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原住民對族群社會福利的經驗認知與發展期待

并列篇名

The Cognizance and Expectations of Ethnic Welfare Policy toward Indigenous People

DOI

10.29910/TJIS.201112.0004

作者

詹宜璋(Yi-Chang Chan)

关键词

族群福利政策 ; 能力建構 ; 拉近差距 ; 主體性 ; 增權 ; ethnic welfare policy ; capacity-building ; closing thegap ; autonomy ; empowerment

期刊名称

台灣原住民族研究季刊

卷期/出版年月

4卷4期(2011 / 12 / 01)

页次

85 - 107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劣勢情境」是大多數研究對原住民族現況之共同結論,強調相關資源與權力更公平之分配固然重要,有關原住民族之福利狀態與政策措施之討論,更須重視並尊重不同族群間福利想像之差異。為了進一步探討原住民對於社會福利的主觀看法與差異認知,本文之研究問題扣緊「原住民族社會福利」議題進行探討,首先透過原住民受訪者之主觀感受與經驗認知來描繪原住民族社會福利政策與方案就福利對象而言所形成之制度印象與使用評價,並進而整理受訪者表達之相關期待與建議,希望有助於原鄉社會福利發展修正之多元參照。研究發現福利需求與現存生活困境經常歸納溯源於「經濟問題」;而最常被提及的福利議題是「福利相關資訊宣導不足」,其次是對於「多元文化」之強調;有關「行政系統的不友善」之批判則是社會福利執行面所表達之焦點。大部分受訪者對社會福利發展之期待與建議較少發言,主要之意見集中於少數具備行政或實務工作經驗之受訪者,其政策理念大致可以區分為「權能提升、拉近差距」與「族群主體、部落自治」兩大類,而策略建議則主要集中於「整合協調」、「資源分配」、「人力培植」與「賦權、參與」等面向。綜而論之,「拉近差距」和「能力建構」固然是政策目標之所期,但更重要的是奠基於尊重族群主體性之思維來實踐。

英文摘要

In most aboriginal studies, one common conclusion is the inferior situation of the indigenous people. Concerning aboriginal welfare policy, equal distribution of resources and power is important, but the differences among ethnic welfare reception for most.For the sake of understanding subjective opinions and the conception of the indigenous differences on welfare policy, this study highlights aboriginal welfare policy. First of all, we describe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effects on aboriginal welfare policy through the subjective conceptions and experience of the interviewees. Further, we sort out the exception and suggestions of the interviewees, in order to amend aboriginal welfare policies. .We find that finance is the origin of welfare demands and the existing problems. The most mentioned issue is insufficient welfare information, while multi-cultures is the next. An unfriendly administration system is also heavily criticized. Those who have experience of administration and practice, mainly express their expectations and make suggestions on social welfare. ”Empowerment and closing-gap” and ”autonomy and self-government” are the two main policy ideas. The suggestions center on ordination, distribution, education, empowerment and participation. In general, closing the gap and capacity-building are the expectations of policy, and they must be based on respect for the autonomy of the indigenous people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人類學及族群研究
参考文献
  1. 詹宜璋(2010)。原住民之族群不利地位認知與歸因類型探討。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14(2),195-214。
    連結:
  2. Barkdull, Carenlee(2009).Exploring intersections of identity with native American women leaders.Affilia: Journal of Women and Social Work,24(2),120-136.
  3. Cairns, Alan(2000).Citizens Plus: Aboriginal Peoples and the Canadian State.Toronto:UBC Press.
  4. Chino, Michelle(2006).Building future capacity: Indigenous models for Indigenous communities.American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96(4),596-599.
  5. Garfinkel, Irwin,Haveman, Robert H.(1977).Earning Capacity, Poverty, and Inequality.NY:Academic Press.
  6. Gilbert, Neil,Terrell, Paul(2009).Dimensions of Social Welfare Policy.Boston:Allyn and Bacon.
  7. Whiteside, Mary,Tsey, Komla,McCalman, Janya,Cadet-James, Yvonne,Wilson, Andrew(2006).Empowerment as a framework for Indigenous workforce development and organizational change.Australian Social Work,59(4),422-434.
  8. 王天佑(2001)。台灣原漢族群社會流動之差異與變遷。中大社會文化學報,13,39-70。
  9. 王永慈(2001)。「社會排除」:貧窮概念的再詮釋。社區發展季刊,95,72-84。
  10. 丘延亮譯、Sahlins, Marshall(1988)。原初豐裕社會。台灣社會研究季刊,1(1),159-181。
  11. 李明政(2003)。文化福利權。台北:松慧。
  12. 李明政、鄭麗珍、馬宗潔、莊秀美(1999)。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委託研究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委託研究,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
  13. 孫健忠、萬育維、王增勇(2001)。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委託研究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委託研究,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
  14. 張駿逸、孫健忠(2002)。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委託研究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委託研究,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
  15. 傅仰止(2001)。台灣原住民優惠政策的支持與抗拒:比較原漢立場。台灣社會學刊,25,55-110。
  16. 傅仰止(1987)。都市山胞的社經地位與社會心理處境。中國社會學刊,11,55-79。
  17. 傅仰止(1994)。台灣原住民困境的歸因解釋:比較漢人觀點與原住民觀點。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77,35-87。
  18. 黃源協、莊正中、童伊迪、侯建州(2008)。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委託研究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委託研究,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
  19. 黃源協、詹宜璋(2000)。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委託研究計畫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委託研究計畫,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
  20. 萬育維(1996)。社會福利服務:理論與實踐。台北:三民。
  21. 詹宜璋(2003)。原住民各類人口群潛在福利需求之探討。社會發展研究學刊,5,93-113。
  22. 詹宜璋、楊瑩、黃源協(2001)。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委託研究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委託研究,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
被引用次数
  1. 陳文學(2013)。原住民族公務人員會比較關心原住民嗎?台灣原住民族積極代表性的實證分析。行政暨政策學報,57,129-171。
  2. 鄧湘漪(2020)。部落職:朝向集體權利的原住民族社會工作。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24(1),1-34。
  3. 賴秦瑩、蔡盈修、郭俊巖、周文蕊(2018)。原住民部落文化健康站的現況與反思:以大安溪泰雅部落為例。臺灣社會福利學刊,14(1),63-109。
  4. 王翊涵(2020)。姐妹們,Lokah!培力原住民族婦女參與家暴防治初級預防的實踐與反思。東吳社會工作學報,39,1-37。
  5. 詹宜璋(2014)。原住民族貧窮與救助的社會文化意涵探討。東吳社會工作學報,27,111-128。
  6. 張文彬(2016)。從社會排除的觀點探討台灣原住民的就業狀況:以民國104年的實證統計為基礎。台灣原住民族研究季刊,9(4),69-109。
  7. 莊俐昕(2019)。從社會資本觀點探究原鄉社會資源整合與網絡建構:以南投縣原鄉地區為例。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23(1),45-89。
  8. (2017)。新北市原住民族社會資源利用現況分析。Journal Of Data Analysis,12(5),9-16。
  9. (2020)。談復原力與文化復原力觀點對原住民族兒少保護工作之啟發。社區發展季刊,169,243-255。
  10. (2020)。原住民族婦女的處境分析與充權觀點的社會工作服務。社區發展季刊,171,202-214。
  11. (2021)。社會變遷下的原住民女性家庭照顧者照顧經驗之初探。靜宜人文社會學報,15(3),6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