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莊子》揭示於「德」的人文規劃

并列篇名

The Humanistic Definition of "Morality" in the Works of Chuangzi

DOI

10.29988/HKJP.201206.0005

作者

吳玓瑾(Ti-Chin Wu)

关键词

莊子 ; 德 ; 心 ; Chuangzi ; Morality ; Mind

期刊名称

華岡哲學學報

卷期/出版年月

4期(2012 / 06 / 01)

页次

85 - 108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莊子》一書中直接定義「德」者,計有:「無為言之之謂德」(〈天地〉)、「物得以生謂之德」(〈天地〉)及「動以不得已之謂德」(〈庚桑楚〉)等三處。在不同的定義下,「德」字不僅表現出相異的作用,同時,隨著這些定義,可以發現《莊子》書中所呈現諸多人文規劃的型態,恰好與不同層面的意涵相呼應。本文首先探討「德」字的基本意涵,藉以瞭解「德」之所以與人文規劃有關的原因;其次,論述《莊子》中「德」的主要意涵;再次,論述《莊子》中人文規劃的型態,一窺《莊子》由「德」開展出新的不同的人文規劃。

英文摘要

There are three definitions about the word “Morality” directly found in the Works of Chuangzi as follows:1. Demonstration without intentional movement (from the Chapter of ”The Heaven and The Earth”).2. The Principles how creatures live (from the Chapter of ”The Heaven and The Earth”).3. Inactive movements (from the Chapter of ”Tang-Sang-Chou”).Clearly, we can find that the forms of humanistic planning made by these different definitions implanted in the book can be variable. In an effort to bring you a thorough understanding about the meaning of ”Morality”, this article will start at exploring the basic contents of it, as to prove how the definitions connected with humanistic planning. Meanwhile, further discussions about the forms made from the different definitions will be introduced. For I believe this arrangement will be helpful for us to develop new forms of humanistic planning from the existed ones.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人文學綜合
参考文献
  1. 丁原植(1999)。文子新論。臺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
  2. 丁原植(1998)。郭店竹簡《老子》釋析與研究。臺北:萬卷樓。
  3. 方勇、陸永品(2007)。莊子詮評。成都:巴蜀。
  4. 王世舜、王蒨(1995)。莊子氣論發微。道家文化研究,8
  5. 王先謙(1992)。莊子集解。臺北:三民。
  6. 王叔岷(2007)。莊子校詮。北京:中華書局。
  7. 王博(2007)。道家人文精神的特質。道家文化研究,22
  8. 王博(2004)。莊子哲學。北京大學。
  9. 宋榮培(1998)。關於莊子的社會危機意識和自由意識的問題。道家文化研究,14
  10. 李道湘(1994)。從《管子》的精氣論到《莊子》氣論的形成。管子學刊,1
  11. 胡道靜編(2004)。十家論莊。上海:上海人民。
  12. 孫熙國(2006)。先秦哲學的意蘊―中國哲學早期重要概念研究。北京:華夏。
  13. 高明(1996)。帛書老子校注。北京:中華書局。
  14. 高柏園(1992)。莊子內七篇思想硏究。臺北:文津。
  15. 崔大華(1997)。莊學研究。北京:人民。
  16. 張松輝(2011)。莊子譯注與解析。北京:中華。
  17. 張松輝(2011)。莊子譯注與解析。北京:中華。
  18. 陳來(2005)。古代宗教與倫理―儒家思想的根源。臺北:允晨。
  19. 陳鼓應(1992)。莊子今註今譯。臺北:臺灣商務。
  20. 楊國榮(2009)。莊子的思想世界。上海:華東師範大學。
  21. 葉海煙(1997)。老莊哲學新論。臺北:文津。
  22. 劉笑敢(1987)。莊子哲學及其演變。北京:中國社會科學。
  23. 劉緒義(2009)。天人視界―先秦諸子發生學研究。北京:人民。
  24. 鄭開(2009)。德禮之間:前諸子時期的思想史。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25. 鍾泰(2002)。莊子發微。上海:上海古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