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豔與異的續衍辯證:清代文言小說“蒲派”與“紀派”的綺想世界-以《螢窗異草》爲主的討論

并列篇名

A Continuous Debate of <||>Yan<||> (lust) and <||>Yi<||> (oddity) -A discussion of <||>Ying Chuang Yi Chao<||>, a Novel of Puian of Ching Dynasty

DOI

10.30114/CGJHSS.200804.0006

作者

高桂惠(Kuei-Hui Kao)

关键词

螢窗異草 ; 艷異 ; 衍古性 ; 蒲派 ; 紀派 ; Ying Chuang Yi Chao ; Yan lust ; Yi oddity ; Liao Zhai Zhi Yi

期刊名称

長庚人文社會學報

卷期/出版年月

1卷1期(2008 / 04 / 01)

页次

129 - 165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本文聚焦「蒲派」續書代表作《螢窗異草》爲觀察重點,作爲《聊齋誌異》「嗣音」的《螢窗異草》究竟如何藉續衍表明其文化選擇。從「香豔千古」的「艷/異」之衍古性切入,探究面對清代文言小說的歷史處境,《螢窗異草》的書寫究竟意味著什麼?這在以簡約爲美,著重「實錄」態度,主張「著書者筆」的「紀派」筆記小說作家的創作觀中,爲何難以認同?可作爲考察清代文言小說「蒲派」、「紀派」文化選擇的諸多思考。本文從性文化的話語檢視與情文化的深層結構,試圖探索不同傳統在清代的文化處境,尤其是故事透過敘述與講評形成一個意義的共構關係,說故事的效力與詮釋之間對整體文化生態各自表達出什麼立場與感受?清代典型的「蒲派」續書《螢窗異草》作爲《聊齋誌異》「知(嗣)音」之作,以泛化的筆法來「衍古」、「啟蒙」,充滿了文化重構的意涵。《螢窗異草》的綺想世界,透過性文化與情文化的書寫,既掀起了「冒道」的經典意圖,也不斷回應「香豔」的文化特質。

英文摘要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discussing <||>Ying Cunag Yi Chao<||> (YCYC), a representative novel of Puian. As a continuous topic of <||>Liao Zhai Zhi Yi<||>, it makes us wonder how YCYC chooses its cultural perspectives to become a continuous novel? Inheriting the character of lust and oddity from the ancient novel, and from the historical background of Ching dynasty, what does YCYC meant to the readers? Why the other theory of novel, Chiian, who favors simplicity and fact reporting does not agree with YCYC? The author of this article compared the considerations of cultural choice of Puian and Chiian, explained their view points of sex and love, and described the co-relation of story telling and writer's commentary which co-exited in the two novels, in hope to understand how the different novel theories affect the cultural atmospheres of Ching dynasty.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人文學綜合
醫藥衛生 > 社會醫學
社會科學 > 心理學
参考文献
  1. 清長白浩歌子(2005)。螢窗異草。重慶:重慶出版社。
  2. 清蒲松齡(1991)。聊齋誌異。台北:里仁書局。
  3. 丁錫根(1996)。中國歷代小說序跋集。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4. 王愛華(2004)。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
  5. 代智敏(2006)。從《豔異編》《廣豔異編》看明代中晚期小說審美觀念的發展。文學研究,2006(2)
  6. 朱一玄編(2006)。聊齋誌異資料匯編。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
  7. 李峰(2002)。也談《螢窗異草》之成書年代及作者。鹽城師范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2(3)
  8. 法碧恩.卡斯塔─洛札茲、林長杰譯(2002)。調情的歷史。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9. 袁世碩(1988)。蒲松齡事跡著述新考。濟南:齊魯書社。
  10. 高友工(1998)。試論中國藝術精神(上)。九州學刊,2(2)
  11. 高桂惠(2006)。明清小說遊戲觀的辯證─以《十二樓》、《照世盃》為起點的討論。國科會中文學門90-94 年研究成果發表會
  12. 高桂惠(2007)。驚悚、怪誕、另類閒賞─《醉茶志怪》中「他者」的在場。東西思想文化傳統中的『自我』與『他者』」學術研討會
  13. 陳文新(2002)。文言小說審美發展史。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
  14. 陳國軍(2006)。明代志怪傳奇小說研究。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
  15. 陳葆文(2005)。聊齋誌異癡狂士人類型析論。台北:里仁書局。
  16. 劉苑如(2002)。身體.性別.階級─六朝志怪的常異論述與小說美學。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17. 劉燕萍(2006)。古典小說論稿─神話.心理.怪誕。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18. 蔡春華(2004)。中日異物婚戀故事的產生及其類型。天中學刊,19(6)
  19. 魯迅(2004)。中國小說史略。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 戴不凡(1980)。小說聞見錄。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21. 薛洪勣(1998)。傳奇小說史。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
被引用次数
  1. 陳木青(2019)。虛實之間-論王韜《淞隱漫錄》的夢境與幻境。國文學誌,37&38,169-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