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從王國維「境界說」發展三歷程之演析探其「戲曲意境說」之內涵

并列篇名

Discussion on Wang Guo-Wei's "Theory of Dramatic State" from the Analysis on the Three Development Courses of Wang's "Theory of State"

DOI

10.29895/ATFSAS.201209.0004

作者

黃韻如(Yun-Ju Huang)

关键词

王國維 ; 境界 ; 意境 ; 戲曲意境 ; 人間詞話 ; 宋元戲曲考 ; Wang Guo-Wei ; state ; dramatic state ; "Ren Jian Ci Hua" ; "Drama Collection of Song and Yuan Dynasties"

期刊名称

新竹教育大學人文社會學報

卷期/出版年月

5卷2期(2012 / 09 / 01)

页次

115 - 162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本文藉由演析王國維(1877-1927)「境界說」三歷程發展的主要脈絡,以追溯王國維「戲曲意境說」之思想源流,從「意與境渾-境界說-戲曲意境說」,層層揭示其理論發展的內在脈絡及豁顯其核心本質,冀圖從根本處廓清王國維「戲曲意境說」之根源。並以此為基點,深入挖掘「戲曲意境說」的美學內涵。如此,則將能確切地認識王國維「戲曲意境說」在王國維美學思想中的定位,進而思考其在戲曲意境理論史上的定位問題,以給予適當的評價。

英文摘要

This paper aims to find out the thoughts of origin of Wang Guo-Wei's (1877-1927) ”Theory of Dramatic State” based on the context of the three development courses of Wang's Theory of State”. It reveals the inner context and core nature of Wang's theory from ”mixture of meaning and state-Theory of State-Theory of Dramatic State” in hope to outline the origin of Wang's ”Theory of Dramatic State”. Based on the origin, the paper probes into the aesthetic content of the ”Theory of Dramatic State”, and pinpoints the positioning of Wang's aesthetic thoughts, so as to discuss the position of the ”Theory of Dramatic State” in history and assess its values.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人文學綜合
社會科學 > 社會科學綜合
参考文献
  1. (1980)。中國古典戲曲論著集成。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
  2. (1980)。中國古典戲曲論著集成。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
  3. 宋張玉田、蔡楨疏證(1988)。詞源疏證。臺北:學海出版社。
  4. 宋嚴羽(1972)。滄浪詩話。臺北:廣文。
  5. 明呂天成、吳書蔭校注(1994)。曲品校註。北京:中華書局。
  6. 明臧晉叔(1999)。元曲選。臺北:正中書局。
  7. 清王國維(1975)。人間詞話。臺北:河洛出版社。
  8. 清王國維(1976)。王國維先生全集初編(五)。臺北:臺灣大通。
  9. 清王國維(2005)。王國維戲曲論文集─〈宋元戲曲考及其他〉,臺北:
  10. 清況周頤(1975)。蕙風詞話。臺北:河洛出版社。
  11. 王忠閣(2005)。中國古代劇論中的「意境」說。江漢論壇,2005(10),115-117。
  12. 田根勝(2001)。明清曲論境界說的形成和發展。江西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34(1),49-54。
  13. 朱立元編(2006)。西方美學範疇史。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
  14. 李雲霞(2003)。王國維「元曲自然說」美學意涵探析。南師語教學報,1,95-109。
  15. 叔本華、石沖白譯(1997)。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北京:商務印書館。
  16. 周錫山(1983)。王國維的戲曲美學思想。戲曲研究,29,28-44。
  17. 青木正兒(1965)。中國近世戲曲史。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18. 俞為民(1987)。明清曲論中的意境論─古代戲曲理論探索之一。藝術百家,2,86-95。
  19. 唐圭璋編(1986)。詞話叢編。北京:中華書局。
  20. 康德、鄭曉芒譯(2002)。判斷力批判。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
  21. 張本楠(1992)。王國維美學思想研究。臺北:文津出版社。
  22. 郭玉雯(2001)。王國維《紅樓夢評論》與叔本華哲學。漢學研究,19(1),277-308。
  23. 陳芾、吳毓華(1992)。古典戲曲美學資料集。北京:文化藝術。
  24. 陳鴻祥(2002)。〈人間詞〉〈人間詞話〉注評。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
  25. 黃景進(2004)。意境論的形成─唐代意境論研究。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26. 葉嘉瑩(1992)。王國維及其文學批評。臺北:桂冠圖書。
  27. 葉嘉瑩(2000)。唐宋文學十七講。臺北:桂冠圖書。
  28. 劉小梅(2006)。王國維「戲曲意境說」之辨析。中央戲劇學院學報《戲劇》,2006(4),5-15。
  29. 魏遠征(2004)。論王國維對中國古典戲曲審美價值觀之矛盾─兼論中國古典戲曲的特性特徵。南陽師範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3(2),7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