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佛為阿那律穿針」故事的敘事模式─奚淞〈穿針〉及梁寒衣〈穿過長夜的針孔〉與古典佛經的比較

并列篇名

Buddha Threading a Needle for a Na Lyu the Intention in Classic and Modern Literature

作者

陳書渝(Shu-Yu Chen)

关键词

佛教文學 ; 身體書寫 ; 阿那律 ; 奚淞 ; 梁寒衣 ; buddhist literature ; physical writing ; A Na Lyu ; Si Song ; Liang Han Yi

期刊名称

師大學報:語言與文學類

卷期/出版年月

55卷2期(2010 / 09 / 01)

页次

101 - 116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現代佛教文學作品中,奚淞〈穿針〉及梁寒衣〈穿過長夜的針孔〉兩篇文章,皆採用〈增壹阿含第三十一卷‧力品〉佛陀為阿那律穿針的故事:因為在佛陀座前打瞌睡,而立誓終不再坐睡的阿那律,眼力消耗致殘。人的身體構造類同,「身體乃是可被認得的一個共享同情位置,其將讀者跟文本做連結」,凡人視力若要清朗皆靠健康明目,阿那律眼殘使我們得以想像其苦難。奚淞與梁寒衣扮演著雙重角色-在閱讀原典時作為讀者,「當身體在揭露災禍和引發同感上的角色是清楚時」,他們首先感同身受地體驗阿那律的眼殘。當這種同情共感引發寫作,則作為作者,他們透過有同有異地身體書寫策略,繼而再塑阿那律-或平凡親近,或修持菩薩道,向讀者傳達其體悟的穿針意涵。

英文摘要

”Threading a Needle” and ”A Needle Threading through the Dark Night,” written by Si Song and Liang Han respectively, are two modern Buddhist essays which discuss a classic story in Ekottarik gama. A Na Lyu falls into sleep while listening to Buddhist chants. Awakened by Buddha, A Na Lyu feels ashamed and swears that he will never sleep again. Insistent on going without sleep, A Na Lyu eventually falls blind.As humans the world over are familiar with the failings of the body, we can empathize with what it must be like to go blind. Readers can understand the fear that A Na Lyu must experience.Si Song and Liang Han Yi in this way play two kinds of roles. As readers, they sympathize with A Na Lyu. As writers, they refresh the image of A Na Lyu-who is ordinary or practicing Bodhisattva. By using different narrative skills, the writers inform the readers of the intention of ”Buddha Threading a Needle for A Na Lyu.”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語言學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参考文献
  1. 國家圖書館。當代文學史料系統,國家圖書館,http://lit.ncl.edu.tw/。
  2. 奚淞。〈穿針——佛陀為阿那律穿針的故事〉,《中國時報》,1992年3月31日,第51版。
  3. 佛光大辭典。佛光山。
  4.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電子佛典集成》大正新脩大藏經第l~55、85冊、卍新纂續藏經第l~88冊(臺北市:中華電子佛典協會,2008)。
  5. 王靖宇(2006)。中國早期敘事文研究。上海市:上海古籍出版社。
  6. 加地哲也(1990)。中國佛教文學。北京市:今日中國出版社。
  7. 東年(1996)。我是這樣說的。臺北市:聯合文學。
  8. 林‧亨特(2002)。身體、細部呈現與人道主義敘事。新文化史,臺北市:
  9. 胡亞敏(2004)。敘事學。湖北省:華中師範大學出版中心。
  10. 張高評、林朝成(2002)。兩岸中國佛教文學研究的課題之評介與省思—以詩禪交涉為中心。普門學報,9,20。
  11. 梁寒衣(2000)。台灣當代佛化文學鳥瞰。人生雜誌,2000(2月),120。
  12. 梁寒衣(2007)。優曇之花。臺北市:香海文化。
  13. 陳引馳(2003)。佛教文學。上海市: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
  14. 黃文成(2004)。從魔幻飛到禪境的迦陵玄鳥—論梁寒衣的佛教文學書寫。第二屆苗栗縣文學研討會論文集,苗栗縣:
  15. 廖炳惠(2008)。關鍵詞200。臺北市:麥田出版社。
  16. 劉彤芳(2005)。碩士論文(碩士論文)。政治大學中文所。
  17. 釋聖印(1989)。佛說八大人覺經講話(四)。菩提樹,1989(1月),39。
被引用次数
  1. 顧敏耀(2012)。台灣文學與佛教關係的系譜─從口傳文學、古典文學到現代文學。華梵人文學報,18,57-136。
  2. 王子欣(2011)。2010年台灣地區宗教類期刊篇目索引。輔仁宗教研究,23,185-213。
  3. (2024)。因愛而入藝.因藝而入道:論奚淞的宗教文學藝術創作。成大中文學報,85,159-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