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臺灣現代劇場的產業想像:一個「參與觀察者」的劇場民族誌初步書寫

并列篇名

Art as Industry?-A Participant-observer's Account of the Changing Course of Modern Theatre in Taiwan

DOI

10.6257/JOTS.2014.13145

作者

周慧玲(Katherine Hui-Ling Chou)

关键词

文化創意產業 ; 表演藝術 ; 現代劇場 ; 文化政策 ; 民族誌 ; creative and cultural industries ; performing arts ; modern theatre ; cultural policy ; ethnography

期刊名称

戲劇研究

卷期/出版年月

13期(2014 / 01 / 01)

页次

145 - 174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文創產業一詞進入臺灣的生活語境恰整十年,情勢漸漲,後勢看俏。但是在表演藝術相關社群的文化語境中,「文化創意產業」卻是個令從業者害怕的陌生語詞。在文創產業推動過程中,表演藝術工作者經常被引用為抵抗者,相關主管機關也不時顯露進退失據的窘態。兩相對峙,文化政策和表演藝術幾至毫無交集,更衍生許多以訛傳訛的誤解。本論文希望透過歷史檢視,口述訪談,實務務操作等不同方式取得的文獻與田野資料,提出一個「觀察參與者」(participant-observer)對於表演藝術/劇場與文化政策互動的檢視報告,並嘗試探索表演藝術還缺什麼環節,才能成就所謂的「文化創意產業」?相對於過去十年長期有經濟學與管理學領域的論述,本文作者從一個文化藝術工作者的角度出發,思考文化藝術被重新放置歸類為產業的歷史社會情景,試圖從「表演藝術不是文創產業」的抵制語境中脫身,轉而探問「表演藝術如果是文傳產業,她的優劣勢是什麼?」本文採用文化人類學的「參與觀察」(participant observation)方法,以台灣現代劇場的產業想像為題,進行三年以上的田野調查。筆者從過去十年來曾進行密切合作的劇場工作者中,選擇投身劇場近二十年者(1989-2009),就其從業經驗裡對於劇場產業的近身認識與觀察,進行深度訪談。本文同時以一個實際經驗案例為參考,意即筆者執行的桃園地區表演藝術文創育成計劃為第二個田野調查。該計劃以一個人文藝術實驗室為主旨,嘗試對臺灣表演藝術邁向產業化的問題與可能解決辦法,在實作中提出建言。本文期待針對這兩個田野所得進行「縝密描繪」(thick description),嘗試指出表演藝術/現代戲劇作為文傳產業之一,猶待發展建立的產值創造系統與產值論述方向。本文最終目的希望蒐集並歸納台灣現代劇場在過去二十年來歷經的結構變革甚至價值轉換,嘗試在現代戲劇的藝術語境和文創政策的產業思維之間,建立對話橋梁。

英文摘要

To chart the changing ideas of theatre, whether as ”art” or ”industry,” this paper borrows the method of ”participant observation” from cultural anthropology, investigating Taiwan's cultural policies in the past three decades. I begin by overviewing the changing policies on culture and arts since 1980s. I then conduct thick-description of oral histories of some twenty or more theatre workers-actors, designers, administers, director, with whom I have closely collaborated with for over 15 years. I argue that whereas the discourse of creative and cultural industries in the 2000s coincides with the emergence of Taiwan's theatre professions, the governmental subsidies for performing arts have actually long prepared for the modern theatre to thrive. It has long been overlooked that the ideology generated by art subsidy impedes the recent cultural policy of creative industry. My discussion also integrates information drawn from a recent experiment, which I conducted, on creating a ”performing arts cluster” practiced on the NCU campus. My ultimate goal is to map out the route of Taiwan modern theatre's striving for its first professionalism and hopefully to begin exchange of ideas between the art community and the governmental ”Act for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Creative Industries” issued in 2010.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藝術
参考文献
  1. 周慧玲:訪談王嘉明,臺北市永康街,2011年3月21日19時-21時25分。侯彩雲、楊芳嬋整理記錄。
  2. 周慧玲:訪談劉守曜,臺北市忠孝東路,2009年12月2日7-10時。侯彩雲、楊芳嬋記錄。
  3. 周慧玲:訪談呂柏伸,臺北市忠孝東路,2011年5月21日19時30分-21時31分。書面紀錄楊芳嬋,影像紀錄侯彩雲,訪談稿整理黃珮晴、王婷。
  4. 周慧玲:訪談徐堰鈴,臺北市光復南路,2009年11月20日2-5時。侯彩雲記錄。
  5. 周慧玲:訪談黃士偉,臺北市光復南路,2009年11月23日4-8時。侯彩雲記錄。
  6. 周慧玲:訪談劉守曜,臺北市,2003年6月3日。黃雅勤記錄整理。
  7. 周慧玲:《文化部輔導藝文產業創新育成補助計劃:表演藝術文創破殼育成在桃園》,2012- 2013年。
  8. 周慧玲:訪談阮文萍,臺北市光復南路,2010年6月10日19時10分-21時36分。書面紀錄楊芳 嬋,影像紀錄侯彩雲,訪談稿整理侯彩雲。
  9. 周慧玲:〈音樂劇的產業想像和挫敗〉,《民生報》民生劇評,2002年 7月18日。
  10. 《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法》,2010年2月3日頒布實施。
  11. 周慧玲:訪談陳建騏,臺北市忠孝東路,2009年11月16日2-5時。侯彩雲記錄。
  12. 周慧玲:訪談魏瑛娟,臺北市通化街,2009年11月12日10-1時。侯彩雲、楊芳嬋記錄。
  13. 周慧玲:電話訪談李慧娜,臺北,2012年10月18日。周慧玲紀錄。
  14. 周慧玲:訪談蔡政良(Fa),臺北市忠孝東路,2009年11月16日5:30-8時。侯彩雲、楊芳嬋記錄。
  15. 周慧玲:訪談王孟超,臺北市忠孝東路,2009年11月12日19-21時。侯彩雲、楊芳嬋記錄。
  16. 周慧玲:《文化部「文化創意素材加值應用補助計劃」:臺灣表演藝術電子書影音內容開發 行銷》,2013年。
  17. 廖新田計劃主持:《文化統計2010》。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2012年。
  18. 〈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舉行「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法草案」公聽會〉,《立法院公報》, 98卷38期,2009年。
  19. 周慧玲:訪談黃諾行,臺北市忠孝東路,2009年11月11日19-21時。侯彩雲、楊芳嬋記錄。
  20. Banks, M.,Calvey, D.,Owen, J.,Russell, D.(2002).Where the Art is: Defining and Managing Creativity in New Media SMEs.Creativity and Innovation Management,11,255-264.
  21. Conte, David M.,Langley, Stephen(2007).Theatre Management.Hollywood, Cal.:EntertainmentPro.
  22. Cunningham, Stuart D.(2002).From cultural to creative industries: Theory, industry, and policy implications.Media International Australia Incorporating Culture and Policy: Quarterly Journal of Media Research and Resources,102,54-65.
  23. Hsueh, Li-Min(ed.),Lin, An-Loh(ed.),Taylor, Christopher(ed.)(2004).White Paper on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 in Taiwan.Taipei: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 Administration, Ministry of Economic Affairs.
  24. 周慧玲(2004)。菁英論述與官方政策的共生與悖離:臺灣現代劇場論述的跨文化挪用問題初探。正典的生成:臺灣文學國際研討會,:
  25. 周慧玲(2007)。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國科會。
  26. 周慧玲(2008)。中國百老匯的他山之石:從一齣觀光劇場反思全球化中臺灣文化政策的產業想像。眾聲喧嘩之後:2006臺灣現代戲劇論集,臺北:
  27. 周慧玲(2002)。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國科會。
  28. 周慧玲(2004)。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國科會。
  29. 周慧玲(2005)。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國科會。
  30. 表演藝術聯盟(1992)。表演藝術年鑑 2004~2010。臺北:國立中正文化中心。
  31. 表演藝術雜誌社編(1992)。表演藝術年鑑 1995-2008。臺北:國立中正文化中心。
  32. 洪儀真(2008)。藝術行業的整合與分化: 解析表演藝術行業標準分類的歷史變遷。臺灣社會學年會
  33. 黃慧玲編、鍾秀梅編(2008)。新象三十。臺北:有象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34. 溫慧玟計劃主持(2007)。,臺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35. 溫慧玟計劃主持、于國華主持(2009)。,臺北:中華民國表演藝術協會=表演藝術聯盟。
  36. 經濟部中小企業處編、中華經濟研究院編(2004)。中華民國93年中小企業發展白皮書。:經濟部中小企業處。
被引用次数
  1. MARINACCIO, JESSICA(2017).Soft Power in a Hard Shell: The Fleet of Friendship of the ROC Navy and Taiwan's Performative Cultural Diplomacy in the Pacific.Issues & Studies,53(2),1750004-1-1750004-23.
  2. 郭憲偉(2016)。生命的敘說─職業雜技演員的自我認同。運動文化研究,29,61-86。
  3. (2024)。臺灣當代劇場內捲景觀的後殖民根源與批判芻議。戲劇研究,33,123-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