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題畫王昭君與清詩之因革-以宋人題畫昭君為參照

并列篇名

The Succession the Qing Poets and Variations in the Poetry Inscriptions of Wang Zhaojun: Reference the Writings of Song Poets

DOI

10.6210/JNTNULL.2014.59(1).06

作者

張高評(Kao-Ping Chang)

关键词

王昭君 ; 因革 ; 宋詩 ; 清詩 ; 題畫詩 ; Wang Chaojun ; Succession and Variation ; Sung Poetry ; Qing Poets ; Inscription Poetry

期刊名称

師大學報:語言與文學類

卷期/出版年月

59卷1期(2014 / 03 / 01)

页次

123 - 158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王昭君和親匈奴之故事,唐詩以降多本五大系統基型,進行緣飾附會,抽換改作。清代以前已寫作416首,清代詩人亦創作400餘首昭君題詠。今選擇題畫詩為探討文本,以考察王昭君形象之轉化與創新。蓋宋人及金人所作昭君詩歌,出於題畫圖詠者約15首;而清人昭君題詠,見於胡鳳丹編纂《青冢志》、可永雪編《歷代昭君文學作品集》者,數量已在43首以上。本文擬以清人題詠王昭君故事為主軸,以宋、金之相關題詠作對照,持傳承與新變為論說主軸,除扣緊題畫之屬性,較論形象塑造之虛實、形神外,尚關注歷代之審美意識、士人不遇之比興寄託、和親之得失榮辱、紅顏之禍福美惡,乃至於華夷之分際、公私之消長、琵琶之哀怨、遠嫁之悲喜、青冢之不朽等。凡此種種,要皆值得考察論述,亦辨章學術,考鏡淵流之一助。

英文摘要

Since the stories of Wang Chaojun's political alliance first appeared in Tang poetry, poets have frequently relied on the five fundamental modes to polish, create, swap, and adapt words. Poets are fond of writing about Wang; thus, we located 416 poems addressing Wang's stories, and more than 400 works from the Qing dynasty. Inscription poetry was selected as the text to discussion the transformation and innovation of the image of Wang. Approximately 15 poems of Wang were written by the inscription poets of Wang from Sung and Jing. The Qing Dynasty boasts more than 43, including ”Cing Jhǒng Jhìh”, edited by Hu Fengdan, and ”The Literature of Wang in All Dynasties”, edited by Ke Yongxue. This paper centers on the story of Wang as inscribed by the people of Qing Dynasty. Contrasting the inscription poetry of the Sung and Qing Dynasties, the discussion focuses on inheritance and creation. The attributes of inscription poetry are examined to compare and discuss the reality and physical spirit of the image mold. The following factors are considered: the aesthetic consciousness of the dynasties figures of speech, association, and the finding of sustenance when intellectuals were underappreciated; the gain, loss, glory, and disgrace of the marriage alliance policy; the calamity and fortune of the beautie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cultures of the Chinese and barbarians; the preferences in public or private areas; the theme of Pipa's plaintiveness; the sadness and happiness of remote marriage; and the immortality of Cing Jhǒng. Thus, contributions are made to various aspects of poetry and cultural studies.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語言學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参考文献
  1. 張高評(2011)。杜甫題畫詩與詩學典範。淡江中文學報,25,1-34。
    連結:
  2. (1989)。接受美學。上海市:上海人民出版社。
  3. (1983)。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
  4. (1983)。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
  5. 【唐】杜甫,【清】仇兆鰲注:〈詠懷古跡五首〉其三,《杜詩詳注》,卷17,1502。
  6. (1993)。顧頡剛古史論文集,北京市:
  7. 【清】何家琪:《明妃圖歌》,《天根詩抄》,《天根文詩抄》(光緒丙午大梁刊本),卷上,32。
  8. (1983)。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
  9. (1983)。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
  10. (1970)。宜昌府志‧藝文志。臺北市:成文出版社。
  11. 元脫脫(1997)。宋史。北京市:中華書局。
  12. 宋王安石、宋李壁注(1993)。王荊文公詩李壁注。上海市:上海古籍出版社。
  13. 周左丘明、楊伯峻注(2008)。春秋左傳注。北京市:中華書局。
  14. 明陶宗儀編(1988)。說郛。上海市:上海古籍出版社。
  15. 南朝宋范曄、唐李賢注、清王先謙集解(1958)。後漢書集解。臺北市:藝文印書館。
  16. 南朝宋劉義慶、楊勇校箋(2000)。世說新語校箋。臺北市:正文書局。
  17. 清王士禛(1982)。帶經堂詩話。北京市:人民文學出版社。
  18. 清吳偉業、李學穎集評標校(1990)。吳柏村全集。上海市:上海古籍出版社。
  19. 清吳騫(1985)。蠡塘漁乃。北京市:中華書局。
  20. 清胡鳳丹(1989)。青冢志。臺北市:新文豐出版社。
  21. 清陳壽祺(1985)。纂喜堂詩稿‧乙卯。北京市:中華書局。
  22. 清陸心源(1997)。宋詩紀事補遺。太原市:山西古籍出版社。
  23. 清陸以湉、崔凡芝點校(1984)。冷廬雜識。北京市:中華書局。
  24. 清陸長春(1994)。夢花亭駢體文集四卷。上海市:上海書店。
  25. 清章學誠、葉瑛校注(1985)。文史通義校注。北京市:中華書局。
  26. 清褚人穫(2000)。堅瓠集‧甲集。北京市:中國書店。
  27. 漢公羊壽傳、漢何休解詁、唐徐彥疏(1955)。春秋公羊傳注疏。臺北市:藝文印書館。
  28. 漢班固、唐顏師古注(1972)。漢書。臺北市:明倫出版社。
  29. 漢焦延壽(1978)。焦氏易林。新北市:三才書局。
  30. 丁福保(1971)。清詩話。臺北市:明倫出版社。
  31. 于安瀾(1974)。畫史叢書。臺北市:文史哲出版社。
  32. 孔壽山編(1988)。唐朝題畫詩注。成都市:四川美術出版社。
  33. 王向峰編(1988)。文藝美學辭典。瀋陽市:遼寧大學出版社。
  34. 北京大學古文獻研究所(1991)。全宋詩。北京市:北京大學出版社。
  35. 北京大學古文獻研究所(1991)。全宋詩。北京市:北京大學出版社。
  36. 北京大學古文獻研究所(1991)。全宋詩。北京市:北京大學出版社。
  37. 北京大學古文獻研究所(1991)。全宋詩。北京市:北京大學出版社。
  38. 北京大學古文獻研究所(1991)。全宋詩。北京市:北京大學出版社。
  39. 北京大學古文獻研究所(1991)。全宋詩。北京市:北京大學出版社。
  40. 北京大學古文獻研究所(1991)。全宋詩。北京市:北京大學出版社。
  41. 北京大學古文獻研究所(1991)。全宋詩。北京市:北京大學出版社。
  42. 北京大學古文獻研究所(1991)。全宋詩。北京市:北京大學出版社。
  43. 北京大學古文獻研究所(1991)。全宋詩。北京市:北京大學出版社。
  44. 北京大學古文獻研究所(1991)。全宋詩。北京市:北京大學出版社。
  45. 北京大學古文獻研究所(1991)。全宋詩。北京市:北京大學出版社。
  46. 北京大學古文獻研究所(1991)。全宋詩。北京市:北京大學出版社。
  47. 北京大學古文獻研究所(1991)。全宋詩。北京市:北京大學出版社。
  48. 北京大學古文獻研究所(1991)。全宋詩。北京市:北京大學出版社。
  49. 北京大學古文獻研究所(1991)。全宋詩。北京市:北京大學出版社。
  50. 北京大學古文獻研究所(1991)。全宋詩。北京市:北京大學出版社。
  51. 北京大學古文獻研究所(1991)。全宋詩。北京市:北京大學出版社。
  52. 北京大學古文獻研究所(1991)。全宋詩。北京市:北京大學出版社。
  53. 北京大學古文獻研究所(1991)。全宋詩。北京市:北京大學出版社。
  54. 北京大學古文獻研究所(1991)。全宋詩。北京市:北京大學出版社。
  55. 可永雪編纂、宋國欽編纂(2003)。歷代昭君文學作品集。呼和浩特市:內蒙古人民出版社。
  56. 白壽彞(1999)。中國通史。上海市:上海人民出版社。
  57. 伊瑟爾、金元浦譯、周寧譯(1991)。閱讀活動―審美反應理論。北京市: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58. 朱光潛(1986)。詩與畫的界限‧拉奧孔。臺北市:元山書局。
  59. 衣若芬(2007)。宮素然「明妃出塞圖」及其題詩─視覺文化角度的推想。金元明文學之整合研究─《近世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之二,臺北市:
  60. 汪蔚林(1962)。孔尚任詩文集‧詩‧長留集。北京市:中華書局。
  61. 金元浦(1998)。接受反應文論。濟南市:山東教育出版社。
  62. 范文瀾(1995)。中國通史。北京市:人民出版社。
  63. 徐世昌(1961)。晚晴簃詩滙。臺北市:世界書局。
  64. 張高評(2011)。王昭君形象之轉化與創新。臺北市:里仁書局。
  65. 張高評(2000)。會通化成與宋代詩學。臺南市:成功大學出版組。
  66. 張耀宗(1986)。金明二代的張天錫。讀書,5,75。
  67. 許倬雲(2009)。我者與他者:中國歷史上的內外分際。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68. 郭紹虞(1983)。清詩話續編。北京市:人民文學出版社。
  69. 陳振編、白壽彞編(1999)。中國通史。上海市:上海人民出版社。
  70. 陳清泉(1985)。中國史學家評傳。鄭州市:中州古籍出版社。
  71. 曾永義(2003)。俗文學概論。臺北市:三民書局。
  72. 曾棗莊(1989)。全宋文。成都市:巴蜀書社。
  73. 黃永武、張高評(2003)。唐詩三百首鑑賞。臺北市:黎明文化公司。
  74. 逯欽立(1983)。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北京市:中華書局。
  75. 逯欽立(1983)。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北京市:中華書局。
  76. 綏遠通志館(2007)。綏遠通志稿‧詩輯。呼和浩特市:內蒙古人民出版社。
  77. 劉伯驥(1971)。宋代政教史。臺北市:臺灣中華書局。
  78. 蔣孔陽編(1991)。哲學大辭典‧美學卷。上海市:上海辭書出版社。
  79. 魯歌(1982)。歷代歌詠昭君詩詞選注。武漢市:長江文藝出版社。
  80. 蟲天子(1992)。香豔叢書。北京市:人民文學出版社。
  81. 羅繼祖(1984)。楓窗脞語。北京市:中華書局。
  82. 顧頡剛編(1984)。孟姜女故事研究集。上海市:上海古籍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