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誠齋詠物詩的師古新變

并列篇名

The Innovation and Retrospect of Tzan Zai's Existential Poetry

DOI

10.29895/ATFSAS.201303_6(1).0003

作者

黃子馨(Tzu-Hsin Huang)

关键词

楊萬里 ; 詠物詩 ; 新變 ; 師古 ; Young Wan Li ; Existential Poetry ; Innovation ; Retrospect

期刊名称

新竹教育大學人文社會學報

卷期/出版年月

6卷1期(2013 / 03 / 31)

页次

49 - 90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詠物是中國文學上一個很重要的詩類。它的起源很早,早在《詩經》、《楚辭》中已見其身影,唐代開始進入成熟期,及至宋代已達全盛時期。其中,「南宋中興詩人之一」的楊萬里對於詠物體裁,可說是情有獨鍾。以其現存4000多首的詩作而言,僅用題目標明詠物的就佔十分之一強,約450首左右,無論從其數量、質量上來看,都足以堪稱詠物大家,其影響力是不容小覷的。今筆者不揣孤陋,針對誠齋詠物的師古、新變兩方面,進行深入探析,盼能更清楚、更全面的呈現誠齋詠物詩的特色與價值。

英文摘要

Existential Poetry is a very significant type of poetry in classic Chinese literature. It has an early origin which it first appeared in Shi Jin, Tswu Tse. This type of Poetry matured in Tang Dynasty and further reached its peak in Song Dynasty. As one of the four central poets in South Song Dynasty, Young Wan Li was very fond of writing poetry pieces which related to an existential theme. There are about 450 poems with titles containing an existential theme written by Young Wan Li which is one tenth of the approximate 4000 recorded poems. The sheer volume and substance of his poetry made Young Wan Li a master of the existential poetry whose works had a lasting effect. The author is hereby humbly focusing and analyzing the preservation of the tradition and the acceptance of the new in Young Wan Li's poetry work in attempting to present a clear and comprehensive characteristic and value of Young Wan Li's Existential Poetry.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人文學綜合
社會科學 > 社會科學綜合
参考文献
  1. (1985)。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2. (1986)。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3. (1998)。全宋詩。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4. (1985)。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5. (1974)。筆記小說大觀。台北:新興書局。
  6. (1998)。全宋詩。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7. 元脫脫(2004)。宋史。北京:中華書局。
  8. 北齊顏之推、趙曦明注(1973)。顏氏家訓注。台北:藝文出版社。
  9. 宋周密、孔凡禮點校(2010)。浩然齋雅談。北京:中華書局。
  10. 宋胡仔(1985)。苕溪漁隱叢話‧前集。北京:中華書局。
  11. 宋陸游、錢仲聯校注(1985)。劍南詩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2. 宋楊萬里、王琦珍整理(2006)。楊萬里詩文集。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
  13. 宋楊萬里、辛更儒箋校(2007)。楊萬里集箋校。北京:中華書局。
  14. 宋蘇軾、清王文誥輯注、孔凡禮點校(1999)。蘇軾詩集。北京:中華書局。
  15. 周左丘明、楊伯峻注(1993)。春秋左傳注。台北:洪葉文化。
  16. 明楊慎、王仲鏞箋證(1987)。升庵詩話箋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7. 南朝宋劉義慶編、劉正浩注譯、邱燮友注譯、陳滿銘注譯、許錟輝注譯、黃俊郎注譯(2003)。新譯世說新語。台北:三民書局。
  18. 南朝梁沈約(2004)。宋書。北京:中華書局。
  19. 南朝梁劉勰、周振甫譯(2010)。文心雕龍今譯。北京:中華書局。
  20. 南朝梁鍾嶸、徐達譯注(2008)。詩品全譯。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
  21. 唐張彥遠(1985)。歷代名畫記。北京:中華書局。
  22. 清王士禎(1976)。帶經堂詩話。台北:清流出版社。
  23. 清俞琰輯、易縉雲註、孫奮揚註(1985)。歷代詠物詩選。台北:廣文出版社。
  24. 清清聖祖(1968)。廣群芳譜。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25. 清陳衍(1961)。石遺室詩話。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26. 漢班固、唐顏師古注(2007)。漢書。北京:中華書局。
  27. 丁福保編(1999)。清詩話。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8. 丁福保編(1999)。清詩話。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9. 丁福保輯(2001)。歷代詩話續編。北京:中華書局。
  30. 丁福保輯(2001)。歷代詩話續編。北京:中華書局。
  31. 王根林校點(1999)。漢魏六朝筆記小說大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32. 石韶華(2007)。淺論楊萬里詠物的藝術特色─以知常州至廣東期間詩作為主。大同技術學院學報,17,41-71。
  33. 朱光潛(1994)。文藝心理學。台北:台灣開明書局。
  34. 何文煥輯(2001)。歷代詩話。北京:中華書局。
  35. 何文煥輯(2001)。歷代詩話。北京:中華書局。
  36. 何文煥輯(2001)。歷代詩話。北京:中華書局。
  37. 宋皓琨(2007)。句揣物形雖有跡,筆鑱天巧獨無痕─杜甫與楊萬里詠物詩的比較分析。杜甫研究學刊,2007(2),15-19。
  38. 李學勤編(1999)。十三經注疏。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39. 周維德集校(2005)。全明詩話。濟南:齊魯書社。
  40. 張高評(1990)。宋詩之傳承與開拓。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41. 彭定求編(2003)。全唐詩。北京:中華書局。
  42. 智崇居士(2005)。圓覺經現代直解。台北:圓覺文教。
  43. 黃永武(1979)。詠物詩的評價標準。古典文學,台北:
  44. 錢鍾書、周振甫編、冀勤編(1995)。談藝錄導讀。台北:洪葉文化。
  45. 嚴可均輯(1999)。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北京:中華書局。
  46. 續修四庫全書編纂委員會編(2002)。續修四庫全書。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47. 續修四庫全書編纂委員會編(2002)。續修四庫全書。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48. 續修四庫全書編纂委員會編(2002)。續修四庫全書。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49. 續修四庫全書編纂委員會編(2002)。續修四庫全書。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