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中國筆記小說所記載之「避煞」習俗及「煞神」形象探討

并列篇名

The Custom of Avoiding Evil Spirits and the Image of Evil in Chinese Tales

作者

盧秀滿(Hsiu-Man Lu)

关键词

習俗 ; 筆記小說 ; 煞神 ; 避煞 ; customs ; Chinese tales ; the image of evil ; avoiding evil spirit

期刊名称

師大學報:語言與文學類

卷期/出版年月

57卷1期(2012 / 03 / 01)

页次

23 - 53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避煞」,可謂是漢民族喪葬習俗中的一環。本文藉由中國歷代筆記小說中所記載之相關事例,對「避煞」習俗與「煞神」形象等進行考察,企圖釐清中國喪葬文化之某一側面。首先,探討「避煞」習俗產生之背景及其影響,進而得出:「避煞」習俗最遲於三國時期即已形成,而其影響直至清代為止仍盛行不退之結果。其次,匯整歷代筆記中所記載之相關事例,釐清「避煞」習俗進行之實際情況,包含時間、推算者、「煞」的實體、「回煞」之目的等諸項問題。接著指出,將「回煞」中的「布灰」儀式與「轉世輪迴」觀念緊密結合之作法,反映了中國民間習俗在融合本土巫術或陰陽思想與外來佛教觀念上之強韌力量。最後則探討歷代「煞神」形象之演變。從肉塊、禽鳥、猿猴、鬼神至其餘怪異之形象等,可謂毫無統一性可言。

英文摘要

Avoiding evil spirits influences Han Chinese burial custom. To explore this aspect of Chinese burial customs, this study examines customs for avoiding evil spirits and the image of evil in Chinese tales.First, we found that this customs were developed during the Three Kingdoms period, and because of the resulting traditions and influence, were continued until the Qing Dynasty. Secondly, we explored real practices of the custom of avoiding evil spirit by collecting related stories that included the concepts of time, shamans, and evil spirits. The reason for avoiding evil spirits was integrated in novels written during each dynasty. We infer that these customs integrate the original Yin and Yang concept with Buddhism by combining the ”Buhui” ceremony and reincarnation. Finally, we examined the changing the changing representations of evil through the various dynasties, including as corpses, birds, monkeys, spirits, or other indefinite images.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語言學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参考文献
  1. (2002)。續修四庫全書。上海市:上海古籍出版社。
  2. (2005)。明代筆記小說大觀。上海市:上海古籍出版社。
  3. (2002)。續修四庫全書。上海市:上海古籍出版社。
  4. (1986)。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
  5. (2002)。續修四庫全書。上海市:上海古籍出版社。
  6. (2002)。續修四庫全書。上海市:上海古籍出版社。
  7. (2004)。欽定四庫全書。臺北市:藝文印書館。
  8. (2002)。續修四庫全書。上海市:上海古籍出版社。
  9. 北齊顏之推、趙曦明注(1973)。顏氏家訓注。臺北市:藝文印書館。
  10. 宋李昉編(1987)。太平廣記。臺北市:文史哲出版社。
  11. 宋岳珂、吳企明點校(1981)。桯史。北京市:中華書局。
  12. 宋洪邁(1994)。夷堅志。臺北市:明文書局。
  13. 宋無名氏、金心點校(1986)。湖海新聞夷堅續志。北京市:中華書局。
  14. 宋蔡絛、馮惠民點校、沈錫麟點校(1983)。鐵圍山叢談。北京市:中華書局。
  15. 宋羅大經、王瑞來點校(1983)。鶴林玉露。北京市:中華書局。
  16. 清沈復(1995)。浮生六記。臺南市:大夏出版社。
  17. 清紀昀(2003)。閱微草堂筆記。臺北市:大中國圖書公司。
  18. 清許秋垞(2000)。聞見異辭。北京市:中國書局。
  19. 清劉獻廷(2001)。清代筆記叢刊。濟南市:齊魯書社。
  20. 清盧文弨、楊曉春點校(2010)。龍城札記。北京市:中華書局。
  21. 丁如明校點、李宗為校點、李學穎校點(2000)。唐五代筆記小說大觀。上海市:上海古籍出版社。
  22. 王孝廉(1980)。花與花神。臺北市:洪範書店有限公司。
  23. 王英志編(1994)。袁枚全集。江蘇省:江蘇古籍出版社。
  24. 王德毅編(1996)。叢書集成三編。臺北市:新文豐出版社。
  25. 弗雷澤、汪培基譯(1991)。金枝:巫術與宗教之研究。臺北市: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26. 李劍國(1993)。唐五代志怪傳奇敘錄。天津市:南開大學出版社。
  27. 李劍國輯釋(1995)。唐前志怪小說輯釋。臺北市:文史哲出版社。
  28. 李龍潛點校、楊寶霖點校、陳忠烈點校、徐林點校(2010)。明清廣東稀見筆記七種。廣州市:廣東人民出版社。
  29. 李豐楙(1999)。煞:一個非常的宇宙現象。歷史月刊,132,37。
  30. 汪毅夫(1995)。客家民間信仰。福建省:福建教育出版社。
  31. 松木浩一(2001)。宋代の葬儀:黃籙齋と儒教の葬禮。圖書館情報大學研究報告,20(1),66-67。
  32. 南方朔(2004)。語言之鑰。臺北市:大田出版有限公司。
  33. 馬昌儀(1998)。中國靈魂信仰。上海市:上海文藝出版社。
  34. 馬書田(1993)。華夏諸神─鬼神卷。臺北市:雲龍出版社。
  35. 張成全(2006)。「回煞」考論。武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59(4),446-451。
  36. 張邦煒(1997)。兩宋時期的喪葬陃俗。四川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4(3),100-101。
  37. 陳文新(1995)。中國筆記小說史。新北市:志一出版社。
  38. 黃鈞注譯、陳滿銘校閱(1996)。新譯搜神記。臺北市:三民書局。
  39. 楊家駱編(1980)。新校本明史并附編六種。臺北市:鼎文書局。
  40. 楊家駱編(1981)。新校本新唐書。臺北市:鼎文書局。
  41. 楊家駱編(1980)。新校本宋史并附編三種。臺北市:鼎文書局。
  42. 楊家駱編(1980)。新校本三國志附索引。臺北市:鼎文書局。
  43. 魯迅輯(1951)。古小說鈎沉。北京市:人民文學出版社。
被引用次数
  1. (2024)。由筆記小說考述「回煞」之文化心理及意涵。中正漢學研究,43,165-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