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論全球衛星定位系統於偵查中使用之合法性及立法制度發想

并列篇名

The Study on the Legal Question of Detecting Crime by Global Position System Tracing Device

作者

許淑媛(Cadalina Hsu)

关键词

科技設備 ; 犯罪偵查 ; 證據排除 ; 通訊監察 ; 衛星定位 ; Technical Equipment ; Crime Investigation ; Evidence Elimination ; Communication Monitoring ; Global Position System

期刊名称

電腦稽核

卷期/出版年月

42期(2020 / 08 / 31)

页次

69 - 79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近來,隨著科技的不斷創新與日新月異,犯罪手法日趨組織化、國際化與科技化,進而增加查緝難度,國內之檢、警、調、海巡、憲兵等司法警察機關,於執行公權力時,已無法完全利用傳統之偵查技巧蒐集獲得相關資料,故多需仰賴及運用高科技定位技術來維護國家安全或進行犯罪偵防,例如透過衛星定位系統、通訊監察設備所顯示之基地台位置及監視錄影系統等方式,對人民進行追蹤和監控,藉此蒐集相關不法犯罪事證,然上述高科技設備之運用過程中對部分之善意第三人,於憲法上所賦予的居住遷徙自由、秘密通訊自由或隱私權等基本權利造成侵害,但近年來之犯罪手法及手段不斷精進,將上述科技設備運用於犯罪偵查中,即不見得搜尋所需的資料,更何況予以摒除,然而,對於運用這些科技設備進行犯罪偵查的要件與程序為何?現行法律有無明文規定?現行法規所訂定之要件與程序是否完整,相關司法警察機關因如何在公益與私利間取得平衡,即為本文所欲探討之重點。

英文摘要

Recently, with constantly changing and innovative technology, technique of perpetration has become more organized, internationalized and technologized which increases the difficulties of investigation and arrest. Judicial and police institutions such as prosecutor, police, coast guard, gendarme, and etc. can't obtain relevant information by using the traditional investigative techniques while executing authority. Therefore, it's necessary to utilize highly technical positioning techniques to maintain national security or crime investigation. For instance, via GPS and communications monitoring system which reveal the locations of base stations or surveillance system to track and monitor civilians in order to collect relevant illegal evidence. However, the utilization of those technical equipment may violates some fundamental rights such as the right to live and migrate, the right to secret communication and privacy of the friendly third party in the meantime. Nevertheless, the techniques of perpetration have forged ahead vigorously. It won't guarantee to obtain the information by using the technologies mentioned above during the investigation, not to mention to dismiss it. Yet, what are the conditions and procedures to use this equipment to investigate crime? Is it clearly regulated in the ordinance? Are the conditions and procedures drawn up in the legislation completed? And how do judicial and police institutions strike a balance between non-profit and profit is the key point of this essay.

主题分类 基礎與應用科學 > 資訊科學
参考文献
  1. 朱志平(2017)。GPS 定位追蹤於刑事偵查程序之運用及其授權基礎─從臺灣高等法院高雄分院 105 年度上易字第 604 號刑事判決出發。法令月刊,68(9)
    連結:
  2. 李榮耕(2015)。科技定位監控與犯罪偵查:兼論美國近年 GPS 追蹤法制及實務之發展。臺灣大學法學論叢,44(3)
    連結:
  3. 王宏政(2007)。中央警察大學行政警察研究所。
  4. 吳景欽(2005)。輔仁大學法律學研究所。
  5. 吳爾文(2007)。台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
  6. 李文章(2007)。中央警察大學刑事警察研究所。
  7. 李西河(2006)。中央警察大學行政警察研究所。
  8. 李翠玲(2004)。中正大學法律研究所。
  9. 李錫棟(2004)。跟監對基本權利之干預。中央警察大學法學論集,9
  10. 周姵吟(2009)。東海大學法律學研究所。
  11. 林利芝(2017)。從美國最高法院 United States v. Jones 案分析美國政府運用 GPS 定位追蹤器探知個人位置資訊之適法性。月旦法學雜誌,272
  12. 林昶瑨(2009)。政治大學法學院碩士在職專班。
  13. 林裕順(2018)。GPS 偵查法治化研究。月旦裁判時報,68
  14. 林鈺雄(2013).刑事訴訟法.
  15. 林鈺雄(2007)。干預保留與門檻理論─司法警察(官 )一般調查權限之理論檢討。政大法學評論,96
  16. 林錦鴻(2006)。台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
  17. 金孟華(2018)。GPS 跟監之程序適法性─從美國 United States v. Jones 案談起。月旦裁判時報,68
  18. 范里(2014)。跟監應屬刑事訴訟上之基本權干預─評最高法院 102 年度臺上字第 3522號判決。刑事法雜誌,58(2)
  19. 曹珮怡(2008)。政治大學法律學研究所。
  20. 莊武能(2008)。中國文化大學法律學研究所。
  21. 陳宗廷(1992).犯罪偵查實務.宏星公司.
  22. 陳新民(2001).中華民國憲法釋論.三民書局.
  23. 陳樸生(1989).刑事訴訟法實務.自版.
  24. 黃士軒(2017)。觀日本糾纏騷擾行為罪的處罰現況。刑事法評論,5
  25. 黃壬聰(1999)。中央警察大學刑事警察研究所。
  26. 黃東熊(1995).刑事訴訟法論.三民書局.
  27. 黃政龍(2009)。中原大學財經法律研究所。
  28. 黃昭元(2005)。無指紋則無身分證?換發國民身分證與強制全民捺指紋的憲法爭議分析。民主、人權、正義 - 蘇俊雄教授七秩華誕祝壽論文集
  29. 黃清德(2011).科技定位追蹤監視與基本人權保障.元照出版有限公司.
  30. 黃鈺雯(2012)。政治大學法律學研究所。
  31. 廖哲儀(2012)。中正大學法律研究所。
  32. 褚劍鴻(1996).刑事訴訟法論.臺灣商務印書館.
  33. 劉靜怡(2012)。政府長期追蹤與隱私保障。月旦法學教室,116
  34. 蔡聖偉(2015)。私裝 GPS 跟監與刑法第三一五條之一─評臺灣高等法院一○○年度上易字第二四○七號判決。月旦裁判時報,32
  35. 蔡達智(2006)。政治大學法律學研究所。
  36. 蔡墩銘(1997).刑事訴訟法論.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37. 蔡震榮(2004).警察職權行使法概論.元照出版有限公司.
  38. 蕭文生(2000)。一九八三年人口普查法。西德聯邦憲法法院裁判選輯
  39. 戴東盛(2011)。中央警察大學警察政策研究所。
  40. 薛智仁(2018)。GPS 跟監、隱私權與刑事法─評最高法院 106 年度台上字第 3788 號刑事判決。月旦裁判時報,70
  41. 蘇逸修(2003)。臺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
被引用次数
  1. 林朝雲(2023)。利用GPS偵查合法性的探討─兼評科偵法草案。東海大學法學研究,65,79-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