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從歷史看撒奇萊雅族的民族關係

并列篇名

A Historic Inquiry into the Ethnic Relations of the Sakiazya People

DOI

10.29910/TJIS.200912.0007

作者

陳俊男(Mayaw Kilang)

关键词

撒奇萊雅族 ; Sakizaya ; 民族關係 ; 正名運動 ; Sakizaya ; ethnic relations ; Name-rectification Movement

期刊名称

台灣原住民族研究季刊

卷期/出版年月

2卷4期(2009 / 12 / 01)

页次

163 - 189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撒奇萊雅族的神話故事,說明與阿美族係出同源,但卻與阿美族的神話故事結果不同。北部阿美族認為在其登陸於奇萊平原定居時,撒奇萊雅族就已經存在於平原上。從考古資料顯示,奇萊平原至少存在著兩個不同的文化。歷史文獻上記載,荷蘭人與撒奇萊雅族曾經接觸過,西班牙文獻還記錄著撒奇萊雅族有自己的語言,也會使用巴賽語。撒奇萊雅族曾與宜蘭遷徙而來的Tarraboan人接壤,並與加禮宛人一同與清軍作戰,漢文獻稱為「加禮宛事件」。在事件中,撒奇萊雅族與阿美族的七腳川社處於敵對狀態,到了日治時期的七腳川事件,撒奇萊雅族反而幫助日軍攻打七腳川社。加禮宛事件後,大部分族人遷往阿美族聚落居住,受阿美族文化影響甚深,但仍保留有與阿美族相異的文化特色,語言以及建築型態可以明顯觀察其差異。從日治時代,撒奇萊雅族被歸類在阿美族之下,雖然文化上有些差異,但撒奇萊雅族仍認為是阿美族下的特殊人群。隨著原住民正名運動的興起,讓撒奇萊雅族也開始提出正名的訴求,最後能夠正名成功,關鍵在於阿美族的認可。撒奇萊雅族早期與阿美族以外之民族,特別是由台灣北部南下至東部的人群,互動上顯得熱絡。加禮宛事件的發生,原先多方位的民族關係,急遽的朝阿美族傾斜。

英文摘要

While legends of the Sakizaya People attest that they share the same origin with the Amis People, Northern Amis would avow that the Sakizaya had already resided in the plains when their ancestors landed at Hualien plains. In the past, the Sakizaya had joined the Kalyawan in the fights against the Qing, known as the ”Kalyawan Event,” where the Sakizaya and the Cikasoan Amis were pitted against each other. During Japanese the rule, however, the Sakizaya came to the Cikasoan's rescue against the Japanese. After the Kalyawan Event, most of the Sakizaya moved to the Ami tribal villages. Having had lived under Ami cultural influence, the Sakizaya still retain their distinctive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for self- preservation against the Amis, particularly linguistic and architectural ones. During the Japanese rule, the Sakizaya was classified under the Amis. As the Indigenous Name-rectification Movement came to its existence, the Sakizaya begun to ask for their name returned with Amis' endorsement.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人類學及族群研究
参考文献
  1. 移川子之藏、宮本延人、馬淵東一。1935。《台灣高砂族系統所屬の研究》。台北:台北帝國大學土俗人種學研究室
  2. Alvarez, José María.、李毓中譯(2006)。詳盡的台灣史地。南投:國史館台灣文獻館。
  3. Borao, José E.,Heyns, Pol,Gómez, Carlos,Nisce, Anna Maria Zandueta(2001).Spaniards in Taiwan.Taipei:SMC Publishing Inc..
  4. Borao, José E.,Heyns, Pol,Gómez, Carlos,Nisce, Anna Maria Zandueta(2002).Spaniards in Taiwan.Taipei:SMC Publishing Inc..
  5. 中村校志(1997)。荷蘭時代台灣史研究上卷概說.產業。台北:稻香出版社。
  6. 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1968)。清季申報台灣紀事輯錄。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7. 台灣總督府臨時台灣舊慣調查會、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編譯(2007)。台灣總督府臨時台灣舊慣調查會蕃族調查報告書第一冊第一編阿美族南勢蕃第二編阿美族馬蘭社第三編卑南族卑南社。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8. 台灣總督府警察署編、陳金田譯(1997)。日治時期原住民行政志稿。南投:台灣省文獻會。
  9. 吳贊誠(1966)。吳光祿使閩奏稿選錄。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10. 李壬癸(1992)。中國語文台灣南島語言的語音符號系統。台北:教育部。
  11. 李毓中(2006)。西班牙人在台灣。南投:國史館台灣文獻館。
  12. 周鍾瑄(1993)。諸羅縣志。南投:台灣省文獻會。
  13. 林修澈(2006)。Sakizaya 族的民族認定。台北市: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
  14. 胡傳(1993)。台東州采訪冊。南投:台灣省文獻會。
  15. 陳正祥(1993)。台灣地誌。台北:南天書局。
  16. 陳秀珠、陳俊男(2008)。行政院原民會文化園區委託行政院原民會文化園區委託,屏東:行政院原民會文化園區。
  17. 詹素娟(1998)。台北,台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研究所。
  18. 廖守臣(1977)。泰雅族東賽德克群的部落遷徙與分佈(上)。中研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44,61-206。
  19. 劉益昌(2004)。台閩地區考古遺址─宜蘭縣、花蓮縣。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20. 劉益昌(2002)。台灣原住民史─史前篇。南投:國史館台灣文獻館。
  21. 龜井孝編、河野六郎編、千野榮一編(1989)。言語學大辭典。東京:三省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