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臺灣登鸞降筆賦初探-以《全臺賦》及其影像集爲範圍

并列篇名

The Preliminary Study of the Flying Phoenix Rhapsodies in Taiwan: A Case Study of Complete Works of Rhyme-Prose (fu) of Taiwan and Photographic Copies of Original Work of Publications (Part Ⅰ and Ⅱ)

DOI

10.30114/CGJHSS.201010.0003

作者

簡宗梧(Tsung-Wu Chien)

关键词

臺灣賦 ; 鸞書賦 ; 全臺賦 ; 全臺賦影像集 ; the Flying Phoenix Rhapsodies ; Spirit-Writing ; Deng Luan Fu ; Taiwan Fu ; Complete Works of Rhyme-Prose fu of Taiwan ; Photographic Copies of Original Work of Publications

期刊名称

長庚人文社會學報

卷期/出版年月

3卷2期(2010 / 10 / 01)

页次

275 - 302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本文是以《全台賦》及其影像集所載鸞書賦的文本爲範圍,做賦體文學的研究。先考察臺灣出現鸞書賦之時代背景,探討臺灣鸞堂何以在1896至1902年之間,有此體制大量的產生?分析1915年以後鸞堂賦產生的變化,推敲其變化的可能原因。接著爲今見臺灣鸞書賦的主題內容予以分類,並討論出現其主題內容的背景因素;然後作形式結構的歸納,將降筆神仙與鸞書風格作綜合之考察,以瞭解臺灣鸞書賦的特色。

英文摘要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lying Phoenix Rhapsodies (Spirit-writing, planchette, Deng Luan Fu, or Luan Shu Fu) in Complete Works of Rhyme-Prose(fu) of Taiwan (《全台賦》) and Photographic Copies of Original Work of Publications (Part Ⅰ and Ⅱ) (《全台賦影像集》(上)、(下)). This paper addresses the following issues: Why the Flying Phoenix Rhapsodies mushroomed from 1896 to 1902? What might be the major causes of the changes in Flying Phoenix Rhapsodies after 1915? To recognize their characteristics, there are three perspectives we adopt: first, we classify the Flying Phoenix Rhapsodies by subjects and illustrate their socio-political backgrounds. Second, we categorize some of their forms and structure shown in the works. Third, we investigate the styles appearing in the Flying Phoenix Rhapsodies, which might reveal the distinctive characteristics the descending deities (降筆神仙) have. Through all these descriptions of the changes due to the socio-political backgrounds, subjects, forms, structures, and styles, readers will get a full view of the Flying Phoenix Rhapsodies of Taiwan.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人文學綜合
醫藥衛生 > 社會醫學
社會科學 > 心理學
参考文献
  1. 清•李元度,《賦學正鵠》,清同治癸酉年,爽溪書院校栞本。
  2. 清•顧南雅,《律賦必以集》,清道光壬午年重刊本。
  3. 宋鄭起潛(1981)。聲律關鍵。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
  4. 王世慶(1986)。日據初期臺灣之降筆會與戒煙運動。臺灣文獻,37(4),111-152。
  5. 王志宇(1997)。臺灣的恩主公信仰:儒宗神教與飛鸞勸化。臺北市:文津出版社。
  6. 王見川(1995)。清末日據初期臺灣的「鸞堂」─兼論「儒宗神教」的形成。臺北文獻,直字112,49-83。
  7. 王見川、李世偉(1999)。臺灣的宗教與文化。臺北縣:博揚文化事業公司。
  8. 何沛雄(1982)。賦話六種。香港:三聯書店。
  9. 宋光宇(1994)。清代臺灣的善書與善堂。民間信仰與中國文化:國際研討會論文集,臺北市:
  10. 宋光宇(1994)。臺灣的善書及其社會文化意義。第一屆臺灣本土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市:
  11. 李世偉(2008)。臺灣佛教、儒教與民間信仰。臺北縣:博揚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12. 李世偉(1999)。日據時代臺灣儒教的結社與活動。臺北市:文津出版社。
  13. 李世偉(2002)。臺灣宗教閱覽。臺北縣:博揚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14. 李世偉(1997)。日治時期臺灣的宣講勸告。臺北文獻,直字119,111-135。
  15. 李亦園(1978)。信仰與文化。臺北市:巨流圖書公司。
  16. 李豐楙、朱榮貴(1999)。儀式、廟會與社區。臺北市: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17. 李騰嶽(1953)。鴉片在臺灣與降筆會的解烟運動。文獻專刊,4(3、4),15-19。
  18. 林永根(1985)。鸞門暨臺灣聖堂著作之善書經懺考。臺中市:聖德雜誌社。
  19. 張家麟(2009)。當代臺灣宗教發展。臺北:蘭臺出版社。
  20. 許俊雅(2006)。全臺賦影像集。臺南市:國家臺灣文學館籌備處。
  21. 許俊雅(2006)。全臺賦影像集。臺南市:國家臺灣文學館籌備處。
  22. 許俊雅、吳福助(2006)。全臺賦。臺南市:國家臺灣文學館籌備處。
  23. 黃秀政(1979)。清代臺灣的分類械鬥事件。國立中興大學文史學報,9,117-153。
  24. 黃叔儆(1958)。臺海使槎錄。臺北市:臺灣銀行。
  25. 廖風德(1996)。臺灣史探索。臺北市:學生書局。
  26. 廖風德(1990)。清代之噶瑪蘭。臺北市:正中書局。
  27. 臺灣省文獻委員會編(1972)。臺灣省通志。臺北市:眾文圖書公司。
  28. 鄭志明(1988)。臺灣民間宗教論集。臺北市:臺灣學生書局。
  29. 鄭志明(1990)。臺灣現階段民間鸞書的文學形式。漢學研究,6(1),701-718。
  30. 鄭志明(1998)。臺灣新興宗教現象─扶乩鸞篇。嘉義縣:南華管理學院。
  31. 鍾雲鶯(1999)。臺灣扶鸞詩初探──種民間創作的考察。臺北文獻,直字128,67-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