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自行車騎士對高雄市愛河/西臨港線車道環境屬性之重要性與滿意度探究—IPA 之應用

并列篇名

Evaluating Bikers' Importance and Satisfaction for Setting Attributes of Love River/West Side Harbor Line Bike Path in Kaohsiung: Application of IPA

作者

王偉琴(Wei-Ching Wang);吳崇旗(Chung-Chi Wu)

关键词

自行車道 ; 環境屬性 ; 重要—表現程度分析法 ; 戶外遊憩 ; Bike path ; Setting Attributes ; IPA ; Outdoor recreation

期刊名称

島嶼觀光研究

卷期/出版年月

6卷1期(2013 / 03 / 01)

页次

1 - 26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本研究目的旨在以「重要—表現程度分析法」(Important-Performance Analysis, IPA),探討環境屬性重要性與滿意度於不同象限所表現的意義。本研究以高雄市愛河/西臨港線自行車騎士為研究對象。採問卷調查法,以便利抽樣方式於2010 年3至8月進行調查,共取得有效問卷為348份。依據本研究結果發現:在高雄市愛河/西臨港線自行車道環境屬性上,重要性前三名為「與汽、機車分道」、「指示設施完善的路線」與「採用瀝青等較平整鋪面」。滿意度前三名為「車道沿途的自然景觀」、「與汽、機車分道」及「車道沿途景觀寬闊多變」。需要改善部分為「指示設施完善路線」、「自行車路線寬度」、「車道沿途提供補給服務」等人為環境屬性。最後研究者提出「提供自助式的補給服務」、「於分叉路口加設指示設施」與「加強宣導人車分道」等管理上建議以增加本研究之貢獻。

英文摘要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the importance and performance of setting attributes of bike path in Kaohsiung by IPA analysis (Important-Performance Analysis, IPA). Data were collected on-site from bikers of Love river line and the West side harbor line by convenience sampling during March to August, 2010. Totally 348 valid questionnaires were received. The research results revealed: the top three important attributes that respondents perceived were: ”paths separated from other vehicles”, ”paths with sufficient directing signs”, and ”smooth paving with asphalt”. The top three satisfied attributes were: ”the natural landscapes alongside the path”, ”paths separated from other vehicles”, and ”paths with various landscapes alongside”.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the attributes needed to be improved in prior were: ”paths with thorough signpost”, ”a broader width of the path” as well as ”supplies and services alongside the path”. Finally, managerial suggestions including, ”providing DIY supply service”, ”setting indicator boards at the crossroads” and ”promoting the idea of pedestrian and vehicle separation” were made by the researchers to enhance the contribution of this study.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地理及區域研究
参考文献
  1. 張勝雄(2010)。發展都市自行車運輸的另類思維與策略。運輸計劃季刊,39(4),359-360。
    連結:
  2. 張馨文(2005)。自行車騎士遊憩環境偏好差異之研究─以北海岸國家風景區為例。觀光研究學報,11(3),259-274。
    連結:
  3. 維基百科(2009)。樂活族。2013 年1 月21 日,取自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Wikipedia
  4. 幸福高雄踩風消遙遊(2011a)。愛河連接蓮池潭自行車道。2013 年1 月21 日,取自http://pwbgis.kcg.gov.tw/bicycle/loveriver_bike.aspx?index_no=2.1
  5. 高雄市政府工務建設導覽(2009)。左營區跨越崇德路、翠華路自行車道橋梁。2013 年1 月21 日,取自http://pwbgis.kcg.gov.tw/construction/construction.aspx?id=4。
  6. 政大統計所(1991)。國民旅遊模式及遊憩行為分析。臺北:交通部觀光局
  7. 幸福高雄踩風消遙遊(2011b)。西臨港線自行車道。2013 年1 月21 日,取自http://pwbgis.kcg.gov.tw/bicycle/loveriver_bike.aspx?index_no=2.1
  8. Brunson, M.,Shelby, B.(1990).A hierarchy of campsite attributes setting.Leisure Sciences,12,179-209.
  9. Clark, R. N.,Stankey, G. H.(1979).,Pacific Northwest Forest and Range Experiment Station.
  10. Driver, B. L.,Bassett, J. R.(1977).USDA Forest Service General Technical ReportUSDA Forest Service General Technical Report,未出版
  11. Goodrich, J. N.(1977).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references for and perceptions of vacation destinations: Application of a choice model.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17(2),8-13.
  12. Manning, R. E.(1999).Studies in outdoor recreation.Oregon:Oregon State University Press.
  13. Martilla, J. A.,James, J. C.(1977).Important-performance analysis.Journal of Marketing,4(1),77-79.
  14. McCool, S. F.,Stankey, G. H.,Clark, R. N.(1984).USDA Forest Service General Technical ReportUSDA Forest Service General Technical Report,未出版
  15. Oh, H.(2001).Revisiting importance-performance analysis.Tourism Management,22(6),617-627.
  16. Winters, M.,Teschke, K.(2010).Route preferences among adults in the near market for cycling: Findings of the Cycling in Cities Study.American Journal of Health Promotion,25(1),40-47.
  17. 王小璘、詹欣琪(1999)。都市綠園道遊憩活動特性與環境屬性之研究─以臺中市經國園道為例。造園學報,6(1),1-18。
  18. 王正平、曾涵堇(2004)。影響秀姑巒泛舟活動滿意度因子之研究。銘傳大學觀光學院2004兩岸觀光旅遊產業之新挑戰學術研討會,桃園縣:
  19. 行政院體育委員會(2002)。臺灣地區自行車道系統規劃與設置。臺北:中華民國景觀學會。
  20. 吳忠宏、黃宗成(2001)。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服務品質之研究:以遊客滿意度為例。國家公園學報,11(2),117-135。
  21. 林怡君(2008)。碩士論文(碩士論文)。雲林縣,國立雲林科技大學休閒運動研究所。
  22. 林晏州、劉毓妮(1993)。遊客對激流泛舟環境屬性之偏好。戶外遊憩研究,6(3),53-75。
  23. 林晏州、顏家芝(1995)。釣客特性與其對釣魚環境屬性需求之研究。戶外遊憩研究,8(1),83-98。
  24. 高俊雄(2002)。運動休閒事業管理。桃園:志軒。
  25. 張靜芬(2007)。碩士論文(碩士論文)。臺北市,中國文化大學觀光休閒事業管理研究所。
  26. 郭芳琪(2011)。八里左岸自行車騎乘者休閒態度與車道滿意度之研究。臺灣水域運動學報,2,121-147。
  27. 陳水源、李明字、劉淑媚(1986)。遊憩機會系列專論選集。臺北:國立臺大林學研究所遊憩研究室。
  28. 陳俊男(2004)。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嘉義縣,南華大學旅遊事業管理研究所。
  29. 陳寬裕、王正華(2011)。論文統計分析實務:SPSS 與AMOS 的運用。臺北:五南。
  30. 陳麗如(1994)。碩士論文(碩士論文)。臺中市,逢甲大學建築及都市計畫研究所。
  31. 黃淑君、薛毓屏、林育慧(1999)。遊憩單車使用者對單車活動的實質環境屬性偏好之研究。戶外遊憩研究,12(4),43-60。
  32. 黃淑為、林晏州(1999)。影響遊客對登山步道環境屬性偏好因子之探討─以陽明山國家八園為例。國家公園學報,9(2),166-181。
  33. 黃章展、李素馨、侯錦雄(1999)。應用重要─表現程度分析法探討青少年觀光遊憩活動需求特性。1999 休閒、遊憩、觀光研究成果研討會論文集:遊憩需求與效益評估,臺北:
  34. 楊舒遙(2005)。碩士論文(碩士論文)。桃園縣,國立體育學院休閒產業經營學系碩士班。
  35. 葉茂生(2001)。碩士論文(碩士論文)。臺北市,世新大學觀光管理研究所。
  36. 詹欣琪(1999)。碩士論文(碩士論文)。臺中市,東海大學景觀學系碩士班。
  37. 廖明豐(2003)。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嘉義縣,南華大學旅遊事業管理研究所。
  38. 劉毓妮(1992)。碩士論文(碩士論文)。臺北市,國立臺灣大學園藝學研究所。
  39. 蔡宜庭(2006)。碩士論文(碩士論文)。高雄市,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地理系碩士班。
  40. 聶先怡(2007)。碩士論文(碩士論文)。臺北市,臺北市立教育大學社會科學教育學系碩士班。
  41. 顏妙珊(2006)。碩士論文(碩士論文)。桃園縣,國立體育學院休閒產業經營學系。
被引用次数
  1. 陳美智、周雁翎、江彥政(2017)。以IPA探討使用者與管理者對自行車道環境屬性之差異。造園景觀學報,21(4),1-24。
  2. 鄭恆星、吳崇旗、王偉琴(2016)。應用IPA 探討自行車騎士對單車旅館之旅遊期望與滿意度。運動休閒餐旅研究,11(1),1-18。
  3. 鍾政偉、張哲維(2013)。以遊客觀點建構節慶活動關鍵成功因素之研究。Journal Of Data Analysis,8(6),137-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