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賦改編爲超文本文學之嘗試-以尤侗〈七釋〉爲例

并列篇名

Interdisciplinary Merging of Fu and Hypertext Literature: A Try on You Tong's <||>Qi Shi<||>

DOI

10.30114/CGJHSS.200804.0005

作者

游適宏(Shih-Hung You)

关键词

賦 ; 數位文學 ; 超文本 ; 七釋 ; Fu ; hypertext ; Qi-Shi

期刊名称

長庚人文社會學報

卷期/出版年月

1卷1期(2008 / 04 / 01)

页次

109 - 127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傳播媒介已從「口語傳播媒介」、「書寫傳播媒介」發展到現今的「電子傳播媒介」,在書面文學不敵影視文化、古典文學「門前冷落車馬稀」的今日,將古代作品「通電上網」,改編成「超文本文學」(hypertext literature),其實是可以吸引讀者的目光,甚至喚起讀者索讀原始文本的興趣。本文先從四個方面探討賦改編爲「超文本文學」的可能性:(1)賦是語言藝術的先驅;(2)賦有「非線性(non-linear)閱讀」的特性;(3)賦有「空間藝術」的傾向;(4)賦有濃厚的遊戲性質。同時,本文選擇清代尤侗的〈七釋〉,做爲將古代賦篇改編爲「超文本」的實驗對象。

英文摘要

The medium have developed from oral and written medium to electronic medium. Nowadays people seldom read classical literature, and written literature hardly can compare with movies and television programs. If the works of ancient literature can be changed into hypertext literature, they certainly can become more appealing to the general readers.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possibility of adapting Fu for hypertext literature from four aspects: 1, Fu is the pioneer of literary language; 2, Fu has the characteristic of <||>non-linear reading<||>; 3, Fu has the proclivities of space art; 4, Fu is similar to language game. And this study chooses You Tong's <||>Qi Shi<||> as the subject of analysis.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人文學綜合
醫藥衛生 > 社會醫學
社會科學 > 心理學
参考文献
  1. (1986)。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2. 江昭青︰〈成大網站添聲色,國文「動」起來〉,《中國時報》C4 版,2005年11 月9 日。
  3. 李順興(1998) ,〈觀望存疑或一「網」打盡─ 網路文學的定義問題〉,http://benz.nchu.edu.tw/~sslee/papers/hyp-def2.htm。
  4. 東漢班固(1984)。漢書。台北:宏業書局。
  5. 梁劉勰(1988)。文心雕龍。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6. 王桂亭(2002)。電子超文本:意義與闡釋的敞開。吉首大學學報,23(1)
  7. 朱光潛(1985)。詩論。台北:正中書局。
  8. 余我(1995)。中國古典文學評介。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9. 李德儒(2007)。網雅吟選:網路古典詩詞雅集徵詩活動精選集。台北:萬卷樓圖書公司。
  10. 李澤厚(1986)。美的歷程。台北:蒲公英出版社。
  11. 林淇瀁(2000)。流動的繆斯:台灣網路文學生態初探。解嚴以來台灣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
  12. 南帆編(2002)。文學理論新讀本。杭州:浙江文藝出版社。
  13. 胡壯麟(2004)。口述‧讀寫‧超文本─談語言與感知方式關係的演變。外語電化教學,100
  14. 胡懷琛(1958)。中國文學史。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15. 尉天驕(1987)。恐龍的笨拙─對李澤厚論漢賦的不同意見。南京大學研究生學報,1987(1)
  16. 張伯偉(2005)。全唐五代詩格彙考。南京:鳳凰出版社。
  17. 張政偉(2002)。文學「惘」路:對網路文學前景的憂慮。主題文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
  18. 程章燦(2005)。賦學論叢。北京:中華書局。
  19. 須文蔚(2003)。台灣數位文學論。台北:二魚文化事業公司。
  20. 須文蔚(2001)。網路新詩紀:詩路2000 年詩選。台北:未來書城。
  21. 須文蔚(2002)。詩次元:詩路2001 網路詩選。台北:河童出版社。
  22. 黃鳴奮(2002)。超文本:科技與人文的薈萃。吉首大學學報,23(1)
  23. 楊大春(1997)。後結構主義。台北:揚智文化事業公司。
  24. 萬光治(1989)。漢賦通論。成都:巴蜀書社。
  25. 詹杭倫、李立信、廖國棟(2005)。唐宋賦學新探。台北:萬卷樓圖書公司。
  26. 歐陽友權(2004)。數字化語境中的文學嬗變。理論與創作,3
  27. 歐陽友權(2003)。網絡文學論綱。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28. 鄭明萱(1997)。多向文本。台北:揚智文化公司。
  29. 簡宗梧(1998)。生鏽的文學主環─賦。國文天地,14(6)
  30. 簡宗梧(1993)。漢賦史論。台北:東大圖書公司。
  31. 簡宗梧(2000)。論漢賦的遊戲性質。第三屆《漢代文學與思想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32. 簡宗梧(1980)。漢賦源流與價值之商榷。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33. 簡宗梧(1998)。賦與駢文。台北:台灣書店。
  34. 簡宗梧(2003)。賦之今昔。重慶工商大學學報,20(1)
  35. 蘇紹連(2005)。從真紙到電紙的詩旅─我的超文本詩作。乾坤詩刊
  36. 蘇雪林(1970)。中國文學史。台中:光啟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