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摩登新體驗:以日治時期原住民的學校生活經驗為焦點

并列篇名

Modern Experiences: Focusing on Taiwan Indigenous Peoples' Schooling Experiences in Japanese Colonial Period

DOI

10.29910/TJIS.201609_9(2).0001

作者

張耀宗(Yao-Chung Chang)

关键词

現代性 ; 殖民教育 ; 原住民 ; 日治時期 ; 學校生活經驗 ; modernity ; colonial education ; Taiwan indigenous peoples ; Japanese colonial period ; schooling experience

期刊名称

台灣原住民族研究季刊

卷期/出版年月

9卷2期(2016 / 09 / 01)

页次

1 - 24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1895 年後,日本人為原住民帶來全新的教育方式,但這種帶有「現代性」的殖民教育,對於原住民而言,是未曾經歷過的經驗。本研究將以學校生活經驗為焦點,探討日治時期原住民接受帶有現代性格殖民教育的影響。技術理性與現代技術和事物會對原住民的認知世界與結構產生衝擊,而這當中也會引致行動上反思。學校生活經驗是可以讓原住民個人奠下現代性思維的基礎,這可從當時接受較高層級教育的原住民菁英之觀念見到。

英文摘要

Since 1895 Japanese gave indigenous people new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 and activities, as well as imposed colonial modernity onto indigenous people's minds by education. For indigenous people, adapting Japanese education was a new experience. This paper aims to inquire what impacts the Japanese education with colonial modernity had brought on Taiwan indigenous peoples during Japanese colonial period, and how it had influenced the indigenous societies. At the same time when indigenous peoples were implanted colonial modernity by the Japanese colonial education, they were also evoked self-reflexivity in actions. That is, when indigenous peoples learned about Japanese colonial education, they also learned about modernity. Indigenous individuals acquired modern thoughts from schooling experiences, which were reflected by conceptualizations of modernity from those indigenous elites who accepted higher education.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人類學及族群研究
参考文献
  1. 張耀宗(2013)。「殖民現代性」作為論述日治時期臺灣教育的一個面向。彰化師大教育學報,23,85-97。
    連結:
  2. 張耀宗(2013)。日治時期的蕃童教育所學藝會的創辦與發展。教育學誌,29,105-130。
    連結:
  3. 無作者。1912。〈蕃童教育方針之正誤〉《臺灣日日新報漢文版》,6 月9 日,5 版
  4. 武田生。1924。〈皇太子殿下の奉迎歌を唄ふ蕃人と曆の觀念涵養〉《臺灣警察協會 誌》80 期,頁154
  5. 無作者。1911。〈臺中蕃童教育所を觀る〉《臺灣日日新報》。3 月21 日,3 版
  6. 臺灣警察協會。1929b。〈教育所に於ける教育要項(續)〉《臺灣警察協會 誌》148 期,頁192-199
  7. 臺北州警務部。1924。《臺北州理蕃誌(下)》。臺北市:臺北州警務部
  8. 臺灣警察協會。1929a。〈教育所に於ける教育要項〉《臺灣警察協會 誌》148 期,頁213-223
  9. 臺灣總督府警務局。1935。《蕃人教育概況》。臺北市:臺灣總督府警務局
  10. 臺灣總督府。1916。《蕃人讀本編纂趣意書》。臺北市:臺灣總督府
  11. 臺灣警察協會。1926。〈山中に曆日なしは昔の事〉《臺灣警察協會 誌》106 期,頁102
  12. 無作者。1911。〈蕃童來竹〉《臺灣日日新報漢文版》。7 月27 日,3 版
  13. 臺灣教育會編。1939。《臺灣教育沿革誌》。臺北市:臺灣教育會
  14. 無作者。1901。〈阿里山蕃出身學生「アパリ」觀光日誌嘉義辨務署送付〉《臺灣總督府及所屬機構公文類纂》,4647 冊第1 件第1-17 張。2008 年2 月28 日,取自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與專賣局數位化檔案資料庫
  15. Giddens, Anthony(1990).The Consequences of Modernity.Cambridge, UK:Polity Press.
  16. Giddens, Anthony、Pierson, Christopher、尹弘毅譯(2002)。現代性:紀登斯訪談錄。臺北市:聯經。
  17. Giddens, Anthony、胡宗澤譯、趙力濤譯(2005)。民族國家與暴力。臺北縣:左岸文化。
  18. 吳文星(2008)。日治時期臺灣的社會領導階層。臺北市:五南。
  19. 孫大川編(2006)。舞動原住民教育精靈─臺灣原住民族教育論叢第一輯:民族教育。台北市: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
  20. 張耀宗(2011)。身體的展演:日治時期蕃童教育所的運動會。台東大學教育學報,22(2),49-74。
  21. 笠榮治編(2005)。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藏:教育所用國語讀本。福岡市:粒粒社。
  22. 許佩賢(2005)。殖民地台灣的近代學校。臺北市:遠流。
  23. 陳芳明(2007)。殖民地摩登:現代性與台灣史觀。臺北市:麥田。
  24. 陳培豊、王興安譯、鳳氣至純平譯(2006)。「同化」的同床異夢:日治時期臺灣的語言政策、近代化與認同。臺北市:麥田。
  25. 無作者、戴嘉玲譯(2000)。FORMOSA 原住民寫真&解說集。臺北市:前衛。
  26. 黃應貴編(1999)。時間、歷史與記憶。臺北市: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27. 楊和穎編(2005)。桃園縣老照片故事2 泰雅先知:樂信‧ 瓦旦故事集。桃園縣:桃園縣政府文化局。
  28. 達西烏拉彎‧ 畢馬(1992)。台灣布農族的生命祭儀。臺北市:臺原。
  29. 鄧相揚(2004)。霧社事件。台北市:玉山社。
被引用次数
  1. 蔡佩含(2023)。流動與再製-談陸森寶BaLiwakes的混語歌謠創作。臺灣文學研究學報,37,87-8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