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詩筆與史筆:論蔣士銓《一片石》雜劇的詩體淵源及其歷史反思

并列篇名

Historical Reflection and Poetic Elements in Jiang Shiquan's Yipian shi

DOI

10.6257/JOTS.202207_(30).001

作者

邱嘉耀(Ka-yiu YAU)

关键词

蔣士銓 ; 清代戲曲 ; 懷古詩 ; 詩體 ; 歷史劇 ; Jiang Shiquan ; Qing drama ; Huaigu poetry ; Classical Poetry ; Historical drama

期刊名称

戲劇研究

卷期/出版年月

30期(2022 / 07 / 01)

页次

1 - 36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戲曲詩歌化」是有清一代文人劇的常見現象。對此,論者往往從題材內容和語言風格的角度加以探討,卻較少涉及形式範疇。本文通過考察清代戲曲大家蔣士銓(1725-1785)的雜劇《一片石》,探討清代戲曲(曲體)與古典詩歌(詩體)交涉互融的情況。相對於字面、修辭或典故的相彷彿,《一片石》與「懷古詩」傳統的聯繫,更體現在其精神意蘊和結構形式。一方面,此劇承繼了「懷古詩」著力抒情的審美特徵以及其敘事模式(如「登山臨水」、「訪謁祠廟」和「憑弔墓塚」)。另一方面,此劇又突破了「懷古詩」相對單一的視角,轉而借助不同敘述者的視點,反覆追懷弔唁,從而形成深重的歷史感。本文進一步指出,《一片石》之撰作,不僅發揮著傳播先賢事跡、建構地方記憶的功能,更是蔣士銓調解、安頓自己內心的過程。得益於戲曲文體的體制特點,劇作呈現出深刻的歷史反思,也寄寓著劇作家個人對道德與人生、歷史與書寫等命題的探詢。

英文摘要

The poeticization of classical Chinese drama was a prominent feature of Qing literati dramas. Jiang Shiquan 蔣士銓 (1725-1785), a famous late-imperial Chinese playwright, poeticized his plays. Focusing on Jiang's play Yipian shi 一片石,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 generic integration and tension in the work. I argue that the lyricism and narrative structure of this play originates from the poetic tradition of "Meditation on the Past" (huaigu懷古). Yet it also transcends huaigu poetry, which often adopts a single person perspective, by repeatedly meditating on and lamenting the past through the perspectives of different narrators. The creation of this dense historical memory serves a dual purpose: it not only helps construct local memories and spreads the reputation of local historical figures but also settles the playwright's mind. The stylistic characteristics of drama, in other words, carve out a space for the profound reflection on such issues as history, morality, life, writing, and their interrelationships.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藝術
参考文献
  1. 李惠綿(2015)。從「荒誕性」析論元代文士劇─以「破衫兒」雜劇為論述。戲劇研究,16,1-50。
    連結:
  2. 華瑋(2013)。演史與詠史中的自我─論蔣士銓的三部婁妃劇。明清戲曲中的女性聲音與歷史記憶,臺北:
    連結:
  3. (1995).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4. (1995).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5. 中國戲曲研究院(編)(1959).中國古典戲曲論著集成.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
  6. 中國戲曲研究院(編)(1959).中國古典戲曲論著集成.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
  7. 孔丘明(傳),杜預(注),孔穎達(正義)(2000).春秋左傳正義.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8. 孔尚任,王季思(注),蘇寰中(注),楊德平(注)(1982).桃花扇.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9. 方回(選評),李慶甲(集評點校)(1986).瀛奎律髓彙評.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0. 毛亨(傳),鄭玄(箋),孔穎達(疏)(2000).毛詩正義.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11. 王勃,蔣清翊(註)(1995).王子安集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2. 王璦玲(2011)。「艱危九死藎臣心,譜出新詞滿襟」─論蔣士銓劇作中所展現之忠節意識與生命情境。文與哲,18,547-598。
  13. 王闓運,馬積高(編)(1996).湘綺樓詩文集.長沙:嶽麓書社.
  14. 北京大學圖書館(編輯)(2003).不登大雅文庫珍本戲曲叢刊.北京:學苑出版社.
  15. 北京大學圖書館(編輯)(2003).不登大雅文庫珍本戲曲叢刊.北京:學苑出版社.
  16. 朱自清(2004).詩言志辨.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17. 吳梅,江巨榮(導讀)(2011).顧曲麈談.中國戲曲概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8. 李最欣(2016)。《登幽州臺歌》非陳子昂詩考論。臺州學院學報,38(1),30-35。
  19. 杜桂萍(2011)。序跋題詞與蔣士銓的戲曲創作。文藝理論研究,2011(6),81-88。
  20. 杜桂萍(2014)。抒情原則之確立與明清雜劇的文體嬗變。文學遺產,2014(6),93-104。
  21. 杜桂萍(2003)。清雜劇之研究及其戲曲史定位。文藝研究,2003(4),92-100。
  22. 沈善寶(1987).名媛詩話.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
  23. 沈德潛,霍松林(校注)(1979).說詩晬語.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24. 房玄齡(1974).晉書.北京:中華書局.
  25. 青木正兒,王古魯(譯)(1958).中國近世戲曲史.北京:作家出版社.
  26. 青木正兒著,隋樹森譯:《中國文學概說》,臺北:開明書店,1947 年。
  27. 施蟄存(1987).唐詩百話.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8. 柳惠英(2009).唐代懷古詩研究.新北:花木蘭出版社.
  29. 洪昇,徐朔方(校注)(2005).長生殿.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30. 洪興祖(1983).楚辭補注.北京:中華書局.
  31. 狩野直喜(1984)。淸朝の制度と文學。東京:みすず書房。
  32. 紀昀(2000).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
  33. 徐師曾,于北山(校點),羅根澤(校點)(1962).文體明辨序說.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34. 徐國華(2016).湯顯祖與蔣士銓.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
  35. 徐國華(2010).蔣士銓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36. 袁枚,顧學頡(校點)(1982).隨園詩話.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37. 高明,錢南揚(校注)(1980).元本琵琶記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38. 崔豹,牟華林(校箋)(2015).古今注校箋.北京:線裝書局.
  39. 張廷玉(1974).明史.北京:中華書局.
  40. 張敬(1975)。蔣士銓「藏園九種曲」析論。書目季刊,9(1),3-25。
  41. 船山全書編輯委員會(編校)(1996).船山全書.長沙:嶽麓書社.
  42. 許金榜(1994).中國戲曲文學史.北京:中國文學出版社.
  43. 陳文華(1989)。論中晚唐詠史詩的三大體式。文學遺產,1989(5),67-74。
  44. 陳尚君:〈《登幽州臺歌》獻疑〉,《東方早報》第B13版(隨筆),2014年11月23日。
  45. 陳芳(2001).乾隆時期北京劇壇研究.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
  46. 廖振富(1989)。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
  47. 熊澄宇(1988).蔣士銓劇作研究.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
  48. 趙毅衡(2013).當說者被說的時候.成都:四川文藝出版社.
  49. 趙毅衡(2013).苦惱的敘述者.成都:四川文藝出版社.
  50. 趙翼,李學穎(校點),曹光甫(校點)(1997).甌北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51. 劉學鍇(1991)。李商隱詠史詩的主要特徵及其對古代詠史詩的發展。文學遺產,1991(1),46-55。
  52. 蔣士銓,周妙中(點校)(1993).蔣士銓戲曲集.北京:中華書局.
  53. 蔣士銓,邵海清(校),李夢生(箋)(1993).忠雅堂集校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54. 鄭振鐸(1998).鄭振鐸全集.石家莊:花山文藝出版社.
  55. 蕭馳(1986).中國詩歌美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56. 蕭馳(2012).聖道與詩心.臺北: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57. 錢鍾書(2002).人生邊上的邊上.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58. 鮑照,錢仲聯(增補集說校)(1980).鮑參軍集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59. 嚴志雄(2012).錢謙益〈病榻消寒雜咏〉論釋.臺北: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