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誰在地景上寫字─由〈大唐中興頌〉碑探究宋代地誌書寫的銘刻與對話

并列篇名

Who is Writing on Landscape Exploration of the Inscription and Dialogue of Song's Topographical Writings From the Stele of "Appraisal for Tang's Prosperity"

作者

張蜀蕙(Shu-Hui Chang)

关键词

大唐中興頌 ; 元結 ; 地誌 ; 黃庭堅 ; 歐陽修 ; Appraisal for Tang's Prosperity ; Yuan Jie ; topography ; Huang Ting Jian ; Oo Yang Xiou

期刊名称

師大學報:語言與文學類

卷期/出版年月

55卷2期(2010 / 09 / 01)

页次

29 - 76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浯溪〈大唐中興頌〉碑,是在山崖平整的石壁上刻字,這古老的刻石方法,將勝景與賞景的感懷合而為一。此頌非詩人私密的地景記憶,乃是記述唐代安史之亂平定的贊頌,時至兩宋,浯溪崖石周圍唐人的碑刻都保持下來。歐陽修、黃庭堅對〈中興頌〉碑的意見,有著提領宋人閱讀此文本的作用,本文以此為立論中心。黃庭堅〈書磨崖碑後〉尤為動人,山谷在浯溪「斷崖蒼蘚對立久」,探訪顏真卿墨本真跡而至,浯溪磨崖的召喚,連繫他與元結、顏真卿時代的微妙關係。宋室南渡前後,到浯溪者漸多,〈中興碑〉下想中興,蔚為風潮,宋人讀〈大唐中興頌〉碑,環繞著文本的歷史、文學的閱讀,證明這是一篇成功的文本。由此例的探討,微觀宋代地誌書寫閱讀的核心問題。

英文摘要

The lake of Wu's ”Appraisal for Tang's Prosperity” is an inscription on the plain stony wall of a mountain cliff. It is also an ancient method of stone inscription which intertwines the scenery and the viewer's emotions together. Nevertheless, the content of the appraisal is not about the poet's intimate topographical memory, instead it is the appraisal for the peaceful period of Tang after the political chaos. Even to the time of Two Songs, the inscriptions on the stony cliffs of the lake of Wu have been maintained. Oo Yang Xiou and Huang Ting Jian's opinions on reading ”Appraisal for Tang's Prosperity” have elevated Song people's reading of this text and which is also the focal point of this essay. Especially touching is Huang Ting Jian's ”After the Inscription on the Stele of Plain Cliff”. Valleys situate on the lake of Wu with the broken cliff and grey mosses in oppositional longevity. Initially Huang Ting Jian wanted to visit Yan Zhen Qing's authentic inscription but now he was called upon by the cliffs of the lake of Wu as which connected his intimate relationship with Yuan Jie and Yan Zhen Qing. Before and after the Song people's southern transference, the number of visitors to the lake of Wu increases and it has become a trend to ponder upon the national prosperity when one looks at the ”Appraisal for Tang's Prosperity.” When Song people read the stele of ”Appraisal for Tang's Prosperity,” they are concerned with the text's history and literal reading, demonstrating the stele is a successful landscape inscription. From this concrete example, the essay thus examines closely the focal point of reading Song's topographical writings.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語言學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参考文献
  1. 張蜀蕙(2007)。現實經驗與文本經驗的真實—由歐陽修、蘇軾作品探究北宋地誌書寫與閱讀。東華人文學報,11,85-117。
    連結:
  2. 【宋】晁補之,晁謙之編:《雞肋集》(臺北市:商務印書館)。
  3. 宋王存、王文楚點校、魏嵩山點校(1984)。元豐九域志。北京市:中華書局。
  4. 宋王象之、李勇先校點(2005)。輿地紀勝。成都市:四川大學出版社。
  5. 宋朱熹、郭齊點校、尹波點校(1996)。朱熹集。成都市:四川教育出版社。
  6. 宋米芾(1985)。寶晉英光集。臺北市:臺灣學生書局。
  7. 宋李昉(1967)。太平御覽。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
  8. 宋李清照(1975)。李清照集。臺北市:河洛出版社。
  9. 宋沈括(2003)。夢溪筆談。上海市:上海書店。
  10. 宋汪藻(1966)。浮溪集。板橋市:藝文印書館。
  11. 宋阮閱、周本淳校點(1987)。詩話總龜。北京市:人民文學出版社。
  12. 宋周煇(1966)。清波雜志。臺北市:藝文印書館。
  13. 宋洪邁(1998)。容齋隨筆。上海市:上海古籍出版社。
  14. 宋胡仔(1978)。苕溪漁隱叢話。臺北市:長安。
  15. 宋范成大、孔凡禮點校(2002)。范成大筆記六種。北京市:中華書局。
  16. 宋祝穆、施和金點校(2003)。方輿勝覽。北京市:中華書局。
  17. 宋張耒、李逸安點校、孫通海點校、傳信點校(1990)。張耒集。北京市:中華書局。
  18. 宋陳舜俞(1968)。廬山記。臺北市:藝文印書館。
  19. 宋陳與義(2004)。陳與義集。臺北市:漢京文化事業公司。
  20. 宋黃庭堅、宋任淵注、宋史容注、宋史李溫注、黃寶華點校(2003)。山谷詩集注。上海市:上海古籍出版社。
  21. 宋黃庭堅、劉琳點校、李勇先點校、王蓉貴點校(2001)。黃庭堅全集。成都市:四川大學出版社。
  22. 宋楊萬里、辛更儒箋校(2007)。楊萬里集箋校。北京市:中華書局。
  23. 宋樂史(2007)。太平寰宇記。北京市:中華書局。
  24. 宋歐陽修(2001)。歐陽修全集。北京市:中華書局。
  25. 宋歐陽修、宋宋祁(1977)。新唐書。臺北市:洪氏出版社。
  26. 宋歐陽修、李逸安點校(2001)。歐陽修全集。北京市:中華書局。
  27. 宋蘇軾(1982)。東坡全集。臺北市:世界書局。
  28. 宋蘇軾、清王文誥、馮應榴輯註(1985)。蘇軾詩集。臺北市:學海出版社。
  29. 宋蘇軾、孔凡禮點校(1986)。蘇軾文集。北京市:中華書局。
  30. 明董其昌、屠友祥校注(2005)。畫禪室隨筆。南京市:鳳凰出版社。
  31. 唐元結、孫望編校(1984)。新校元次山集。臺北市:世界書局。
  32. 唐白居易、朱金城箋校(1988)。白居易集箋校。上海市:上海古籍出版社。
  33. 唐李吉甫(2005)。元和郡縣圖志。北京市:中華書局。
  34. 唐杜甫、清仇兆鱉注(1979)。杜詩詳注。北京市:中華書局。
  35. 唐柳宗元(2006)。柳宗元集。北京市:中華書局。
  36. 唐范攄(1968)。雲溪友議。臺北市:藝文印書館。
  37. 唐陸廣徵、曹林娣校注(1999)。吳地記校注。南京市:江蘇古籍出版社。
  38. 清王士禎(1997)。王士禎全集。濟南市:齊魯書社。
  39. 丁福保輯(1988)。歷代詩話續編。臺北市:木鐸出版社。
  40. 史考倫、Scollon, Ron、Scollon, Suzie Wang、呂奕欣譯(2005)。實體世界的語言。臺北縣:韋伯文化國際出版有限公司。
  41. 宇文所安(2006)。中國中世紀的終結。北京市:三聯書店。
  42. 米樂(1995)。跨越邊界:翻譯‧文學‧批評。臺北市:書林出版社。
  43. 吳文治編(1998)。宋詩話全編。南京市:鳳凰出版社。
  44. 吳洪澤編、尹波編(2003)。宋人年譜叢刊。成都市:四川大學出版社。
  45. 岑仲勉(2004)。岑仲勉著作集—金石論叢。北京市:中華書局。
  46. 辛更儒(2003)。張孝祥于湖先生年譜。臺北市:五南出版社。
  47. 宛敏灝箋校(1993)。張孝祥詞箋校。安徽省:黃山書社。
  48. 邱振中編(2008)。書法與中國社會。北京市: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49. 宮崎洋一(2000)。國際書學研究2000。日本東京都早稻田大學第一回中國史學國際學術會論文,東京都:
  50. 徐培均(1994)。淮海集箋注。上海市:上海古藉出版堂。
  51. 徐鵬校點(2009)。于湖居士文集。上海市:上海古籍出版社。
  52. 浯溪文物管理處編(2009)。湖湘碑刻二‧浯溪卷。長沙市:湖南美術出版社。
  53. 淺見洋二(2008)。由校勘到生成論—有關宋代詩文集的註釋特別是蘇黃詩中真蹟及石刻的利用。東華漢學,8,1-34。
  54. 陳文華(1987)。杜甫傳記唐宋資料考辨。臺北市:文史哲出版社。
  55. 陳文華(1993)。大唐中興頌非罪案論。唐代文學研究,桂林市:
  56. 陳平原編(2009)。西安:都市想像與文化記憶。北京市:北京大學出版社。
  57. 陳啟佑(1997)。元結與柳宗元。中國古典文學研討會─古典文學,臺北市:
  58. 陳熙遠(2005)。人去樓坍水自流—試論座落在文化史上的黃鶴樓。中國的城市生活:十四至二十世紀,臺北市:
  59. 楊慶存(2002)。黃庭堅與宋代文化。開封市:河南大學出版社。
被引用次数
  1. 曹淑娟(2018)。唐人園亭碑刻的地方書寫與意義詮釋。淡江中文學報,38,1-42。
  2. 李佳蓮(2022)。地方精神的再現與重塑-論明末清初傳奇中虎丘地景書寫的時代意義-。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文學院學報,26,41-68。
  3. 盧慧紋(2020)。元初北方士大夫的書畫活動與鑒藏:以王惲(1227-1304)《秋澗先生大全集》為中心的幾點考察。故宮學術季刊,38(2),47-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