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日、韓儒者的儒耶會通與諍辯之比較

并列篇名

Japanese and Korean Confucian Perspectives on Christianity

DOI

10.6210/JNTNULL.2013.58(2).02

作者

張崑將(Kung-Chiang Chang)

关键词

天主 ; 太極 ; 日、韓儒者 ; 排耶 ; 儒耶會通 ; God ; Taichi ; Korea and Japan Confucianists ; anti-Christian ; covergence of Confucianism and Christianity

期刊名称

師大學報:語言與文學類

卷期/出版年月

58卷2期(2013 / 09 / 01)

页次

25 - 45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本文旨在比較日、韓儒者對耶教的會通與諍辯現象,發現在世界起源的辯論上,日本十七世紀初期的排耶文獻中,除了儒者林羅山關注「太極」與「天主」的辯論議題外,官方文獻甚為關注「神國與佛國」的宗教之辨。至於朝鮮儒者在天主教傳播初期中,則甚為在意「太極」與「天主」之辨,且辨析甚為細微,一直到十九世紀,儒者仍堅持朱子學的「太極」理學世界觀以駁「天主」之論。反觀十九世紀中葉前後,日本幕末維新的一些排耶論者,在論述世界起源上,有以氣一元論的思想,對治耶教創天地之說的理論,沒有朝鮮儒者仍然堅持「太極論」的現象。此外,天主教傳入之初,在日、韓兩國的排耶論中皆尚未出現違背君父的「忠孝大倫」,但時代愈後,隨著耶教的傳播日廣,朝鮮在十八世紀末,日本在十九世紀中期的排耶論中,君父大倫的忠孝課題逐漸成為顯題化。

英文摘要

This paper compares the perspectives of Japanese and Korean Confucianists on Christianity and the origins of the world. Based on a review of anti-Christian documents written in the early 17th century in Japan, and Confucianist Hayashi Razan's deliberation of ”Taichi” and ”God,” this study examines religious debates about ”the kingdom of God” and ”the kingdom of Buddha.” During the early stages of the dissemination of Catholicism into Korea, Confucianists debated the concepts of Taichi and God intensely. In the 19th century, Confucianists refuted the theory of God by contrasting it with the idea of Taichi based on Zhu Xi's neo-Confucian worldview. During the final years of the Tokugawa period and the beginning of the Meiji restoration in the mid-19th century, some Japanese anti-Christian scholars contested Christianity's theory about the creation of the world by applying the qi-monism theory. Initially, criticism about Christianity's violation of loyalty and filial piety in human relationships was not developed in these anti-Christian debates. However, as Christianity began to gain influence in Korea during the late-18th century and in Japan during the mid-19th century, anti-Christian perspectives focused increasingly on loyalty and filial piety, as demonstrated in Confucian ethical codes practiced during these periods. This specific form of criticism of Christianity gradually became a major topic in religious circles.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語言學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参考文献
  1. (1990).韓國文集叢刊.首爾特別市:民族文化推進會.
  2. (1990).韓國文集叢刊.首爾特別市:民族文化推進會.
  3. (1990).韓國文集叢刊.首爾特別市:民族文化推進會.
  4. (1990).韓國文集叢刊.首爾特別市:民族文化推進會.
  5. (1990).韓國文集叢刊.首爾特別市:民族文化推進會.
  6. 井上哲次郎。〈答中西子〉,《藤樹先生全集》(東京都:岩波書店,1940),卷18,冊 2,53-54。
  7. (1990).韓國文集叢刊.首爾特別市:民族文化推進會.
  8. 井上哲次郎。《日本陽明學派之哲學》(東京都:富山房,1906),90-91。
  9. (1990).韓國文集叢刊.首爾特別市:民族文化推進會.
  10. (1990).韓國文集叢刊.首爾特別市:民族文化推進會.
  11. 宋黎靖德編(1986)。朱子語類。臺北市:文津出版社。
  12. 山口正之(1987)。朝鮮史キリスト教の文化史的研究。東京都:御茶?水書房。
  13. 中江藤樹(1989)。翁問答。東京都:岩波書店。
  14. 中江藤樹(1972)。日本の陽明學(上)。東京都:明德出版社。
  15. 中村幸彥校注、岡田武彥校注(1972)。近世後期儒家集。東京都:岩波書店。
  16. 元載淵(2007).순암 안정복(安鼎福)과 광암 이벽(李檗)의 서학(西學)인식.교원사학,4,5-28.
  17. 文部省宗教局編(1977)。宗教制度調查資料。東京都:原書房。
  18. 文部省宗教局編(1977)。宗教制度調查資料。東京都:原書房。
  19. 文部省宗教局編(1977)。宗教制度調查資料。東京都:原書房。
  20. 王春來(2000)。基督教在近代韓國。北京市: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1. 古屋安雄(2003)。日本のキリスト教。東京都:日本教文館。
  22. 李元淳(1986).韓國天主教會史研究.首爾特別市:韓國教會史研究所.
  23. 李能和(1968).朝鮮基督教及外交史.首爾特別市:學文閣.
  24. 和辻哲郎(1962)。日本倫理思想史。東京都:岩波書店。
  25. 林羅山、京都史蹟會編纂(1979)。林羅山先生文集。京都府:京都史蹟會。
  26. 姜炳秀(2005).中央史論.
  27. 柴田篤譯註(2004)。天主實義。東京都:平凡社。
  28. 海老澤有道校注(1970)。キリシタン書.排耶書。東京都:岩波書店。
  29. 國史編纂委員會(編)(1958).朝鮮王朝實錄.首爾特別市:國史館.
  30. 張崑將(2004)。德川日本「忠」「孝」概念的形成與發展―以兵學與陽明學為中心。臺北市:臺大出版中心。
  31. 戚印平(2003)。日本早期耶穌會史研究。北京市:商務印書館。
  32. 陳曉傑(2011)。中江藤樹の思想と信仰―「我」と「上帝」をめぐって。東アジア文化交涉研究,4,131。
  33. 楠田斧三郎(1996)。朝鮮天主教小史。東京都:大空社。
  34. 鈴江英一(2000)。キリスト教解禁以前:切支丹禁制高札撤去の史料。東京都:岩田書店。
  35. 釋徹宗(2009)。不干齊ハビアン。東京都:新潮社。
  36. 鐘鳴旦(2002)。明末天主教儒者楊廷筠。北京市: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被引用次数
  1. 蔡至哲(2019)。朝鮮天主教儒者對《七克》思想的再詮釋-以星湖左派為中心的探討。政大中文學報,31,173-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