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老子》有無觀之哲學新解

并列篇名

A Philosophical New Interpretation of Laozi's Views on You and Wu

DOI

10.30114/CGJHSS.200810.0007

作者

林建德(Chien-Te Lin)

关键词

老子 ; 道 ; 有無 ; 推天道以明人事 ; You ; Wu ; Vertical aspect ; Horizontal aspect ; Change of Tian Dao ; Dialectic of human value

期刊名称

長庚人文社會學報

卷期/出版年月

1卷2期(2008 / 10 / 01)

页次

357 - 388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老子》首章云道不可說,但卻標示出有無兩者,作爲孕育天地萬物的本始;因此《老子》思想,可說是要從有無的對演中,揭示其中玄妙深奧的道理。本文重新審視《老子》有無出現的脈絡,分析出兩種詮解的進路,一是從縱貫面來看,以無作爲有存在的基礎,從無生有,到生起天下萬物,進而關聯到推天道以明人事的哲學思維。而從橫切面來談,此有無可代表世間相反相成、對立統一及消長變化的現象。而此泛指一切的有無,其縱橫兩面實可交錯並觀;即天道與人道雖是直縱的關係,但就天道之兩兩變化與人事的兩兩辯證而言,此兩兩變化、辯證乃是就橫向來看,以此顯示《老子》重要的哲學見解-從天道自然的兩兩變化,來推演人事價值的兩兩辯證。如此,《老子》以有無所延伸而出的各種對反觀點,不只表達《老子》的宇宙觀、世界觀,同時也顯示出人立身行事的價值觀。

英文摘要

Although Laozi's Dao is unspeakable, in the Chapter One it suggests you and wu to be the initiation of everything in this world. Laozi's Philosophy, therefore, seems to reveal the profound Dao via the relation of you and wu. This essay points out two ways to access you and wu. First, the most basic foundation is wu, followed by you and then everything else appears in this world; this can be viewed as vertical aspect. And this vertical aspect seems relevant to Laozi's philosophical thinking of inferring human value from Tian Dao. Second, from the horizontal aspect, Laozi seems to view you and wu as representatives to describe the opposition, union, and vicissitude of the duality of this world. Once we interlace the vertical and horizontal aspects, we can say Laozi uses the terms of you and wu to present its philosophy of inferring the dialectics of human value from the permanent change of Tian Dao. Thus, Laozi's viewpoint of you and wu not only reveals its cosmology but also its views on value.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人文學綜合
醫藥衛生 > 社會醫學
社會科學 > 心理學
参考文献
  1. 許雅棠(2003)。無以取有─《帛書老子》政治思想試說。政治科學論叢,18,171-190。
    連結:
  2. 清紀昀(1999)。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經部‧經部一‧易類一。海口:海南出版社。
  3. 魏王弼、袁保新導讀(1997)。老子。臺北:金楓出版社。
  4. 王中江(2001)。道家形而上學。北京:新華書店。
  5. 王邦雄(1993)。生命的大智慧:《老子》的現代解讀。臺北:漢光文化。
  6. 王博(1993)。老子思想的史官特色。臺北:文津出版社。
  7. 任繼愈(1998)。中國哲學史的里程碑─老子的「無」。道家文化研究‧第14輯,北京:
  8. 成中英(1985)。中國哲學範疇集。北京:人民出版社。
  9. 朱伯崑(1998)。老莊哲學中有無範疇的再探討─兼評馮友蘭先生的有無觀。道家文化研究‧第十四輯,北京:
  10. 牟宗三(1992)。中國哲學十九講。臺北:聯經出版社。
  11. 何寧(1998)。淮南子集釋。北京:中華書局。
  12. 吳汝鈞(1998)。老莊哲學的現代析論。臺北:文津出版社。
  13. 胡適(1987)。中國哲學史大綱‧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14. 唐君毅(1966)。中國哲學原論‧上。香港:人生書局。
  15. 哲學硏究編輯部編(1959)。老子哲學討論集。臺北:中華書局。
  16. 袁保新(1998)。老子哲學之詮釋與重建。臺北:文津書局。
  17. 張岱年(1982)。中國哲學大綱。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8. 陳鼓應(2003)。道家易學建構。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19. 陳鼓應(1995)。老莊新論。臺北:五南出版社。
  20. 陳鼓應(2003)。老子今註今譯。北京:商務印書館。
  21. 陳鼓應(1994)。易傳與道家思想。臺北:商務印書館。
  22. 湯用彤(2005)。魏晉玄學論稿。上海:古籍出版社。
  23. 馮友蘭(1983)。中國哲學史新編(二)。北京:人民出版社。
  24. 熊鐵基(1995)。中國老學史。福建:福建人民出版社。
  25. 劉笑敢(1997)。老子:年代新考與思想新詮。臺北:東大出版社。
  26. 劉笑敢(2006)。老子古今:五種對勘與析評引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7. 劉福增(1999)。老子哲學新論。臺北:東大出版社。
  28. 魏元珪(1996)。老子思想體系探索‧上。臺北:新文豐出版社。
  29. 嚴靈峰(1959)。老莊研究。香港:亞洲出版社。
  30. 嚴靈峰(1996)。老子研讀須知。臺北:正中書局。
被引用次数
  1. 陳滿銘(2016)。論《老子》「二生三」的螺旋互動─以「○一二多」、「DNA」雙螺旋系統作對應、統合觀察。高雄師大國文學報,23,1-30。
  2. 陳紹慈(2014)。以考古實物探討「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之具體指涉。臺北大學中文學報,15,105-130。
  3. 林之鼎(2021)。以「基督徒哲學」會通對終極真實之表述芻議社會多元與合一。哲學與文化,48(11),127-143。
  4. (2011)。道與空性─《老子》與《中論》之對反詞組暨其運思模式之哲學比較。揭諦學刊,21,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