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原住民族實驗教育學校發展現況之調查研究

并列篇名

A Study on the Development of Indigenous Experimental Schools in Taiwan

DOI

10.29910/TJIS.202206_15(1).0003

作者

周惠民(Hui-Min Chou);陳麒(Qi Chen)

关键词

原住民族教育 ; 實驗教育 ; 優質學校教育指標 ; Indigenous Education ; experimental Education ; Quality School Indicators

期刊名称

台灣原住民族研究

卷期/出版年月

15卷1期(2022 / 06 / 01)

页次

91 - 135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本研究旨在瞭解國內實施原住民族實驗教育的發展現況,探討原住民族實驗教育學校在優質學校教育指標的整體狀況,並分析在不同教育階段、學校規模,以及區域的差異。本研究針對108年經地方政府審議通過辦理原住民族實驗教育的32所學校教職員及其他人力進行問卷調查,有效問卷共473份。根據研究結果進行分析與討論,獲致以下結論:(一)原住民族實驗教育學校在優質學教育指標各向度的表現大致良好;(二)國中階段在各向度的分數較國小、高中低;(三)北區中心的學校在部分向度的分數較南區、西區低;(四)新辦學校在部分向度的分數較早期辦理的學校低。本研究提出建議:(一)主管機關可以參考優質學校教育指標,建立各校實驗教育評鑑項目;(二)區域協作中心可以關注不同教育階段、區域以及辦理年度的差異,以提供支持與配套。

英文摘要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understand the development of Indigenous experimental schools in Taiwan, to examine the overall status of experimental education for indigenous peoples' schools in terms of quality school indicators, and to analyze the differences among different educational stages, school sizes, and regions. A total of 473 questionnaires were administered to the staff and other personnel of 32 schools that were approved by the local government to provide experimental education for indigenous students in 2019. Based on the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of the study results,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indicated that: (1) the performance of the schools in all dimensions of the indicators of quality education is good, but "administration" needs to be improved; (2) the scores in the national secondary level a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elementary school and high school stage in some dimensions; (3) the scores of the schools in the northern center are lower than western center and southern center in some dimensions.; (4) the schools that apply later are lower scores in some dimensions than schools that apply earlier. This study recommends: (1) with reference to Quality school indicators, establish an evaluation project for Indigenous experimental schools; (2)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ces in different stages, regions and processing years to provide support and strategy.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人類學及族群研究
参考文献
  1. 陳枝烈(2013)。臺灣原住民部落學校發展現況探討。臺灣原住民族研究季刊,6(4),147-168。
    連結:
  2. 陳枝烈(2013)。臺灣原住民部落學校發展現況探討。臺灣原住民族研究季刊,6(4),147-168。
    連結:
  3. Bullock, K.,Muschamp, Y.(2004).Reflecting on Pedagogy: Outcomes from a Beacon School Network.Teacher Development,8(1),29-44.
  4. Cohen, J.(1988).Statistical power analysis for the behavioral sciences.Hillsdale, NJ:Lawrence Erlbaum.
  5. 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2020. National Blue Ribbon Schools Program. (https://reurl.cc/6lOx0O) (2022/1/23)
  6. 王秋敏(2018)。臺北,臺北市立大學教育行政與評鑑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
  7. 周水珍(2009)。原住民族小學民族教育課程實施之個案研究。課程研究,3(1),87-108。
  8. 林淑蕙(2013)。新北,淡江大學公共行政學系公共政策碩士在職專班。
  9. 姚逸盛(2020)。嘉義,國立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
  10. 施玉權(2018)。原住民族實驗教育學校及專班之推動與困境。臺灣教育評論月刊,7(1),107-112。
  11. 原住民族文化事業基金會。2017。〈部落學校吹熄燈號轉型原住民族教育中心〉《原住民族電視台》,12 月 28 日(https://reurl.cc/9GN4oV)。
  12. 許淑雯(2011)。新北,淡江大學教育政策與領導研究所碩士班。
  13. 陳枝烈(2017)。原住民族實驗教育發展現況。2017 第十屆台日原住民族研究論壇,臺北:
  14. 陳枝烈(2015)。原住民族委員會委託專案成果報告原住民族委員會委託專案成果報告,屏東:社團法人屏東縣原住民族部落發展協會。
  15. 陳錦謀(2015)。臺北,國立政治大學學校行政碩士在職專班。
  16. 彭雅靖(2017)。屏東,國立屏東大學文教事業經營碩士在職學位學程。
  17. 廖敏孚(2012)。臺南,康寧大學資訊傳播研究所。
  18. 臺北市政府教育局(2004).精緻教育─臺北市優質學校經營手冊.臺北:臺北市政府教育局.
  19. 臺北市教師研習中心(2017)。臺北市教師研習中心。2017。《臺北市 107 ∼ 110 年度優質學校評選向度指標》。臺北:臺北市教師研習中心。
  20. 臺北市教師研習中心(編)(2005).優質學校.臺北:臺北市教師研習中心.
  21. 劉世閔(2019)。臺灣民族實驗教育課程創新:以高雄市巴楠花部落小學為例。課程研究,14(1),25-54。
  22. 劉春榮。2018。《 臺北市優質學校 4.0 評選的要點與重點 》(https://is.gd/MtVzDe)(2022/1/23)。
  23. 劉昭男(2016)。臺南,國立臺南大學教育學系課程與教學碩博士班。
  24. 蔡燕娟(2020)。臺北,國立師範大學教育學系。
  25. 顏素瑛(2019)。南投,國立暨南大學教育政策與行政學系。
被引用次数
  1. (2024)。校長推動原住民族實驗教育學校之微觀政治素養分析。學校行政,154,88-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