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漢語「V+得+C」結構的重新分類及演變過程的共時推理

并列篇名

The Reclassification and Synchronic Reasoning of Evolution of the Chinese Construction "V+de+C"

DOI

10.30107/CYJTCSL.201104.0001

作者

齊滬揚(Hu-Yang Qi);張汶靜(Wen-Jing Zhang)

关键词

V+得+C ; 現實 ; 可能 ; 溯因推理 ; 重新分類 ; 演變過程 ; 共時推理 ; V+de+C ; Fact ; Potential ; Abduction ; Reclassification ; Evolution ; Synchronic reasoning

期刊名称

中原華語文學報

卷期/出版年月

7期(2011 / 04 / 01)

页次

1 - 22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本文認為現代漢語「V+得+C」結構可能具有不同的來源。通過運用溯因推理,推導得出表「可能」的「V+得+C」演變為表「現實」的「V+得+C」的結論:V+得+C(下标 可能)→V+得+C現實。本文還嘗試結合句法結構及補語的語義指向對「V+得+C」結構從表「可能」與表「現實」的角度進行重新分類並結合溯因推理對「V+得+C」結構各小類的來源及演變過程進行共時層面的推理。

英文摘要

This paper proposes that the Chinese Construction ”V+de+C” stems from different sources. The ”V+de+C” indicating potential evolved to indicate fact through abduction: V+de+Cpotential → V+de+Cfact. It tries to reclassify ”V+de+C”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ce of indicating fact and potential in combination with syntactic components and semantic orientations. It also tries to describe the formation and evolution of ”V+de+C” through synchronic reasoning.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語言學
参考文献
  1. Hashimoto, Anne Yue(1971).Mandarin syntactic structures. Unicorn 8.Princeton:Princeton University.
  2. Meillet, A.(1958).Linguistique historigue et linguistique générale.Paris:Champion.
  3. 北京大學中文系現代漢語教研室編(1993)。現代漢語。商務印書館。
  4. 江曉紅、何自然(2006)。語用推理:邏輯的經驗轉向。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1
  5. 吳福祥(2002)。能性述補結構瑣議。語言教學與研究,5
  6. 吳福祥(2005)。漢語語法化演變的幾個類型學特徵。中國語文,6
  7. 吳福祥(2003)。關於語法化的單向性問題。當代語言學,4
  8. 吳福祥(2009)。從「得」義動詞到補語標記—東南亞語言的一種語法化區域。中國語文,3
  9. 吳福祥(2002)。漢語能性述補結構“V 得/不C"的語法化。中國語文,1
  10. 吳福祥(2003)。南方方言能性述補結構「V 得/不C'」,帶賓語的語序類型。方言,3
  11. 吳福祥(2002)。南方方言幾個狀態補語標記的來源(二)。方言,1
  12. 吳福祥(2001)。南方方言幾個狀態補語標記的來源(一)。方言,4
  13. 吳穎(2002)。「動詞+得+補語」的分類和語義特徵分析。蘇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
  14. 杜軼(2008)。博士論文(博士論文)。北京,北京大學。
  15. 杜軼(2005)。「得+VP」結構在魏晉南北朝的發展—兼談「V 得C」結構的來源問題。語法化與語法研究(三),北京:
  16. 沈家煊(2008)。「邏輯先後」和「歷史先後」。外國語,5
  17. 沈家煊(2004)。語用原則、語用推理和語義演變。外語教學與研究(外國語文雙月刊),4
  18. 張明媚、黃增壽(2008)。古漢語中「得」的研究綜述。西南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
  19. 曹秀玲(2005)。「得」字的語法化和「得」字補語。延邊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3
  20. 陳宗明(1984)。邏輯與語言表達。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1. 楊平(1990)。帶「得」的述補結構的產生和發展。古漢語研究,1
  22. 趙長才(2002)。結構助詞「得」的來源與「V 得 C」述補結構的形成。中國語文,2
  23. 劉月華、潘文娛(2002)。現代漢語實用語法。北京:商務印書館。
  24. 蔣紹愚(2005)。近代漢語研究概要。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25. 蔣嚴(2002)。論語用推理的邏輯屬性―形式語用學初探。外國語,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