).0005

作者

程育君(Cheng,Yu-Chun)

关键词

特技團 ; 雜技 ; 夜總會 ; Acrobatics ; Circus ; Nightclubs

期刊名称

戲曲學報

卷期/出版年月

28期(2023 / 06 / 01)

页次

135 - 166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英文

中文摘要

本論文以木蘭花特技團及團長張元貞為研究對象。張元貞是四小名旦李世芳的女兒,因故輾轉成為大中華技術歌舞劇團張起超的養女。張元貞擅長走鋼索、騎單輪車、晃板等特技節目。她的木蘭花特技團於民國59年受邀至「臺中大酒店」演出44天。由於《臺灣民聲日報》第四版有刊登木蘭花特技團在「臺中大酒店」演出廣告,該報還同時刊登其他四酒店、歌廳的節目,其中均有特技團的演出資訊。本文嘗試將廣告內容整理分析和比較,以了解當時夜總會、酒店、歌廳的節目需求是什麼?在夜總會演出的特技節目有哪些類型?特技在夜總會的節目安排順序?在夜總會演出的有哪些特技團?從木蘭花特技團在「臺中大酒店」的案例,雖然不能完全觀察到夜總會全面表演生態,但從彼時的報紙廣告內容,應可推測出當時夜總會時期特技團的活動情形。本文謹以報紙的影劇廣告為主要參考文獻,輔以特技藝人口述歷史,進而瞭解當時表演的情況,嘗試拼貼出特技團在當時夜總會演出的情形。並將特技放置當時的歷史語境中,除探討演出的形式、場地、觀眾及審美的流變過程之外,本研究亦欲突顯特技在臺灣表演藝術的重要地位,探討特技發展的規律及歷史的必然性。

英文摘要

This study explores Mulan Hua Acrobatic Troupe and its director Yuan-chen Chang. Yuan-chen Chang is the daughter of Shih-Fang Li, one of the four famous Dan (young female leads). For some reason, she became the adopted daughter of Chi-chao Chang of the China Technical Song and Dance Troupe. Yuan-chen Chang was good at acrobatic shows such as wirewalking, unicycle riding, and teeter board performance. In 1970, her Mulan Hua Acrobatic Troupe was invited to perform at Taichung Nightclub for 44 consecutive days. Besides the advertisement for the performance of Mulan Hua Acrobatic Troupe at Taichung Nightclub, the 4th edition of Taiwan People's Voice Daily News carried the performance information of acrobatic troupes in four other hotels and karaoke bars. By organizing, analyzing and comparing advertisements, this study attempts to understand the demands for programs in nightclubs, hotels, and karaoke bars at that time. It also aims to explore the types of acrobatic shows in nightclubs, the orders of acrobatic shows in nightclubs, and the acrobatic troupes performed in nightclubs. Based on the case of the Mulan Hua Acrobatic Troupe performing at Taichung Nightclub, while the performance of acrobatic troupes in nightclubs could not be fully observed, their activities in nightclubs could be inferred from the newspaper advertisements at that time. This study takes advertisements for movies and dramas on newspapers as the main references and supplemented it with the oral history narrated by acrobats to understand the performance situation at that time in an attempt to piece together the performance of acrobatic troupes in nightclubs. The aerobatic shows are weighed in the historical context to discuss performance forms, sites, audiences, and aesthetic changes. This study also intends to highlight the importance of acrobatic shows to performing arts in Taiwan and explores the development law and historical inevitability of aerobatic shows.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藝術
参考文献
  1. 林鋒雄(2011)。臺灣省地方戲劇協進會出版刊物《臺灣地方戲劇》中的戲劇史料。民俗曲藝,7,253。
    連結:
  2. 程育君(2005)。臺灣光復後家班特技之發展與變遷──以「木群技術歌舞劇團」為例。臺灣戲專學刊,10
    連結:
  3. 《中國時報》。〈省令縣市遏阻奢侈風氣,決定冷熱飲業登記,亦自即日起暫停受理〉。1974年5月15日。第2版。臺北:國家圖書館全國報紙資訊系統。
  4. 《臺灣民聲日報》。〈娛樂事業‧一片蕭條,生意難做‧大嘆苦經〉。1971年5月18日第4版。臺中: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數位典藏。
  5. 《經濟日報》。〈不斷求新的張氏特技團〉。1968年12月5日。第8版。臺北:國家圖書館全國報紙資訊系統。
  6. 《臺灣日日新報》。〈曲藝開演〉。明治43年(1910)6月28日。
  7. (1968)。《臺灣省地方戲劇協進會第八屆第一次會員大會手冊》民國57年(1968)。
  8. (1974)。《臺灣省地方戲劇協進會第十屆第二次會員大會手冊》民國63年(1974)。
  9. 《臺灣民聲日報》。1970年2月16日至3月31日。第4版。臺中: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數位典藏。
  10. 《聯合周刊》。〈趙木群一家玩藝都不差〉。1967年1月21日。第5版。臺北:國家圖書館全國報紙資訊系統。
  11. 《經濟日報》。〈豪華酒店安排純中國式節目歡迎太旅代表〉。1968年2月5日。第4版。臺北:國家圖書館全國報紙資訊系統。
  12. 〈中華民國基本工資〉。《維基百科》https://zh.wikipedia.org/wiki/%E4%B8%AD%E8%8F%AF%E6%B0%91%E5%9C%8B%E5%9F%BA%E6%9C%AC%E5%B7%A5%E8%B3%87,查詢日期2020.10.6。
  13. 《經濟日報》。〈四家酒店陸續換新節目〉。1968年9月3日。第8版。臺北:國家圖書館全國報紙資訊系統。
  14. (1972)。《臺灣省地方戲劇協進會第九屆第二次會員大會手冊》民國61年(1972)。
  15. 《臺灣晚報》。〈春風不知桃花愁、猶笑紅粉舞綠柳--特技之花張元貞‧幕前幕後〉,1968年10月5日。張元貞私人剪報資料。
  16. 《中央日報》。〈沙漠中的玫瑰:張元貞小姐〉。1965年8月16日。張元貞私人剪報資料。
  17. 〈夜總會〉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A4%9C%E7%B8%BD%E6%9C%83。查詢日期2018.12.26。
  18. 《臺灣民聲日報》。〈臺中大酒店明日開幕〉。 1966年1月6日。第1版。臺中: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數位典藏。
  19. 《臺灣民聲日報》。〈同業間互相競爭,歌壇生意冷靜靜〉。1970年6月6日,第5版。臺中: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數位典藏。
  20. 〈第一篇觀光的背景〉。《觀光政策白皮書》http://admin.taiwan.net.tw/upload/contentFile/auser/b/wpage/chp1/1_2.2.htm,查詢日期2020.9.25。
  21. 《聯合周刊》。〈李棠華江湖小史〉。1967年1月21日。第5版。臺北:國家圖書館全國報紙資訊系統。
  22. 《中國時報》。〈餐廳、酒店、酒館、咖啡、茶室等,如違規定勒令停業吊銷執照〉。1974年6月8日。第3版。臺北:國家圖書館全國報紙資訊系統。
  23. 王雲玉(2008)。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傳統藝術研究所。
  24. 呂訴上(1980).臺灣電影戲劇史.臺北:銀華出版部.
  25. 呂訴上(1980).臺灣戲曲發展史.臺北:銀華出版部.
  26. 林鶴宜(2005).從田野出發:歷史視角下的臺灣戲曲.臺北縣板橋市:稻鄉出版社.
  27. 邱坤良(2008).飄浪舞台:臺灣大眾劇場年代.臺北市:遠流出版社.
  28. 侯泉根(編),鮑震培(編)(2005).沽上百戲:輝煌的天津雜技.天津市:天津古藉出版社.
  29. 徐亞湘(2000).日治時期中國戲班在台灣.臺北市:南天出版社.
  30. 張元貞(2018)。張元貞:內湖咖啡廳。2018年10月19日、11月8日。訪問張元貞在戲院、夜總會的演出情形。
  31. 張玉清(2021)。張玉清:Messenger訪談。2021年2月20日。訪談有關張家班在夜總會的情形。
  32. 張克仁(2020)。張克仁:戲曲學院嘯雲樓五樓練功場。2020年6月5日。訪談有關張氏特技團。
  33. 張燕燕(2019)。張燕燕:戲曲學院嘯雲樓五樓練功場。2019年1月3日。訪談木蘭花特技團在臺中大酒店演出的情形。
  34. 莊永明(編)(2002).臺灣世紀回味1895-2000文化流轉.臺北市:遠流出版社.
  35. 陳中勳(2018).失落在膚色底下的歷史:追尋美軍混血兒的生命脈絡.臺北市:行人文化實驗室.
  36. 程育君,田國華,彭書相(2021).走在鋼索上的特技之花:張元貞藝師教學與傳承.臺北市:國立臺灣戲曲學院出版.
  37. 葉龍彥(2001).臺灣戲院發展史.新竹市:竹市影像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