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試論八O年伐臺灣後設小說的定位:以張大春《公寓導遊》與《四喜憂國》為分析對象

并列篇名

A Study on the Position of Taiwan Metafictions of the 1980s: With Works "A Guided Tour of an Apartment Complex" and "Ci-xi's Concern on Nation" by Chang Dachun as Examples

DOI

10.29895/ATFSAS.201203.0003

作者

洪鵬程(Peng-Cheng Hung)

关键词

後設 ; 後設小說 ; 張大春 ; 後現代主義 ; meta ; metafiction ; Chang Dachun ; Postmodernism

期刊名称

新竹教育大學人文社會學報

卷期/出版年月

5卷1期(2012 / 03 / 01)

页次

63 - 86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後設小說」的出現,是後現代主義氛圍下的產物,而八O年代臺灣文壇受到如是創作手法的影響,後設小說也躋身文學場域,並且引發諸多討論,甚至是負面的批評。張大春的小說集──《公寓導遊》與《四喜憂國》,極盡所能地在小說創作過程中,將真實/虛構的二元辯證,以及作者的自覺反省,展現於小說文本,也同時質疑鄉土文學論戰以降,認為文字能反映現實的寫實主義論述,呼應後現代主義多元併陳以及去中心化的主張,並重新審視作者、作品與讀者之間的諸多複雜關係。本文試圖就張大春小說文本加以探索,並輔以帕特里莎‧渥厄(PatriciaWaugh)的後設小說理論,期能釐清「後設小說」在臺灣小說發展歷程中的存在意義與定位。

英文摘要

Metafictions, born under the atmosphere of postmodernism, prompted discussions and even negative critiques when entering Taiwan's literature field from the western world in the 1980s. In his two collections of short stories, A Guided Tour of an Apartment Complex and Ci-xi's Concern on Nation, by employing to the fullest extent the dual dialectic of reality and illusion and his personal introspection in the process of story creation, Chang Dachun questioned the realism arguments emerging after Taiwan nativist literature debates that words are able to reflect the reality as he echoed the ideas of pluralism and decentralization supported by postmodernism and re-examined the complex relations among the author, the work, and the reader. The author of this study attempted to explore the aforementioned stories lending a metafiction theory by Patricia Waugh to determine the historical meaning and position of metafictions in Taiwan novel development.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人文學綜合
社會科學 > 社會科學綜合
参考文献
  1. 陳芳明(2011)。後殖民臺灣─文學史論及其周邊。臺北:麥田出版。
    連結:
  2. 大衛‧洛吉、李維拉譯(2006)。小說的五十堂課。臺北:木馬文化。
  3. 王國安(2009)。博士論文(博士論文)。高雄,國立中山大學。
  4. 伊塔羅‧卡爾維諾、吳潛誠校譯(2007)。如果在冬夜,一個旅人。臺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
  5. 佛斯特、李文彬譯(2002)。小說面面觀。臺北:志文出版社。
  6. 帕特里莎‧渥厄、錢競譯、劉雁濱譯(1995)。後設小說:自我意識小說的理論與實踐。臺北:駱駝出版社。
  7. 張大春(2002)。公寓導遊。臺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
  8. 張大春(1988)。四喜憂國。臺北:遠流出版公司。
  9. 陳建忠、應鳳凰、邱貴芬、張頌聖、劉亮雅(2007)。臺灣小說史論。臺北:麥田出版。
  10. 黃清順(2003)。碩士論文(碩士論文)。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11. 黃錦樹(2003)。謊言或真理的技藝─當代中文小說論集,臺北:
  12. 葉石濤(1990)。走向臺灣文學。臺北:自立晚報出版社。
  13. 葉石濤(1994)。展望臺灣文學。臺北:九歌出版社。
  14. 蔡源煌(1988)。從浪漫主義到後現代主義。臺北:雅典出版社。
  15. 羅青(1989)。什麼是後現代主義。臺北:五四書店。
被引用次数
  1. 林運鴻(2018)。前衛文類的歷史軌跡:反思「台灣後現代小說」的西方根源與在地實踐。東海中文學報,35,85-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