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論語》「焉」字的用法探討

并列篇名

A Study on the Usage of Word "Yan" in "Analects of Confucius"

DOI

10.29895/ATFSAS.201303_6(1).0001

作者

何永清(Yong-Qing He)

关键词

《論語》 ; 「焉」字 ; 兼詞 ; 古漢語 ; 語法 ; "Analects of Confucius" ; "Yan" word ; synthetic meaning word ; the ancient Chinese ; grammar

期刊名称

新竹教育大學人文社會學報

卷期/出版年月

6卷1期(2013 / 03 / 31)

页次

1 - 20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本文自語法的觀點,探討《論語》88個「焉」字用法。研究結果,《論語》的「焉」字純粹用作語氣詞及虛化為詞尾實例不多,《論語》的「焉」字過半數是「兼詞」的用法;其次,研究的發現:先秦時期,古漢語的「焉」字已漸漸分化成熟 、語義成形,奠下今日漢語「焉」字用法的基礎。

英文摘要

This article is from the grammatical point of view, to explore the usage of the 88 ”Yan” words in ”Analects of Confucius”. ”Analects of Confucius” ”Yan” word purely as a modal particle and virtual into the endings are few clear examples, the The Analects ”Yan” word more than half of a half of ”usage of the word”; Secondly, the study found that: ”Yan” word of the ancient Chinese have gradually differentiation and maturation of semantic forming laying today Chinese ”Yan” word usage.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人文學綜合
社會科學 > 社會科學綜合
参考文献
  1. 三國何晏集解、宋邢昺疏(1981)。論語注疏。臺北:藝文印書館。
  2. 宋朱熹(1991)。四書章句集注。臺北:學海出版社。
  3. 漢許慎、清段玉裁注(1980)。說文解字。臺北:南嶽出版社。
  4.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古代漢語研究室(2001)。古代漢語虛詞詞典。北京:商務印書館。
  5. 王、力、岑麒祥、林燾、戴澧、唐作藩、蔣紹愚、張萬起(2006)。古漢語常用字字典。北京:商務印書館。
  6. 王力(2002)。古代漢語常識。北京:商務印書館。
  7. 王政白(2002)。古漢語虛詞詞典。合肥:黃山書社。
  8. 王海棼(2002)。古代漢語簡明讀本。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9. 王熙元(1988)。論語通釋。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10. 左松超(2003)。文言語法綱要。臺北:五南圖書。
  11. 朱城(2010)。古代漢語專題教程。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12. 朱振家(2010)。古代漢語。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3. 何永清(2001)。文法與修辭。臺北:三民書局。
  14. 何玉蘭(2006)。《論語》「焉」字語境與詞義關係探討。語文學刊(高教版),2006(9),115-117。
  15. 何容、王熙元(1981)。重編國語辭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16. 何淑貞(1985)。古漢語特殊語法研究。臺北:學海出版社。
  17. 余家驥(2001)。古代漢語常用字彙釋。呼和浩特:內蒙古人民出版社。
  18. 呂叔湘(1984)。文言虛字。臺北:臺灣開明書店。
  19. 李科第(2001)。漢語虛詞辭典。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
  20. 李國英、李運富(2010)。古代漢語教程。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21. 李運益(1993)。論語詞典。重慶:西南師範大學出版社。
  22. 周及徐(2009)。新編古代漢語。北京:中華書局。
  23. 周何、邱德修(1993)。國語活用辭典。臺北:五南圖書。
  24. 姜寶琦(1996)。古代漢語兼詞嬗變論析。雲南教育學院學報,12(1),33-38。
  25. 施向東、冉啟斌(2010)。古代漢語基礎。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26. 胡安順、郭芹納(2009)。古代漢語。北京:中華書局。
  27. 胡頌平(1984)。胡適之先生晚年談話錄。臺北:聯經。
  28. 胡齊臨(2009)。論語真義。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9. 倪志僩(1981)。論孟虛字集釋。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30. 孫實(1979)。我該知道的虛字。臺北:名人出版社。
  31. 徐中舒(1988)。漢語大字典。武漢:湖北辭書出版社。
  32. 荊貴生(2011)。古代漢語。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
  33. 馬漢麟(2004)。馬漢麟古代漢語講義。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
  34. 張雙棣、張聯榮、宋紹年、耿振生(2002)。古代漢語知識教程。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35. 許世瑛(1978)。論語二十篇句法研究。臺北:臺灣開明書店。
  36. 許世瑛(1978)。常用虛字用法淺釋。臺北:復興書局。
  37. 陳霞村(1995)。古代漢語虛詞類解。臺北:建宏出版社。
  38. 馮巍(2003)。《論語》「焉」字解。瀋陽教育學院學報,5(3),48-50。
  39. 楊伯峻(1999)。論語譯注。臺北:五南圖書。
  40. 楊劍橋(2010)。古漢語語法講義。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41. 楊樹達(1977)。詞詮。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42. 解惠全、徐朝華、王延棟、鄧宗榮、高維國、季紹德(2009)。古漢語讀本。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
  43. 解惠全、崔永琳、鄭天一(2008)。古書虛詞通解。北京:中華書局。
  44. 趙廣成(1978)。文言虛詞例解。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
  45. 劉世明、張豔存(2008)。淺說《論語》「未知,焉得仁」。文教資料,2008(1),8-9。
  46. 劉慶俄(2002)。古漢語速成讀本。北京:中華書局。
  47. 錢穆(2008)。論語新解。臺北:東大圖書。
  48. 謝冰瑩、李鍌、劉正浩、邱燮友、賴炎元、陳滿銘(1993)。新譯四書讀本。臺北:三民書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