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四庫全書總目》對賈誼《新書》的評述

并列篇名

The Comments on the Jia Yi (賈誼)'s "Xinshu" (新書) of the "Siku Quanshu Zongmu" (四庫全書總目)

作者

工藤卓司(Takushi Kudo)

关键词

《四庫總目》 ; 紀昀 ; 乾嘉之學 ; 賈誼《新書》 ; 漢宋之爭 ; the "Siku Zongmu" ; Ji Yun ; the Qianjia zhi xue ; the Jia Yi's "Xinshu" ; Han-Song zhi zheng

期刊名称

師大學報:語言與文學類

卷期/出版年月

55卷2期(2010 / 09 / 01)

页次

77 - 100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四庫全書總目》,不論在書誌學、文獻學或乾嘉學術思想的研究上,都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乾嘉時期的學術,特別稱為「乾嘉之學」,是由於反對根據己見解釋經書的宋、明性理學,而盛行漢、唐以來「訓詁學」為基礎的「考證學」、「考據學」。相對於「宋學」,此「考證學」、「考據學」稱為「漢學」。那麼,乾嘉時期的學者如何看待漢代學術,尤其是漢代諸子?本文以活躍於西漢文帝時的賈誼與所著《新書》為例,探討《四庫總目》對《新書》的看法。自宋以來,《新書》等漢代諸子文獻多被疑為偽書,在書誌學、文獻學上長期受到冷落。《四庫總目》卻認為《新書》「其書不全真,亦不全偽」。《四庫總目》為何下此結論?本文經由討論乾嘉時期的知識份子-盧文弨、汪中與袁枚、姚鼐思想的關係,而印證《四庫總目‧新書提要》的看法是將宋學與漢學折衷,並試圖釐清《四庫總目》背後帶有解消「門戶」的政治意圖。

英文摘要

The ”Siku Quanshu Zongmu” (四庫全書總目) plays an important part in bibliography, philology and research on the studies and thought in the Qianjia period (乾嘉時期). Studies in the Qianjia period are called ”Qianjia zhi xue (乾嘉之學).” They objected to the Song-Ming Xinglixue (宋明性理學) based on their own interpretation of the classics, and the so-called Kaozhengxue (考證學) or Kaojuxue (考據學) based on the Xunguxue (訓詁學) that were popular in the Han-Tang (漢唐) period. Accordingly the Kaozhengxue or Kaojuxue is called Hanxue (漢學) against Songxue (宋學). How did the scholars in the Qianjia period react to the studies developed in the Han period? This article will take the case of the ”Xinshu” (新書) written by Jia Yi (賈誼), who played an active part in the West Han (西漢) Wendi (文帝) period, and will search for the comments on Xin Shu of the ”Siku Zongmu” (四庫總目). Since the Song period, the text of Zhu zi (諸子), which was written in the Han period, has been ignored in bibliography and philology. But, the ”Siku Zongmu” thought that the ”Xinshu” 'was not all original, and so was not all imitation.' Why did the ”Siku Zongmu” reach this conclusion? This article will prove that the ”Xinshu” of the ”Siku Zongmu” advocated a compromise between Songxue and Hanxue by an analysis on the thought of four intellectuals of the Qianjia period. The article also aims to clarify if there was a political purpose that broke off a 'faction' in the descriptions of the ”Siku Zongmu”.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語言學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参考文献
  1. (2002)。續修四庫全書。上海市:上海古籍出版社。
  2. 弓巾和順(1988)。賈誼《新書》の成立をあぐる問題點—道術‧六術‧道德說篇を中心として。名古屋大學文學部研究論集哲學,35,161-172。
  3. 元脫脫(1977)。宋史。北京市:中華書局。
  4. 宋朱熹(1980)。四書集注。臺北市:藝文印書館。
  5. 宋黃震(1979)。慈溪黃氏日鈔。京都:中文出版社。
  6. 宋黎靖德輯(1994)。朱子語類。北京市:中華書局。
  7. 東漢班固(1962)。漢書。北京市:中華書局。
  8. 後晉劉昫(1975)。舊唐書。北京市:中華書局。
  9. 唐魏徵、唐令狐德棻(1973)。隋書。北京市:中華書局。
  10. 清于敏中(1968)。于文襄公(敏中)手扎。臺北市:文海出版社。
  11. 清江藩(1983)。國朝漢學師承記。北京市:中華書局。
  12. 清汪中、國家清史編纂委員會編(2005)。新編汪中集。揚州市:廣陵書社。
  13. 清姚鼐(1979)。惜抱軒文集。臺北市:文海出版社。
  14. 清紀昀(2004)。欽定四庫全書總目。臺北市:藝文印書館。
  15. 清紀昀(1986)。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
  16. 清紀昀(2001)。閱微草堂筆記。臺北市:大中國圖書公司。
  17. 清紀昀、近藤光男譯註(2001)。國朝漢學師承記(卷中)。東京都:明治書院。
  18. 清凌廷堪(1998)。校禮堂文集。北京市:中華書局。
  19. 清翁方綱(2006)。四庫提要分纂稿。上海市:上海書店出版社。
  20. 清袁枚、王英志編(1993)。袁枚全集。南京市:江蘇古籍出版社。
  21. 清盧文弨(1999)。抱經堂文集。北京市:中華書局。
  22. 工藤卓司(2005)。《賈誼新書》における「術」の位置—「耀蟬の術」を中心として。東洋古典學研究,19,109-124。
  23. 工藤卓司(2003)。賈誼と《賈誼新書》。東洋古典學研究,16,167-182。
  24. 中華書局編輯部編(2006)。宋元明清書目題跋叢刊(宋代卷)。北京市:中華書局。
  25. 王達敏(2007)。姚鼐與乾嘉學派。北京市:學苑出版社。
  26. 司馬朝軍(2005)。《四庫全書總目》編纂考。武漢市:武漢大學出版社。
  27. 吉田純(2006)。清朝考証學の群像。東京都:創文社。
  28. 宇野茂彥(1988)。賈誼新書札記。名古屋大學文學部研究論集哲學,34,177-187。
  29. 佐藤一郎(2003)。中國文學の傳統と再生—清朝初期から文学革命まで。東京市:研文出版社。
  30. 周積明(1994)。紀昀評傳。南京市:南京大學出版社。
  31. 近藤光男(1987)。清朝考證學の研究。東京都:研文出版社。
  32. 相原俊二(1988)。漢初の霸者について(そのー)—《新語》と《新書》。東海大學紀要(文學部),50,1-18。
  33. 紀昀(2004)。欽定四庫全書總目。臺北市:藝文印書館。
  34. 紀昀(2004)。欽定四庫全書總目。臺北市:藝文印書館。
  35. 張傳峰(2007)。《四庫全書總目》學術思想研究。上海市:學林出版社。
  36. 張維屏(1998)。紀昀與乾嘉學術。臺北市:國立臺灣大學出版委員會。
  37. 彭林編、鄭吉雄編(2005)。清代學術講論。桂林市: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38. 趙爾巽(1977)。清史稿。北京市:中華書局。
  39. 錢賓四先生全集編輯委員會編(1998)。錢賓四先生全集。臺北市:聯經出版公司。
  40. 齋木哲郎(1993)。漢代思想文獻の取り扱いについて。東洋文化,復刊第71號,21-39。
  41. 嚴一萍選輯(1968)。百部叢書集成。臺北市:藝文印書館。
被引用次数
  1. 林俞佑(2013)。阮元《儒林傳稿》學術觀鉤沈。輔仁國文學報,36,10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