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台語歌謠采集成果分析(1895~2001)

并列篇名

An Analysis of Taiwanese Folksongs Collection (1895~2001)

DOI

10.6621/JTV.2010.0202.02

作者

周定邦(Tēng-Pang Chiu)

关键词

台語歌謠 ; 民間文學 ; 歌謠采集 ; Taiwanese folksongs ; folk literature ; folksong collections

期刊名称

台語研究

卷期/出版年月

2卷2期(2010 / 09 / 01)

页次

24 - 57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民間文學是民間文化ê重要載體,呈現-ê m-nā是文學性ê部份niā-niā,koh有風俗、信仰、語言等各方面ê內容,tō ài借重忠實ê記錄tsiah ē-tàng保存-lóh-來。民間文學tī台灣,uì日治時期到kah戰後,甚至是現此時,m管是khiā tī siá(上標 n)-mìh立場,爲著siá(上標 n)-mìh目的,差不多每tsìt khām-tsām lóng加加減減有人leh做采集ê khang-khuè,親像日治時期ê平澤丁東、片岡巖、稻田尹、鄭坤五、李獻章kap tsē-tsē hiàng時ê文藝雜誌,戰後ê吳瀛濤、許常惠kap史惟亮、胡萬川等等,m-koh目前iáu無人kātsia-ê采集過程做khah有系統tìk ê整理,所以本文tō以民間文學內底ê台語歌謠做主體來起1个頭,liàh時間做直線,采集行動ê主事者做橫線,運用收集、閱讀、ah是採訪ê方法,來探討無kâng時期民間文學tī台灣hông采集ê過程kap成果,做系統tìk ê整理kap資料ê分析,寄望tsìt篇論文ē-tàng tī民間文學ê領域,hō後iân ê研究者tsit-kuá啓發,ē-tàng kā台灣民間文學運動做全面tìkê研究,來建構台灣民間文學采集運動ê歷史。

英文摘要

Folk literature is an important conveyer of common people's culture. In folk literature, there is not only the literature itself, but also custom, beliefs and languages, all of which are preserved through careful and faithful record keeping. No matter which historical period people are in, there has always been someone who undertook to collect works of folk literature. For example during the Japanese Colonial period,平澤丁東,片岡巖,稻田尹, Tenn Khun-ngo, Li Hian-chiong, and people who put out numerous literary and arts magazines were some of the people who made an effort to collect Taiwanese literary works and expressions of culture. In the post Second World War period there were people like Go Eng-to(吳瀛濤), Kho Siong-hui(許常惠),Su Ui-liang(史惟亮) and O Ban-chhoan(胡萬川). However, until now no one has made a systematic study of the process of literary collecting Therefore in this paper, as a start we will take a look at folk song collections in Taiwanese literature as one element of culture in Taiwanese literature. A vertical timeline is used, with the people involved in the collection process represented on intersecting horizontal lines. The methods we use include collection, reading and interviewing. Afterwards we will study and analyze the data to make some sense of the process of literary collection during different time periods. We hope this paper may serve as a guide and inspiration to other scholars who want to study and construct the history of the Taiwanese literature collection movement.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語言學
参考文献
  1. 林培雅(2006)。近四十年來台灣民間文學的調查、研究狀況。台灣文學研究學報,3,33-52。
    連結:
  2. 風潮有聲出版有限公司2000《山城走唱》(CD 1片)。台北縣:風潮有聲出版有限公司。
  3. 風潮有聲出版有限公司1999d《恆春半島民歌紀實4:五孔小調》(CD1片)。台北縣:風潮有聲出版有限公司。
  4. 蘇維熊1933〈臺灣歌謠に對する一試論〉,《フォルモサ》創刊號(昭和8年7月15日),頁2-15。東京市:臺灣藝術研究會。
  5. 謝雲聲編1928《台灣情歌集》。廣州:中山大學民俗學會。
  6. 李獻璋1936《台灣民間文學集》。台北市:台灣文藝協會。
  7. 平澤丁東編1917《台灣の歌謠と名著物語》。台北:晃文館。
  8. 風潮有聲出版有限公司1999a《恆春半島民歌紀實1:思想起【壹】》(CD 1片)。台北縣:風潮有聲出版有限公司。
  9. 風潮有聲出版有限公司1999c《恆春半島民歌紀實3:牛尾絆》(CD 1片)。台北縣:風潮有聲出版有限公司。
  10. 君玉1934〈臺灣歌謠的展望〉,《先發部隊》,第1號,頁11-15。
  11. 閩南語俗曲唱本「歌仔冊」全文資料庫,2008,2008年1月23日資料,網址:。http://www32.ocn.ne.jp/~sunliong /guicheng.htm
  12. 稻田尹1943《台灣歌謠集》,第一集。台北市:台灣藝術社。
  13. 屏東縣滿州鄉民謠協進會, 年代m知, 《屏東縣滿州鄉歌謠CD專輯》。屏東縣滿州鄉:屏東縣滿州鄉民謠協進會。
  14. 風潮有聲出版有限公司1999b《恆春半島民歌紀實2:思想起【貳】》(CD 1片)。台北縣:風潮有聲出版有限公司。
  15. 伊能嘉矩1928《臺灣文化志》(中冊)。東京:刀江書院。
  16. 黃得時1967《臺灣歌謠之研究》,國立台灣文學館藏品數位化資料(黃得時手稿),未出版。
  17. 吳榮順1999〈這條我們走過的路〉《恆春半島民歌紀實:牛尾絆‧五孔小調》,頁4-7。台北:風潮有聲出版有限公司。
  18. 片岡巖、陳金田譯(1994)。臺灣風俗誌。台北:眾文。
  19. 史惟亮編(1977)。民族樂手陳達和他的歌。台北市:洪建全教育文化基金會。
  20. 甘文芳、黃英哲主編(2006)。日治時期臺灣文藝評論集‧雜誌篇‧第一冊。台南市:國家台灣文學館籌備處。
  21. 池田敏雄編、莊楊林編(1981)。台灣新文學雜誌叢刊:南音。東方文化書局。
  22. 池田敏雄編、莊楊林編(1981)。台灣新文學雜誌叢刊:フォルモサ。東方文化書局。
  23. 池田敏雄編、莊楊林編(1981)。台灣新文學雜誌叢刊:第一線。東方文化書局。
  24. 吳瀛濤(1975)。台灣諺語。台北:台灣英文出版社。
  25. 呂興昌(1998)。論鄭坤五的「台灣國風」。台灣民間文學學術研討會
  26. 李進益(2006)。日治時期臺灣民間文學資料考索。2006民俗暨民間文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市:
  27. 李獻璋(1982)。清代福佬話歌謠。台灣文藝,革新號第25、26合刊,251-301。
  28. 杜文靖(2005)。台灣歌謠歌詞呈顯的台灣意識。台北縣:台北縣文化局。
  29. 林金城主編(2005)。雙溪相褒歌。台北縣:昊天嶺文史工作室。
  30. 林金城主編(2004)。平溪相褒歌。台北縣:昊天嶺文史工作室。
  31. 林金城編、許亮昇編(2003)。金山相褒歌。台北縣:昊天嶺文史工作室。
  32. 金關丈夫主編、林川夫主編(1999)。民俗台灣。台北市:武陵。
  33. 金關丈夫主編、林川夫主編(1999)。民俗台灣。台北市:武陵。
  34. 金關丈夫主編、林川夫主編(1999)。民俗台灣。台北市:武陵。
  35. 金關丈夫主編、林川夫主編(1999)。民俗台灣。台北市:武陵。
  36. 金關丈夫主編、林川夫主編(1999)。民俗台灣。台北市:武陵。
  37. 金關丈夫主編、林川夫主編(1999)。民俗台灣。台北市:武陵。
  38. 金關丈夫主編、林川夫主編(1999)。民俗台灣。台北市:武陵。
  39. 施懿琳(2001)。民歌采集史上的一頁補白─蕭永東在《三六九小報》的民歌仿作及其價值。第三屆通俗文學與雅正文學全國學術研討會
  40. 洪惟仁(2000)。台北褒歌的調查研究之一─愛悅情歌。海峽兩岸民間文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中壢市:
  41. 胡萬川(2005)。民間文學的理論與實際。新竹市:清大出版社。
  42. 高賢治編(1991)。臺灣風物分類索引。台北縣:臺灣風物雜誌社。
  43. 國立清華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編輯(2004)。台灣民間文學學術研討會暨說唱傳承表演論文集,台南市:
  44. 張裕宏(1980)。台灣風:民謠解讀集。台北市:文華。
  45. 莊永明編、孫德銘編(1994)。台灣歌謠鄉土情。孫德銘。
  46. 許常惠(1992)。現階段台灣民謠研究。台北市:樂韻出版社。
  47. 陳瑞貴(1978)。臺灣的情歌。臺灣文獻,29(1),193-199。
  48. 曾子良(2004)。基隆地區民間文學初探。台灣民間文學學術研討會暨說唱傳承表演論文集,台南市:
  49. 黃勁連編注(1995)。台灣國風。台北縣:台語文摘雜誌社。
  50. 黃勁連編注(1997)。台灣褒歌。台南縣:台南縣文化中心。
  51. 黃勁連編注(1997)。台灣褒歌。台南縣:台南縣文化中心。
  52. 楊克隆(2007)。台灣歌謠欣賞。台北縣:新文京開發。
  53. 楊麗祝(2003)。歌謠與生活:日治時期臺灣的歌謠采集及其時代意義。台北縣:稻鄉。
  54. 鄭恒隆、郭麗娟(2002)。台灣歌謠臉譜。台北市:玉山社。
  55. 謝淑珠(2005)。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國立台南大學。
  56. 簡上仁(1992)。台灣民謠。台北市:眾文圖書。