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宋代禪門頌古詩的發展及語言特色

并列篇名

Developmental and Language Features of the Odes of Wen-tzu Chan in the Song Dynasty

DOI

10.6210/JNTNULL.2016.61(1).03

作者

黃敬家(Jing-Jia Huang)

关键词

公案 ; 文字禪 ; 宋代 ; 頌古 ; 《禪宗頌古聯珠通集》 ; Koan ; Wen-tzu Chan ; Song Dynasty ; Odes ; Collection of Odes to Zen Ancient Lenzhu Koans

期刊名称

師大學報:語言與文學類

卷期/出版年月

61卷1期(2016 / 03 / 01)

页次

55 - 70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宋代因文字禪盛行,為闡發祖師公案的意蘊而產生各種解釋公案的文體形式,其中,頌古是唯一的韻文,多以各種意象隱喻繞路說禪,婉轉地闡發公案意蘊。頌古是後代禪人以其禪學修養和悟力基礎,對於過去公案進行深刻、獨特的再詮釋。而公案本身就是一個未完成的開放性對話結構,後代禪師藉由頌古,一再頌出公案新意,如同進入祖師的公案話語系統中,參與典範公案意蘊的創造,因而擴大了整個公案意涵的包覆容量。因此,本文從檢討現有頌古研究成果,進而考察宋代頌古的發展規律和語言特色,以肯定宋代禪林盛極一時,又極具高度創意性和時代價值的頌古活動,以期引發學界對於頌古詩更多的關注和理解。

英文摘要

Because Wen-tzu Chan was popular in the Song Dynasty, various literary forms were developed to explain the koan form and demonstrate the meanings of Zen koans. Among the developed forms, the ode is the only verse-based form. Odes are the foundation for Zen cultivation and realization, as well as for in-depth and unique interpretations of past koans. Odes typically use various types of imagery and metaphor to indirectly explain Zen doctrine and demonstrate the meanings of koans euphemistically, thus facilitating reinterpretation or changing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meanings of koans. A koan is structured as an unfinished and open dialogue. Future Zen masters created new meanings for koans through odes, a practice similar to engaging with Zen masters' koan language system to participate in conversations and expand the capacity covered in the meanings of the koan in general. Therefore,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developmental rules and language features of odes in the Song Dynasty to affirm the high creativity and time value of odes that were extremely popular during that period.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語言學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参考文献
  1. 黃敬家(2013)。宋元禪師對「趙州勘婆」公案的接受與多重闡釋。漢學研究,31(4),145-178。
    連結:
  2. 黃繹勳(2009).Chan Master Xuedou and His Remarks on Old Cases in the Record of Master Xuedou at Dongting: A Preliminary Study.中華佛學學報,22,69-95.
    連結:
  3. 楊曾文(2002)。汾陽善昭及其禪法。中華佛學學報,15,219-253。
    連結:
  4. (1988)。大正新脩大藏經。東京都:大藏經刊行會。
  5. (1988)。大正新脩大藏經。東京都:大藏經刊行會。
  6. (1988)。大正新脩大藏經。東京都:大藏經刊行會。
  7. (1975)。卍新纂大日本續藏經。東京都:國書刊行會。
  8. (1989)。卍新纂大日本續藏經。東京都:國書刊行會。
  9. (1975)。卍新纂大日本續藏經。東京都:國書刊行會。
  10. (1975)。卍新纂大日本續藏經。東京都:國書刊行會。
  11. (1988)。大正新脩大藏經。東京都:大藏經刊行會。
  12. 秋野孝道、安藤文英。《雪竇禅師頌古稱提講話》(東京都:文明書院,1931)。
  13. (1975)。卍新纂大日本續藏經。東京都:國書刊行會。
  14. (1989)。卍新纂大日本續藏經。東京都:國書刊行會。
  15. R.C. 赫魯伯、董之林譯(1994)。接受美學理論。臺北市:駱駝出版社。
  16. 入矢義高(1981)。雪竇頌古。東京都:筑摩書房。
  17. 土屋太祐(2006)。禪宗公案的形成和公案禪的起源。社會科學研究,5,28-32。
  18. 巴赫金、李輝凡譯(1998)。巴赫金全集•第二卷。石家莊市:河北教育出版社。
  19. 王瑾(2005)。互文性。桂林市: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20. 永井政之(1973)。雪竇頌古の展開について。印度學佛教學研究,22(1),140-141。
  21. 石井修道(1976)。丹霞子淳の宗風—頌古を中心として。宗教研究,50(3),164-165。
  22. 牟宗三(1986)。中國哲學十九講。臺北市:學生書局。
  23. 佐藤秀孝(1980)。虛堂智愚の頌古•代別編篡をめぐって。印度學佛教學研究,28(2),321-323。
  24. 吳言生(2002)。禪宗詩歌境界。北京市:中華書局。
  25. 吳言生(2002)。禪宗公案頌古的象徵體系。陝西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4),47-55。
  26. 宋隆斐(2013)。博士論文(博士論文)。玄奘大學中國與文學系。
  27. 宋隆斐(2007)。汾陽頌古百則中的趙州公案。中國語文,100(6),42-52。
  28. 杜松柏(1978)。禪學與唐宋詩學。臺北市:黎明文化公司。
  29. 杜松柏(1980)。禪與詩。臺北市:弘道書局。
  30. 哈羅德•布魯姆、徐文博譯(1990)。影響的焦慮:詩歌理論。臺北市:久大圖書公司。
  31. 柳田聖山(1978)。雪竇頌古の世界。禪文化研究所紀要,10,11-87。
  32. 張伯偉(1995)。禪與詩學。臺北市:揚智出版社。
  33. 張勇(2006)。趙州從諗研究資料輯注。成都市:巴蜀書社。
  34. 張曼濤(1977)。現代佛教學術叢刊12─禪宗典籍研究。臺北市:大乘文化出版社。
  35. 郭廷立(2005)。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中文所。
  36. 黃卓越(1995)。經典的設置與消解─論重顯頌古的歷史意義及文本策略。佛學研究,1,188-195。
  37. 黑丸寬之(1979)。道元禪師における公案拈提の特質宏智頌古と對比して。印度學佛教學研究,27(2),33-36。
  38. 楊曾文(2006)。宋元禪宗史。北京市: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39. 蒂費納•薩莫瓦約、邵煒譯(2002)。互文性研究。天津市:天津人民出版社。
  40. 榑林皓堂(1957)。雪竇頌古と宏智頌古—宏智頌古製作の意義。日本仏教学会年報,22,69-80。
  41. 劉康(1995)。對話的喧聲─巴赫汀文化理論述評。臺北市:麥田出版社。
被引用次数
  1. 釋有樂(2023)。宋代《文殊指南圖讚》刊本對〈入法界品〉的圖文表現與運用。佛光學報,9(1),141-178。
  2. (2023)。《禪宗頌古聯珠通集》頌古詩中的「漁歌」寓意與「歌」的喻指。清華中文學報,30,233-280。
  3. (2023)。北宋禪宗勃興的文學因素-聚焦於雲門宗的討論。臺大佛學研究,46,5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