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兩個版本的《卲江海》:戲劇史的書寫政治

并列篇名

Two Versions of Shao Jiang-hai: Politics of Theatre Historiography

DOI

10.6257/2010.6149

作者

謝筱玫(Hsiao-Mei Hsieh)

关键词

歌仔戲 ; 卲江海 ; 戲劇史 ; 再現 ; Gezaixi ; Taiwanese opera ; Shao Jiang-hai ; representation ; theatre historiography

期刊名称

戲劇研究

卷期/出版年月

6期(2010 / 07 / 01)

页次

149 - 168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卲江海(1914-1980)出生於廈門,爲歌仔戲發展史上的重要人物。廈門市歌仔戲劇團演出製作的《卲江海》,敘述年輕的卲江海對歌仔戲的熱情,以及他如何在中日戰爭期間創造出影響歌仔戲音樂的雜碎調(都馬調)。這齣戲在2002年首演之後,即經歷多次修改。本文主要檢視它在2002/3年以及2005年間的兩個文本(此分析文本合併劇本及演出本)在敘事上的轉變,探討歌仔戲史在這修改的過程中,如何巧妙地被挪用,而歌仔戲的起源流布在第二版的敘事中也產生了質變。歌仔戲身爲唯一「臺灣製造」的劇種,在兩岸統獨意識形態高漲之際,大陸的歌仔戲演出(representation)如何體現戲劇史在中國大陸的書寫政治,並反映了中國民族主義意識形態。

英文摘要

This paper discusses a contemporary play, Shao Jiang-hai, by the Xiamen Gezaixi Troupe. Shao Jiang-hai (1914-1980), born in Xiamen, is widely considered to be an important figure in the development of gezaixi’s music. The play tells the story of the young Shao Jiang-hai, his passion for gezaixi, and how he created the influential tune dumadiao during the Sino-Japanese war. The play has undergone several major modifications since its debut in 2003. This paper particularly focuses on the changes in its narrative from the 2002/3 version to the 2005 version. The two versions, with seemingly similar stories, convey drastically different messages. It explores what the process of the revisions reveals, namely, how the trajectory of gezaixi's origin and its cross-strait dispersal was re-delineated, from a Taiwanese origin to a mainland origin. I examine the politics of gezaixi theatre historiography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t a time when the dispute over Taiwanese sovereignty dominated the cross-strait interactions.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藝術
参考文献
  1. 徐亞湘(2006)。試解「禁鼓樂」。日治時期臺灣戲劇史論,臺北:
    連結:
  2. 廈門市歌仔戲劇團:《卲江海》,2003年7月29日。
  3. 曾學文:〈卲江海劇團排練稿〉,2005年4月。
  4. 廈門市歌仔戲劇團:《卲江海》,福建省第二十二屆會演記錄,2002年。
  5. 廈門市歌仔戲劇團:《卲江海》,第九屆中國戲劇節寧波演出記錄,2005年。
  6. 佚名:〈南京大屠殺倖存者聯名寫給趙薇的一封公開信〉,《成都日報》,2001年12月6日。
  7. 海鷹:〈本土藝術家打造的藝術精品〉,《廈門日報》,2007年1月10日。
  8. Mohanram, Radhika(1999).Black Body: Women, Colonialism, and Space.Minneapolis: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
  9. Spence, Jonathan D.(1990)。The Search for Modern China。New York:Norton & Company。
  10. 中國戲曲志福建卷編輯委員會編(1993)。中國戲曲志.福建卷。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
  11. 邱坤良(1992)。舊劇與新劇:日治時期臺灣戲劇之研究(一八九五~一九四五)。臺北:自立晚報文化出版社。
  12. 徐亞湘(2006)。知識份子眼中的歌仔戲圖像。日治時期臺灣戲劇史論,臺北:
  13. 陳耕、曾學文(1995)。百年坎坷歌仔戲。臺北:幼獅文化出版社。
  14. 陳耕、曾學文、顏梓和(1997)。歌仔戲史。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
  15. 傅謹(2004)。影響當代中國戲曲編劇的理論與觀念。二十世紀中國戲劇導論,北京:
  16. 曾學文(2002)。卲江海。福建藝術,6月號,57-65。
  17. 曾學文(2003)。卲江海。劇本,9月號,34-50。
  18. 廈門市臺灣藝術研究所編(2006)。卲江海歌仔戲劇本精選(上)。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
  19. 廈門市臺灣藝術研究所編(1997)。一代宗師卲江海。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
  20. 劉南芳(1990)。都馬班來臺始末。漢學研究,8(1),587-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