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臺灣跨族群山林傳說之關係-魔神仔與屏東縣旭海、東源部落傳說考察

并列篇名

A Research of the Relationship of Trans-ethnic Mountain Legends: On Mô-sîn-á, Xuhai and Dongyuan(Maljipa) in Mudan Township, Pingtung County

DOI

10.29910/TJIS.201409_7(1).0003

作者

林和君(Ho-Chun Lin)

关键词

閩南 ; 客家 ; 排灣族 ; 魔神仔 ; 小黑矮人 ; Min'nan ; Hakka ; Paiwan ; Mô-sîn-á ; Negrito

期刊名称

台灣原住民族研究季刊

卷期/出版年月

7卷1期(2014 / 09 / 01)

页次

85 - 126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在臺灣共同居住的漢人與原住民族,在經過長時間的共同生活與交流之下,許多的文化因素因而產生了影響,成為研究臺灣原、漢關係的重要關注點。而口傳故事亦是其中的一種例證,流傳在閩客族裔中的魔神仔故事,經過田野調查與文獻的轉述,同樣的故事情境也存在於原住民族的口述故事之中;兩者之間的關係為何?是受到閩客族裔的文化影響、抑或這是存在於臺灣跨族群之間的共同故事意象?小說家以超越現實框架的想像,述寫臺灣原住民傳說中的小黑矮人,實為閩客族裔所稱的魔神仔,在現實之中流傳的山林故事,其中的口述對象是否存在跨族群間共同指稱的現象?本文將以多族群共居相融的屏東縣牡丹鄉旭海部落,以及流傳小黑矮人傳說的東源部落為田調地點,採徵相關的口述資料,並分析跨族群山林故事的流傳意涵及其關係。

英文摘要

The co-existence of the Han and indigenous people in Taiwan leads to the cultural interaction and mutual influence during decades, and this phenomenon can be discovered especially through their orature tradition. For example, the legend of 魔神仔 spread among the Min'nan and Hakka societies overlaps the indigenous orature. What i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se imagination of the the Han and indigenous societies? Do the Han and indigenous societies actually share certain cultural imagination? Does one influence another because of their co-existence during such long periods? Do Han and indigenous societies refer to the same cultural image when it comes to the similar imagination of their orature? Can this cultural image in fact be trans-cultural and trans-ethnic? On this ground, this study takes the multiethnic society Xuhai and Dongyuan (Maljipa) in which circulates the legend of Negrito as examples, and analyzes the meaning of the trans-ethnic mountain legend through the methodology of field work.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人類學及族群研究
参考文献
  1. 潘國輝。2013。屏東縣牡丹鄉旭海部落。訪問,8 月1 日。
  2. 不願具名。2013。屏東縣牡丹鄉旭海部落。訪問,8 月1 日。
  3. (1965)。台灣省通志稿。南投:台灣省文獻會。
  4. 潘金里。2013。屏東縣牡丹鄉旭海部落。訪問,8 月1 日。
  5. 李卉婷。2013。〈【短片】旭海漁民節謝天祈豐收〉《蘋果日報》8 月17 日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new/20130817/244230/ 。(2013/10/29)
  6. 潘心通。2013。屏東縣牡丹鄉旭海部落。訪問,8 月1 日。
  7. 移川子之藏等。1935。《臺灣高砂系統所屬の研究》。台北:台北帝國大學土俗人種學研究室
  8. 無作者。Maljipa home。〈部落歷史〉(https://sites.google.com/site/maljipamaljipa/bu-luo-li-shi)(2013/10/29)
  9. 董實。2013。屏東縣牡丹鄉東源部落自宅。訪問,7 月31 日。
  10. 潘儀芳。2013。屏東縣牡丹鄉旭海部落自宅。訪問,8 月1 日。
  11. Linton, Ralph. 1936. The Study Of Man: An Introduction. New York: Appleton Century Crofts, Inc.
  12. 謝博剛。2009。〈排灣族五年祭〉《臺灣大百科全書》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content?ID=11098。(2013/10/29)
  13. 施奔娜。2013。屏東縣牡丹鄉東源部落自宅。訪問,7 月31 日。
  14. 王家祥(2002)。魔神仔。臺北:玉山社。
  15. 王家祥(1996)。小矮人之謎。臺北:玉山社。
  16. 田哲益(2001)。台灣原住民的社會與文化。臺北:武陵出版社。
  17. 石磊(1971)。筏灣─一個排灣族部落的民族學調查報告。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所。
  18. 伊能嘉矩、楊南郡譯(1996)。台灣踏查日記(上)。台北:遠流。
  19. 向陽編、須文蔚編(2012)。報導文學讀本。臺北:二魚文化。
  20. 李壬癸(2011)。台灣南島民族的族群與遷徙。臺北:前衛出版社。
  21. 李家愷(2010)。臺北,國立政治大學宗教研究所。
  22. 亞榮隆‧撒可努(2011)。山豬‧飛鼠‧撒可努2:走風的人。板橋市:耶魯國際文化。
  23. 林和君(2013)。魔神仔與臺灣原住民關係之傳說─臺東東河鄉阿美族傳說考察。臺灣文化研究所學報,4,1-26。
  24. 林美容、李家愷(2014)。魔神仔的人類學想像。臺北:五南。
  25. 林逢林(2006)。論臺灣原住民小說中的泛靈信仰。中國現代文學,9,21-37。
  26. 邱坤良、施如芳(2002)。宜蘭縣口傳文學。宜蘭:宜蘭縣政府。
  27. 胡萬川(2010)。民間文學的理論與實際。臺北:里仁書局。
  28. 國立編譯館編(2000)。教育大辭書。臺北:文景。
  29. 張宇欣(2007)。壽豐,國立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研究所。
  30. 許功明(1998)。排灣族古樓村的祭儀與文化。臺北:稻鄉出版社。
  31. 陳梅卿(2000)。牡丹鄉志。屏東縣牡丹鄉:牡丹鄉公所。
  32. 鳥居龍藏、楊南郡譯(1996)。探險台灣。台北:遠流。
  33. 童春發(2001)。臺灣原住民史:排灣族史篇。臺北: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34. 黃嘉眉(2009)。壽豐,國立東華大學民間文學研究所。
  35. 奧威尼‧卡露斯(2006)。神秘的消失。臺北:麥田出版。
  36. 楊南郡(2010)。踏查半世紀─台灣矮黑人的傳說與調查。新世紀神話研究之反思─第八屆通俗文學與雅正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
  37. 楊南郡(1996)。臺灣百年前的足跡。臺北:玉山社。
  38. 董芳苑講、陳美容紀錄(1986)。臺灣民間的鬼魂信仰。臺灣風物,36(2),43-75。
  39. 臺灣總督府臨時臺灣舊慣習調查會、中央研究院民足學研究所編譯(2003)。番族慣習調查報告書。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所。
  40. 鍾愛玲(1997)。新竹,國立清華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